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卖菜书记”的苦与甜

甘孜日报    2016年10月03日

 ——记九龙县湾坝乡湾子村“第一书记”邹尼玛
     ■本网记者 杨珂 
    “这一车莴笋是那几户的?一共是多少斤,多少钱?一定要给每户人家结算清楚。”凌晨5点,九龙县湾坝乡湾子村的村民已经开始忙碌了,他们要将自己种出的莴笋售卖给批发商,而比村民更忙的是他们的“第一书记”邹尼玛,每天这个时间,他必定出现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搬菜、装车,还要帮村民算账,不让村民吃一点亏。
    去年的8月,九龙县文教育职工邹尼玛下派到湾坝乡湾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新的工作岗位,邹尼玛很茫然,他不知道“第一书记”具体要做什么工作?更不知道自己作为“第一书记”能为当地村民做些什么?思考之余,邹尼玛开始走访农户,但是村民也对“第一书记”这个称谓很陌生,在走访中邹尼玛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没有失望,因为他知道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经过一个月的走访,邹尼玛知道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让这些村民真正实现脱贫”。
    邹尼玛决定先从村民的土地入手,湾子村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种玉米,但由于价格不高,也不方便出售,种出来的玉米只好用来为牲畜。“带领村民种菜,种大家都爱吃的菜,就能卖到好价钱。”邹尼玛开始考察调研,最后决定在湾子村种植莴笋。湾子村的村民还没有尝试种过莴笋,还有土地、资金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邹尼玛开始动用所有的人脉逐项解决问题,正好此时惠民帮扶政策给邹尼玛的“野心”帮到了大忙,免费的菜种到了,扶贫的资金也到了,可试种的土地在哪儿呢?邹尼玛有开始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并不很支持,一开口就向他提补贴,还要求在试种基地里种自己的水果、蔬菜等要求。邹尼玛便开始向村民讲解国家的惠民政策以及共同致富的道理,村民终于答应低价让出土地作为试种莴笋基地。今年3月种下了第一批莴笋,产量达到了700多斤,可是销路又成了问题。为了让村民见到希望,邹尼玛开着自己的私车将莴笋拉到县城销售,第一天只卖了16元,但邹尼玛还是很开心,他向村民许诺一定将这些菜全部卖出去。邹尼玛的同事和朋友在菜市场见到他,都取笑说:“‘第一书记’回不会算账啊,自己开车花了近200元的汽油费,却只卖出去16元的菜,还笑得那么灿烂。”邹尼玛却不以为然,他不算自己的账,只算老百姓的账。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邹尼玛开着车到餐馆、学校食堂去打听销路,700斤莴笋终于全部卖完了。于是,村民们开始主动找到邹尼玛加入了种莴笋脱贫致富的行列。一个月后,全村570亩土地全部种了莴笋,接下来,邹尼玛开车早出晚归地找销路,等到莴笋成熟的时候,大大小小的汽车都来到村里来批发莴笋。这下邹尼玛就变身成为了“卖菜书记”,每天凌晨4点过就要到地里帮助村民收割、过称、点钱,有时忙得顾不上喝口热茶,可累邹尼玛心里却特别高兴,看着老百姓离脱贫越来越近,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菜越卖越好了,邹尼玛也放心了。一天早上他因为到乡里办事没有赶回村里帮忙村民批发莴笋,现场却却发生了一件小事,批发商本来只需要两万斤莴笋,可村民要强行多卖一车给他们,现场出现了不愉快的气氛。邹尼玛赶到现场,了解了详细情况后,开始进行调解,村民的莴笋已经收割,如果不拉走会全部烂掉,而公司收购的已经是市场饱和所需,现场僵持不下。最终邹尼玛做出决定,自己出资运费,将多余的菜拉到县城去卖,尽量减少村民损失。村民们意识到了强买强卖的行为,让书记为难了,便向书记承认了错误,“卖菜书记”也成了村民心中真正的“第一书记”。
    有人对邹尼玛说,你当“第一书记”可真是辛苦。他却说:“我一点都没有觉得过苦,只是因为村民而忽略了家庭,深感愧疚。”说到这里,邹尼玛眼里泛起了泪花,接受“第一书记”任务时,邹尼玛的小女儿刚刚出世,妻子还在月子里,他便去了湾子村。如今女儿都会叫爸爸了,自己却没有回去看过两回。但是想到今年年底湾子村就可以摘下贫困村的帽子,邹尼玛心里多了一些安慰。
   
 
  • 上一篇:道孚县抓实国庆期间廉洁自律
  • 下一篇:道孚县突击检查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