——色达县狠抓医疗改革纪实
■降措
“小病拖、大病扛、实在不行吃去痛片;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这是流传在色达县农牧区的顺口溜,也是多年来色达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真实写照。
如今,随意走进色达县乡镇卫生院,面貌已焕然一新:一幢幢崭新的医疗业务用房拨地而起;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医生们熟练地操作设备为群众诊疗;一辆辆白色医疗巡回车张贴着“送医下乡”的字样,在农牧区穿梭往返……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色达县卫生事业迎来了别样的春天。
医改艰难破冰
该县塔子乡洞青村是一个距离县城有30公里的牧区村庄,村民扎西说,2008年8月7日,是他最难忘日子。当时,他的父亲得了急性肠炎,村里没有卫生室,乡卫生院也只有简陋的设备,无法诊断。于是,他骑马驮着父亲跑了30公里的山路赶到县医院。医生说,幸好及时送到,再晚半个小时,病人的生命就有危险了。
扎西的经历,在医改前的色达农牧民群众中屡见不鲜。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努力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医就医条件,但该县受地理位置、财困民贫的县情影响,一直收效甚微。改变基础设施滞后、设备老化及人才缺乏的医疗现状和让农牧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系列医改新政如春风
“我自己只承担了74元的治疗费用,就看好了病,其余费用全部在新农合报销了。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不然我这家境情况早就撑不下去了。” 杨波对党的好政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杨波是大则乡厚门村贫困户,2014年患肝包虫病,在州医院住院治疗,花去医药费用5.7万元。这笔医药费对于一个贫困户来说,可谓是天大的数字。
2008年,该县重点推进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5年,针对新农合筹资水平和参合率不断提升,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大幅提高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把县、乡、村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50%、80%和80%,把省、州、县和乡级住院分别提高为60%、70%、75%和90%。2015年门诊分别再提高10%;将糖尿病、高血压等22个特慢病纳入县外门诊报销,按乡级门诊补偿,限额每年每人1000元;扩大农村重大疾病救助病种范围,将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省州级确定的12类病种增至18种,比例提高5%。其中,重性精神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地中海贫血18种病种住院补偿提高5%,不受药品和诊疗项目限制,使群众真正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2013年3月,该县实施贫困群众医疗救助行动,县政府每年拨出18万元的经费实施农牧民群众医疗救助行动,这一举措像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农牧民群众的心田。
截至目前,该县已实施医疗救助4.1万人,发放医疗救助金1052.67万元。近年来,该县县委、政府每年定期到全县17个乡镇开展便民巡诊和“送医下乡”活动,有效缓解了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卫生标准化建设像春潮
歌乐沱乡草坡村卫生室是2010年10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内设诊断室、治疗室、输液室3部分,室内干净整洁,药品摆放整齐,墙上悬挂的公示栏中详细记录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疗收费标准、基本药物价格公示等。“以前病人看病要到乡村医生家中,既不符合卫生标准也不方便。现在有了卫生室,村民看病也不用跑到县医院了,真方便!”正在给村民看病的医生笑着说,村卫生室不仅承担着本村人的医疗需求,同时还进行门诊统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随访工作,具有妇幼保健、儿童免疫、健康档案管理等多项功能。事情虽然多了,但干劲更足了。
“我们县医院由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组成,DR、彩超、全自动血球仪、全自动声化分析仪一应俱全,群众在县医院就能享受到州级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该县医务人员张艺自信地说,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设备的引进,医院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科室设置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诊疗病人不从2013年就诊27371人次提升到2015年就诊36364人次、业务收入从731万元提升到1029万元。
医改以来,该县共实施了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项目20个,总投资8899万元,完成建设规模21082.52平方米。基础设施同3年前相比,卫生院标准化率由58.82%增加至70.58%,村卫生室修建率由 25.37%增加至64.17%,完成标准化建设后,科室设置逐步完善,医院管理进一步规范,该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紧缺的困难逐步得到缓解。
“才120元就可享受医保和参加大病保险,政策这么好,大家赶快积极的参合。”色柯镇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春英说。“肯定交,明年的也一起交,可以吗?”一个群众开玩笑,村民都笑了。这是2015年9月5日在色达县政务便民服务大厅的场景,短短3天,光明社区所有居民的参保率已达100%。
自2012年1月启动实施新农合付费制改革工作以来,该县参保人数达45286人次,参保率为99.8%。全县累计补偿3.04万人次,补偿资金1114.03万元。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住院实施“医保+民政+红会”全额报销以来,极大提高了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从以往的被动参合变为主动参合,结合目前政府实施的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助政策,实现了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