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格桑花在高原静静绽放

《甘孜日报》    2016年10月19日

 
两次援藏的双流“卓玛”王宏老师正在上课。
    ■杨显云 /
    在巴塘,有这样一群教师,他(她)们来自双流不同的学校,来到这格桑花盛开的地方。是什么让他们选择放弃双流的优越生活条件,站上高原的三尺讲台支教?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了本次巴塘之行……
    两次援藏的双流卓玛
    9月20日下午2时许,太阳暖暖地照着巴塘县城。当我们随双流教育讲师团抵达巴塘县政府门口时,一位30多岁的女士抓住我的手说:“家乡的亲人,终于把你们盼来了!”女士皮肤略黑,但让人感到健康活泼。
    我原以为她是当地的“卓玛”,交谈中才知道她是棠湖中学实验学校女教师,名叫王宏,现挂职巴塘县教育局副局长。联系采访对象,熟悉巴塘的风土人情,王宏跑上跑下,忙里忙外,几天的相处,我们成了朋友。后来我知道,她已是一位7岁男孩的母亲,目前已有两次支教的经历。
    9月22日是笔者在巴塘采访的第三天,看到王宏在朋友圈的微信:“昨天到今天的捐赠活动中,路途中一边是落石,一边是滚滚金沙江,在与货车会车时车轮刚刚好就在边上,吓死宝宝了,不敢多言,胃也在弯道的颠簸中翻滚……验证了:来过知艰辛,援藏用良心!谢谢鑫杰源文化传播公司给巴塘的孩子们送来近44万的物资和资助贫困学生的现金。”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才知道,第一次支教结束后,回到双流的王宏却把心留在了巴塘。在双流的日子里,她随时关注着巴塘,关注着巴塘的教育。四年里她每年都去巴塘,支助贫困学生,了解巴塘教育发展状况。四年里她联系双流各界为巴塘学校捐赠各类物资价值100余万元。今年8月,她终于如愿以偿地再次来到了巴塘,开始新一轮的援藏支教历程。
    “我每每想到这些,心里便会涌起温暖柔情,有了这些,在巴塘的岁月不再枯燥无味,太阳不再炫目刺眼,高原的气候不再寒冷刺骨……”说这番话,王宏显得特自信。
    高原王帅哥” 写下10多万字的《援藏日记》
    去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记者程曼祺在巴塘中学采访,当问到一个学生将来的理想时,一位藏族学生回答:“将来做一名像王帅哥一样的优秀教师。”这位“王帅哥”为什么能得到藏族学生喜欢、认同、崇拜?
    在巴塘中学教师办公室,我们终于见到了被学生们称为“帅哥”的王家全老师。王老师说,2014年他得知巴塘缺教师,就萌生要去援藏的想法。
    2015年 7月,父亲刚去世他便噙着悲痛的眼泪交了援藏申请。8月28日,年迈的岳父拄着拐棍专门为他饯行,当着全家人鼓励他说:“你去巴塘援藏,我感到荣耀,我们支持你!”王家全最终带着援藏梦想,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两年来,王老师坚持每天6点钟起床,有时零下十几度,也要提前进教室,从未迟到一次。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他每一次的家访他都要艰难行走一天时间;有时被紫外线灼伤脸要掉一层皮;有时因路途远,住在藏家,晚上零下20来度,冷得戴着帽子和口罩睡觉。去年12月,不想读书的藏族孩子次邓珠两兄妹重返校园,两兄妹的父亲端着洗脸水跑到王老师床前高兴地说:“王老师,孩子们变了,谢谢您!”
    学校中途把王家全调回成都上“七中网班”的课,两个班的学生跑到他教室里哭着不走,班主任跑到校长那里去把他要回去。期末考试,他所教的两个班考全校第一名。一学期下来,王家全老师写下了10多万字的《援藏日记》。
    王老师的坚持和认真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孩子们因而都亲切地称他“王帅哥”。
    为了高原的孩子 他重返巴塘
    结识支教老师张可明,是一个黄昏,大家刚刚在巴塘城里一个鲜花盛开的小院里吃过晚饭,王宏将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身材瘦高的中年人介绍给我:“双中老师张可明,现在巴塘中学支教,他身上的故事多哈!”听张老师叙述,我感到他的人生跌宕起伏犹如小说一般:大学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巴塘,在巴塘教了7年书后,他考入康定,继而又考入双流中学,如今,作为双流中学优秀班主任代表,他与当中医骨科医生的妻子王良红再度来到了巴塘。
    “我必须要回到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巴塘。”张老师说,这一切的都是为了和巴塘再一次重逢,回到高原,完成支教。不为其他,只为平复一颗早已捧给藏区的心,也为再见见那些还未来得及告别的孩子及朋友们。
    重返巴塘之后,他自掏腰包给孩子们购买教辅资料,把整个的心思全都投到孩子们身上。同时,他也比原来多情深沉了,总会长时间贪婪地盯着周遭的一切,将高原上的人和事,佛与经幡,历史及传奇一一刻在脑海。
    在巴塘的5天采访中,我还有幸结识了教美术的“85后”美女老师陈相红;教体育的“85后”五人制足球国家级女裁判袁野;教物理的区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的张柱康;教音乐的学科带头人蒋鸿林;教语文的市优秀辅导杨西华员……9月的甘孜州,第一场大雪悄然而至,雪白群山环抱中,巴塘教育园区的教学楼里,一间间教室不时飘出孩子们的读书声。
    采访手记
    我知道,这些经历、锤炼对于支教老师们来说不可复制,弥足珍贵。它们是远离尘世的纯真所在,风雪相携、把酒邀月;它们是神奇的措谱沟,五彩的温泉谷,静谧的措谱湖;它们是细水流年中打上的爱之烙印……像经历一场格桑花开,任岁月静静淌过,回味仍悠长。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一切人类活动都显得比平原地区更费力。70年前,一曲“跑马溜溜的山上”让美丽的藏区为世人向往,如今,双流一批批支教老师正书写着与这片土地的新一曲康定情歌。
     
    
  • 上一篇:用自身的修养影响身边人
  • 下一篇:石渠县政协调研计生工作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