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县拉日村牧民定居点。
道孚县委书记蒲永峰陪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省扶贫办主任张谷调研扶贫工作。
道孚县政府县长杨国清陪同省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邓勇蹲点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外国游客在道孚民居接待点就餐。
甲斯孔乡群众在采摘黑木耳。
■中共道孚县委宣传部 文/图
6月6日,州委书记刘成鸣在道孚县鲜水镇前进一村作党课报告时,强调道孚县各级党员干部要争当脱贫致富奔康的先锋,在推进扶贫攻坚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要争当反分维稳促和谐的先锋,在推进依法治州和维护稳定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要争当服务基层群众的先锋,在推进产业富民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要争当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推进交通先行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要争当弘扬文明新风的先锋,在推进城乡提升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要争当科学协调发展的先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要争当遵纪守法的先锋,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聚焦成绩单
按照州委书记刘成鸣对道孚县脱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半年来,道孚县提振精气神,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好成绩。
投资772万元实施17个摘帽村农业产业项目,目前已完成基地建设;聘请8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护林员,投资45万元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完成鲁都村集中安置点建设和34个村自主搬迁,搬迁农户298户1384人。对低保政策兜底的522户1650人年内全部纳入低保,对残疾人扶贫对象全面兑现差额补助;年内完成712户3083人康定“11·22”地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改造,并配套完善地震灾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每村15万元的标准下发贫困村产业周转金,用于贫困村种养殖业发展;住建部门共安排1552户,每户2万元的标准补助农房改造;投资80万元修建17个村级卫生室,改善贫困群众看病难;今年11月前,17个贫困村将完成97.95公里的通村硬化路建设任务。投资828万元完成11个贫困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和7个村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投资6400万元实施异地搬迁291户1341人,建成集中安置点1个。
★直面找问题
尽管道孚县齐心协力狠抓脱贫攻坚战略,但距离总体脱贫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贫困程度深,截止去年底,全县仍有86个贫困村、1938户8371名贫困人口,贫困面达17%,有9个乡镇不通硬化路,100个行政村不通硬化路。
思想观念旧,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没有发展动力,依靠国家惠民政策艰难度日,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农牧民攀比思想严重,甚至借钱盖房、买车,被债务所困。
区域差异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资料有限,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资源开发进程缓慢,难以形成支柱产业,涉农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发展缓慢,部分偏远村寨不通电和手机信号。
★攻坚添举措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道孚县将围绕既定目标,强化措施,着力实施好“五个一批”到户到人政策,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
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整合交通、水务、农牧、电力、教育、卫生等行业部门资金,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大力推进基础、产业、新村、能力和生态五大扶贫12项重点工作。
推进精准扶贫落地,做好扶贫项目申报,在项目编制实施中始终坚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围绕“乡村4有、户3有”的目标,切实解决贫困乡村行路、饮水、用电、通信、就医、就学困难。
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以格西安珠农业、瓦日奶牛养殖等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原特色旅游等生态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大力实施依法治县战略,积极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实施网格化管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为脱贫奔康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旅游扶贫
“扶”出幸福新生活
八月的道孚草原绿意盎然,草木芬芳。在道孚县八美镇雀儿村里,游客络绎不绝,“藏家乐”主人德吉的心头乐开了花,“自从扩建客房以后,我的藏家乐民居就解决了客房紧张的问题。”
八美镇中古村位于我省旅游西环线上,是区域旅游的重要节点和交通要地。2014年康定“11·22”地震后,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八美镇中古村一队和五队建设了两个集中安置点。8月12日,记者走进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蓝天白云下,一排排新修的红顶白墙的藏房显得格外耀眼,宽阔的水泥路连接着各家各户。
村寨里,热情好客的牧民洛扎邀请记者到家里做客,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纯正的牦牛酸奶端上来,让记者倍感温馨。
新房里,九大件配套设施样样俱全。洛扎高兴地介绍道:“灾后重建中,政府给我们补贴,帮助我们新建了房子,生活也好了,家里还用上了各种电器。相比以前,我们这里水电都通了,电更加稳定,水质也比以前好,生活得很巴适。”
