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牧民定居点成为如今的旅游接待点。
牧民定居房改造成了温馨的游客住房
。
■周燕 文/图
从河谷到平原,从游牧到定居,从帐篷、草坯房到明亮、宽敞的砖房、楼房。红顶白墙的新居,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忙着装修的村民,还有不时传出的欢笑声……在扶贫攻坚工作推动下,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该村牧民扎西和往常一样,把牦牛放到草场后,回到家里悠闲地喝着酥油茶,还带着笔者参观正在装修的自家房屋。
笔者在扎西正在装修的牧民定居点看到,现代化的电器、卫生间一应俱全。扎西说:“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把我家空置的房子租给木雅泽朵公司,他们花钱装修开发,我坐在家里领钱就是了。”
由政府搭台,引进木雅泽朵公司,开发打造以俄达门巴村为核心的木雅景区,通过群众资产入股方式,将49套空置的牧民定居房租赁给公司整体开发包装。2015年,村民领取临时用工工资约36万元,村集体运输队领取运输费约75万元,村集体分红36万元。同时,贫困村民可优先选择从事景区服务性工作,公司每年出资40余万元,为170户727名村民购买医疗保险和适龄人员农村养老保险。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启动以来,康定市有贫困村59个、贫困户2978户、贫困人口11202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5.8%。要小康,就必须补齐贫困短板;要摆脱贫困,就必须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省委统战部第一时间派驻‘第一书记’蹲点帮扶我乡俄达门巴村。还在积极筹建该村第一家乳制品加工厂,并在州职业技术学校、省旅游学院开展‘双语’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呷巴乡党委书记兰卡泽郎告诉笔者。
该村立足牦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培育牦牛产品加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按照“产业主导、龙头带动”的思路,目前,正积极对接蓝逸集团,通过“奶站+奶吧”的模式,力争形成牦牛奶收购、运输、销售一体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同时,该市计划投资1000万元,在俄达门巴村实施通村通达工程,建设通村公路10公里;计划投资5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确保村民安全饮水有保障;计划投资1000万余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45户用电难问题;积极与电信公司衔接,力争今年通电话、通宽带;围绕打造318线最美景观大道重要节点,投资60万元,实施318沿线加水点风貌改造工程,把14个加水点建成集加水、餐饮、休闲、特色农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小型特色综合服务站。投资92万元,实施生态提升工程,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
6月27日,作为全州三个现场点之一,全省藏区脱贫攻坚现场会在俄达门巴村召开,省州领导及相关部门对俄达门巴村借力全域旅游推进扶贫攻坚的工作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