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康定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生杜君
图为杜君正在耐心地为患者分析病情。
■周燕 文/图
“我们本来是打算去成都做手术的,但好多人都给我说康定市医院的杜医生做痔疮手术好的很,我们就决定在这做了,而且这里离家又近,我们照顾病人也方便。”家住炉城镇的王格伟这样告诉笔者。
王格伟口中的杜医生就是从西充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到康定市援藏的医生杜君。
援的是精神,更是观念
2014年8月,杜君收拾行囊踏上前往康定的援藏征程,挂职康定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主要分管外科及信息管理工作。他忘我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医疗理念,改变着医院、医生和病人的观念。
康定“11.22”地震发生后,在家休假的杜君马上联系医院领导,申请去灾区开展医疗救援。第二天一早,他搭乘最早的一班车从西充赶回了康定。当晚,就同医疗救援队一起赶到了震中——海拔3846米的塔公镇夺拉嘎姆村,开始了救援工作。
“我每天大概要医治七八十个病人,太忙了。来不及想自己有没有高原反应,是不是生病了。”说起自己因细菌性痢疾导致严重脱水,休克在工作岗位上的事,杜君笑着说:“刚开始只是觉得有点不舒服,走路没力气,自己对症吃了点药,没想到拉肚子更严重了,还第一次当病人坐了回救护车。”
“他的母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长期卧床,他的女儿当时上初三,正是学业繁忙、升学压力大的时候,但当他得知康定地震的消息后,立即赶回了康定。”杜君的同事沈竹告诉笔者,大家在夺拉嘎姆都是24小时值班的,杜君刚从西充赶回来,没有休息,每天的病人也很多,他连续工作了五天,后来就休克在岗位上,都躺在病床上了,他还要求再去灾区。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医护人员。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观念的创新。康定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存在病人流失严重、转院率高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杜君大胆提出:变“病人求医院”为“医院求病人”!他认为市医院要发展,还得找准自身定位,全力打造重点专科,为广大农牧民服务。
按照这个思路,医院通过深入开展到基层送药、送医和“五下乡”活动,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农牧民群众的信赖,同时,成功打造了肛肠专科,腹腔镜微创重点专科顺利通过了四川省藏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立项评审。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杜君刚到我们医院不久,就遇到一起医疗纠纷。患者张大叔一年前在我们医院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因切口反复感染,形成腹壁窦道,在多处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张叔叔坚持认为这是医院手术造成的,要求医院解决。我们医院当时缺乏相应的手术操作经验,更缺乏信心,多数人提出将张大叔转移到成都救治并给予经济赔偿。得知这一情况,杜君主动请缨,申请由他来做手术。”“当时,张大叔情绪特别激动,一点都不相信我们,杜君是顶着很大的压力上手术台的。”医院院长康兰介绍说。
在炉城镇老榆林村,笔者见到了张大叔,提起手术的事,他说:“我现在全好了!很感谢杜医生,他的医术好、态度好,对我又细心。那时候,我很担心自己的身体,杜医生就多次给我做思想工作,真是全靠他,我才那么快就康复了。”
张大叔还告诉笔者,他觉得市医院的医生技术在不断提高,态度也越来越好了,前段时间,他的孙儿被烫伤了,就是在市医院医治的。
这场医疗纠纷因患者的康复出院而化解,杜君又开始思考,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藏区,很多医生缺乏手术操作经验,如何才能让这些技术不因他们的离去而被带走。
“要把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一支留得下的‘医疗队’。”渐渐地,杜君和一起援藏的医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纷纷开始行动、倾囊相授。杜君通过直接手术、亲自授课、疑难问题会诊等方式开展传帮带,现在已经有部分医生可以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
经过多次实际考察调研,杜君发现藏区肛肠类疾病发病率较高,此病对医疗设备及硬件要求相对较低,而自己又有这方面的特长,于是他主动向医院建议成立肛肠科,开始肛肠科项目创建,并对科室建设提出具体方案,同时,对科室内的医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并选派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截至目前,杜君在该院开展肛肠科手术100余台,占到外科手术1/4,其中包括在大医院都算复杂的高位肛瘘手术也已开展多例。新建的肛肠科也在省卫计委立项,力争三年建成民族地区重点专科。
是白衣天使,更是爱心使者
杜君和他们这支行走在高原的健康守护神,是白衣天使,更是爱心使者。
杜君在援藏期间,以一腔爱心牵挂着病人,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都没有正常休息过。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号码向所有患者和医生公开,不管多累他都坚持每天上班后、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
下乡送医送药也是杜君和同事们的重要工作,去年11月,该市金汤镇因岩石崩塌,导致道路堵塞。杜君和同事一起组建医疗小分队赴金汤镇开展医疗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大家用背篼背、肩扛手抬的方式,冒着头顶岩石随时崩塌的险情,徒步穿越危险区域到达金汤镇,为300多人次进行了诊治,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
这群白衣天使的足迹布满了康定的村村寨寨,也许当地老百姓已记不起他们的面容,但是只要说起他们的精湛医术和热情服务,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这份爱心,架起了藏汉群众友谊的桥梁,援藏的医生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批又一批,他们已经成了百姓心中的健康“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