热科是道孚县八美镇雀尔村村民。八美镇因为拥有神山之美、密宗之美、草原之美、民俗之美等八大美景,进而获得了“康巴十分美,道孚有八美”的称号。面对乡村旅游的逐年升温,2013年,热科便在自家刚盖起的二层小楼里搞起了民居接待。
“以前种青稞、洋芋,一年赚不了多少钱。现在靠22个床位,一楼的120元,二楼的60元,一家人一年能有几万元的收入,可以供得起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了”。热科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时,嘴边带着笑。“冬天看雪景,夏天看草原。前两天还来了两位骑自行车的俄罗斯客人。”正说着,热科热情地领着记者到家里的二楼参观。热科妻子仲呷的舅舅洛绒降泽和弟弟泽绒拉甲正在家里做客。热科的小女儿泽仁次姆主动为记者承担起了藏汉语的翻译工作。
道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贺雄介绍,从2013年起,当地启动了旅游开发的近期工作。今年已步入了中期持续推进期,将以亚拉雪山为核心进一步推动景区建设和配套旅游接待,最终在2020年达到远期全面建成期,目标是将全县的接待游客量提升至30万人次左右。
“不仅如此,现在村里正在搞旅游产业扶贫,真正让村民们能过上可持续致富的好日子。”据道孚县八美镇党委书记吕建平介绍,当前中古村还通过和成都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合作,走上了产业致富路。“旅游开发公司帮助村民装修房屋,村民把房屋租借给旅游开发公司,每年可以收到约4万元的房租。”吕建平介绍说,除了房租,村民还可以在旅游开发公司工作。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可从土地流转打造成的景区门票收入中分到10%的股份,加起来,收入相当可观。
短短两三年时间,雀儿村抓住四川藏区旅游加快发展契机,全村144户农牧民中已有85户开办藏家乐,户均增收2万多元,成了川西旅游环线上小有名气的旅游村寨。
作为我省旅游西环线和环贡嘎山“两小时经济圈”上的一个节点,八美镇雀尔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因此,2012年,道孚县政府提出了将雀尔村打造成集民俗风情、宗教文化、自然生态为一体,“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并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特色旅游城镇。
“在我们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康巴十分美,道孚有八美’,我们有发展特色旅游的优势,关键是怎么引导村民发展,更好地促进老百姓增收。”道孚县宣传部副部长贺雄向记者介绍,“除了资金支持和从业培训,在稍微成熟了一些后,政府还专门制订了《藏民居接待指导价格》,这可以说是咱们旅游业发展的行业准则。通过规范商户们的经营行为,形成合理的收费标准,一来保障商户们的利益,二来打消游客的后顾之忧。”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一座投资5000万元的大酒店在雀尔村已基本建成。“这将大大增强雀儿村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将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贺雄说,“希望未来以雀尔村为代表的道孚县能成为大家了解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县委已经完成协德乡先锋村省级项目申报,八美艺家酒店预计10月运营,八美土石林旅游景区已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授牌,正在创4A,惠远寺正在创4A,创建乡村旅游星级酒店6家,打造主题酒店2家,建设民居接待示范户3户,对全县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通村公路
打通村民致富路
说起道孚县八美镇和协德乡,很多人都会想到土豆、豌豆和油菜。的确,这里是全县有名的经济农作物产业基地,农产品以外销为主,当地村民70%的收入来自这几种农产品。然而在以前,大部分乡村公路是土路,在多雨的夏季,泥泞的道路使外地商人望而却步。
“现在好了,水泥路修通后,来收购农产品的外地老板很多,去年仅油菜一项我们就收入了2万元。”八美镇雀尔村村民洛绒刀青连连称赞通乡公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他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气候特殊,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所以当地的油菜品质好,在外地市场很受欢迎。现在交通很方便,村民们种起来心里也有底。
有了通村路,交通运输更方便。道孚县协德乡把农作物种植与村容打造融为一体,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让村民们连年增收。正如协德乡党委书记约来所说,农村牧区公路在全乡交通运输业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方便了农牧民的出行,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八美镇到协德乡一路走来,致富的故事就像蜿蜒的公路,看不完,讲不完。农村公路发展政策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等成为农村公路的代名词。农村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交通运输状况,为农副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创造了条件,使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转变。
从2014年开始,道孚县掀起了“农村公路三年攻坚建设”大热潮,通过两年的实施,全县绝大部分农村牧区道路都有很大程度改善,从而打破了农村牧区的自然封闭状态,促进了当地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受益于此也在逐步提高。
推进农村公路优先发展,这既是道孚县“三农”突围的现实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破题之举。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全县紧紧围绕“便民兴农、亲民爱农、为民富农”这一宗旨,始终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作为富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来抓。实行县、乡(镇)、村齐心协力三级联建方式,大力实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乡村公路延伸到广大农村、牧区,带来农村牧区生产力质的飞跃和农牧民生活的巨大变迁,为全县城乡统筹、奋力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俗话说“路通产业兴”,质朴的语言折射出道路正是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建设资金、道路管理、配套设施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过去,很多农村地区愿意把钱投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认为见效明显,不像修路,看上去就是笔“砸钱”的买卖。
