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挤奶工正在挤牛奶。
■本网记者 陈斌 文/图
8月4日,记者走在炉霍县城街头,一个“罗宗农牧业产品”字样的店面招牌特别醒人眼目,顾客三三两两出入店铺,甚是繁忙。走进店内记者看到,正面题有“罗宗农牧专业合作社”的字样,一侧的货架上摆满了人参果、贝母等土特产,另一侧的保鲜柜里放满了酥油、酸奶、奶渣等奶制品。“这些奶制品很新鲜,都是我们村村民自己做的。”店主折托向顾客主动介绍 。
折托来自炉霍县宗麦乡双羽村,世代以放牧为生。为扩大奶制品销路,2014年,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折托组织8户村民成立了罗宗农牧专业合作社,在县城租了店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帮助大家寻找脱贫致富门路。
随后,记者跟着折托驱车来到合作社的养殖场。在吆喝声中,一头头奶牛踱步进入挤奶区,按顺序排列,“自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安静地呆在那里。它们都就位后,折托的妻子卓玛用温水给他们清洗,随后开始人工挤奶……
在合作社养殖场里,这是每天习以为常的一幕。但对消费者而言,这却是食用奶制品安全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我们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了鲜奶的质量安全。我们把挤到奶桶里的牛奶放进制冷罐,最大限度减少了与细菌接触的可能。最后,我们尽快将牛奶运到县城进行深加工,加工成酥油、酸奶、奶渣等。”折托说。
“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牛奶及奶制品价格也卖得好。去年,仅奶牛养殖,我家就增收18000元。”在问及收入时,折托颇显自豪。折托告诉记者,以前散养的时候,客户嫌牛奶少不来收购,有时候质量还不达标。在合作社,实行统一放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还免去管理、销售等环节的麻烦,对合作成员来说,如期得到分红,省力还赚钱。
村民进入合作社的形式多样,既可以把牛寄养在这里,当“甩手掌柜”,每年仅收取红利;也可留下来放养自己的奶牛,把牛奶交给合作社。结果都是提高了牛奶的品质,稳定了产量,增加了牧民的收入。
“我们将积极争取政策,给村民方便实惠,让村民‘抱团取暖’,帮助村民脱贫增收。”宗麦乡党委书记洛吾其扎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帮助村民扩大合作社规模,充分发挥合作社联系市场和农户的桥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开拓市场的能力,逐步把起初的成员分散出售牛奶转变为现在的合作社集中销售,实现规模销售以降低市场风险。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奶牛养殖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有效解决小养殖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逐步实现物资有保障、销售有渠道的良性运作,形成合作社与社员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