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产业扶贫铺就脱贫奔康路

《甘孜日报》    2016年07月11日

 
下桑卡村大樱桃种植基地。

周雷(左)和格松次仁正在上网推销车厘子。
    ■罗瑶 /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巴塘县夏邛镇始终坚持“农民增收、产业致富”发展方向,走“造血式扶贫”的路子,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新局面。
    +发展模式
    输血造血
    近日,走进巴塘县夏邛镇下桑卡行政村车厘子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翠绿,一人多高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
    笔者走进基地时,下桑卡村第一书记周雷和该村支部书记格松次仁正在将长势喜人的车厘子图片,发到朋友圈。格桑泽仁初中毕业,作为一名村干部,当全县精准扶贫号角吹响时,他与第一书记周雷积极响应县、乡党委政府的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洪流中。
    夏邛镇共有8个贫困村,下桑卡村不仅是其中之一,还是今年脱贫“摘帽”村。全村有贫困户13户,贫困人口54人。
    扶贫工作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夏邛镇党委、政府和下桑卡村两委班子决定将过去的“输血”扶贫方式,转换为出点子、引项目、送技术,通过“造血”来助贫脱困。他们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在下桑卡村率先建立起了“长+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怀揣着致富的梦想,村民们顶着烈日,积极投身到蔬菜基地的建设中来。笔者行走在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们一边忙着铺地膜,一边用铁铲不时地堆土,忙得不亦乐乎,喜悦挂在每个农民的脸庞。如今蔬菜产业已成为下桑卡农民的致富产业,成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不仅如此,该镇从县农牧局引进了车厘子树苗,并在县农牧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修枝和施肥,长势良好。据了解,车厘子按亩产1500斤、单价10元的现有价格测算,3年挂果后每年有45万元收益,人均将会有1600元增收。
    “‘长’是经济收效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的项目。比如这30亩车厘子,需要3年才能见效益;‘短’是立竿见影,就是这里的40亩露天蔬菜基地和马上就要建设的20亩大棚蔬菜基地,当年就能有收益。”第一书记周雷向笔者解释。
    实施土地流转
    脱贫致富闯新路
    丁真刀登是下桑卡村村委会主任,曾在外做生意,见过世面,是全村致富能手,也是土地流转发起人之一。“长期在外经商,学习到了不少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当党中央提出全民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时,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适应我们村发展的致富路。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全村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优越,有市场、有土地、有劳动力,就想出了实行土地流转,用于大棚蔬菜建设的致富路。对此,村民们虽有疑虑,但最后还是同意了。大棚蔬菜建设项目已于近日进行了招投标,下月就可以动工实施了。”丁真刀登无比欣慰地说。
    在谈到土地流转中所做的群众工作时,丁真刀登虽然只是略略一说,但最明白其中酸楚的是村民们。“为了得到全村村民的支持,村干部每天挨家挨户走访,对传统种植和大棚种植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耐心讲解,用事实说话,终于让大家放下了顾虑,积极拥护村委会的决策。”贫困户扎堆的儿子格绒洛布向笔者娓娓道来。
    “我们已经成立了巴塘县利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采用‘支部+农户+基地+产业’的发展模式开展大棚蔬菜种植,覆盖全村66户、297人。村民可以采用资金、土地折价等方式入股,针对贫困户会降低入股门槛。种植盈利将按照支付租赁土地租金、提取10%—20%为村集体经济、最后农户分红来分配,分红中贫困户、种植能手将适当倾斜。按亩产1.2万斤、单价3元的现有价格预算,大棚蔬菜投产后人均将有2500元的增收,届时下桑卡村脱贫不再是问题,村民们将朝着奔小康的道路阔步前进。”说起将来的收益,周雷信心满满。
    拓宽销售渠道
    村民乐种订单菜
    农业产业发展,关键在于销售。夏邛镇通过多方争取对接,建立起了“农校、农企”相结合的销售渠道,与康南民族中学签订了协议,同时积极与华电公司取得联系。“康南民中是我镇县级联系点单位,一直以来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都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蔬菜购买协议的签订不但能增加蔬菜销量,还能增强村民致富的信心!”该镇负责人夏雨吉称说。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安全、多样化的瓜果蔬菜需求量与日俱增。“等蔬菜种植出来了,我们还要去相关部门认证无公害蔬菜!”周蕾说,认证无公害蔬菜对产业发展前景无疑有着莫大的帮助。
    农户们纷纷表示:“有了销售渠道,我们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只要放开双手去干,一定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 上一篇:康定市重拳整治违法占道经营
  • 下一篇:康定市技能培训助贫困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