认识到修路重要性的道孚县,自2014年起开始啃这块“硬骨头”。去年,该县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村村通、村内通、户户通”的目标。据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全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贴,采取财政配套、社会力量投入、民力自主投入的办法,想方设法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项目建设。
“要修就修‘满意路’,不仅让路入户,更要通心。”道孚县农村公路建设攻坚办负责人颜敏告诉记者,从修路前的组织动员、款项筹集,到修路中的监管,再到修路后道路安全设施、养护队组建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仔细考量,征集群众意见,就是为了修出一条条的群众满意路。同时,为了做好道路后期养护工作,今年,将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配备养护人员、养护机具,形成养护制度,明确养护责任,把所有建成的农村公路纳入日常养护,确保道路通畅。
自去年以来,道孚县集全县之力,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设管护模式,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改变了农牧民的出行方式,满足了农牧民“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的出行要求,促进了城乡交流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截至目前,今年脱贫17个贫困村道路硬化建设任务97.5公里,已完工8个村,36.15公里,已通达未通畅标准9个村,61.8公里,预计今年11月前完成。
美丽乡村
点缀大美道孚
“走在道孚县城乡街道,县城有公园,城市绿化让人赏心悦目;到了农村牧区,量身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民居、青石板铺成的乡村小道,让人感觉不到农村牧区和城市的差别。”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纷纷向笔者畅谈该县实施城乡战略后,城乡面貌发生的可喜变化。
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推进富民道孚建设,道孚县以“引企业、建基地、创品牌”为抓手实现突破,积极吸收外地先进发展经验,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到道孚投资农业产业项目。并坚持以“产城相融”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产兴城。按照“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相互融合”的发展策略,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着力实施特色手工艺品加工示范园建设,打造特色商业步行街,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新区已初步形成以旅游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各园区相互协同发展的新型城市产业体系。坚持产村融合。引进龙头企业,推行“农业公司+专业服务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建立专业合作组织11个,实现“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建立青稞、油菜、马铃薯三大作物核心示范工程,通过示范片和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坚持以点带面。结合各乡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今后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按照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流转、农牧民集中居住、环境集中整治、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等要求,加强与四川文旅集团、318自驾公司、成都英翰传媒等投资商的合作,示范带动八美雀儿村、协德街村、各卡甲拉宗村、白塔新村等一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实施17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计划投资1150万元,现已全面开工。
富民产业
助推脱贫奔康
8月6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走进道孚县协德乡先锋村贫困户西绕降泽家里了解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县委书记蒲永峰告诉刘永富,西绕降泽当初的贫困状况让他泪流满面,母子俩相依为命,其母亲身患疾病,当时的住房比牛圈还差。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县上对西绕降泽一家予以重点扶持,并指派一名县委常委结对帮扶,帮助其新建了住房,西绕降泽参与村里成立的合作社开展劳务输出,每天有100元的收入。西绕降泽高兴地告诉刘永富,他修建住房所欠的1万元,今年就能够还清,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他自食其力养活母亲没有问题。据村支书介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村民务工收入的5%作为帮扶无劳力户补助,在脱贫攻坚战中,绝不落下一户贫困户。村合作社成员有画匠、木匠、石匠,因为都有一技之长,所以务工收入都比较高。
在开展脱贫攻坚战中,道孚县投资772万元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完成青稞种植2480亩、油菜2275亩、马铃薯670亩、春小麦270亩、黑木耳61000袋、中药材11亩、苹果180亩、推广生猪养殖70头、奶牛养殖108头。投资35万元实施17个贫困村6期职业技能培训,全县派出86个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269人,选派86名“第一书记”、86名驻村农技人员,830名公职人员常态联系2335户贫困群众。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的并驾齐驱,基础、产业、新村、能力与生态五大扶贫的相提并论,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打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