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闯
有人说,在高海拔的地区,只要坐得住就是胜利。
可如今,在石渠这片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草原上,干部群众却在用实际行动表明:只有立足生态平衡,真抓实干,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坐得住”。
石渠,作为生命禁区,它的现实是高寒缺氧,是地广人稀;作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现实是生态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作为四川省牧业大县,蓄牧业是这里的传统,游牧文明是这里的历史,这注定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在生态与畜牧业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是在高寒缺氧和人的生存之间,寻找一种方式,让人们以此为家园,世代繁衍生息。
作为一种探索,合作社正在成为实现这种平衡的一个支点。面对地广人稀的现实,合作社既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实现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畜牧业的提档升级,改变传统畜牧业分散放牧,无序放牧的现实。在这一过程中,无序放牧等人为因素对草场蓄养、培植及良性循环发育造成的压力和破坏将逐步减轻,并最终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人、畜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同时,在集中的基础上,随着合作社竞争力的增加,根据合作社成员的意愿,结合畜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就业和增收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传统畜牧业收入单一的状况。石渠县达龙合作社农牧结合、牧旅结合的项目取得实效,就是最好的证明。
目前,以合作社的方式寻求传统畜牧业的提档升级,牧民以牛羊或者草场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牧民依然拥有自己的牧场和牲畜。将来,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传统畜牧业下的牧民将不再局限并束缚于传统的游牧生活。由于从传统的畜牧业中解放出来,学习新的生存技能、培养新的生活兴趣成为可能,他们可以在放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生存特长,以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规划自己的人生。
在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之中,政府需要更加深入地关切牧民的愿望,并做好细致的草原社区规划和引导工作。草原的明天是值得期待的,但再美好的愿景,也要建立在生态发展,和人们持续不断真抓实干的基础之上,这是发展的核心,也是关乎我们是否真的能做到“坐得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