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刑满释放人员,步入社会后,靠在监狱中学到的蔬菜种植技术,在炉霍县司法局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兴办炉霍县巴青蔬菜种植园,带领贫困村民致富奔康
巴青(右一)正在拔萝卜。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大家辛苦一下,赶紧把白菜、萝卜装上车,我趁早运到菜市场去批发给蔬菜商贩,等卖到好价钱后,我就给大家发工资”。9月30日,天刚蒙蒙亮,炉霍县新都镇朱德村巴青蔬菜种植园的老板巴青在村民的帮助下,已经装了满满一车的白菜和萝卜。
“我们种植的蔬菜全部使用农家肥,进入市场后,消费者非常欢迎”。巴青告诉记者,因为巴青蔬菜种植园距离县城不到两公里,许多市民亲自到基地购买蔬菜。
“巴青蔬菜种植园的蔬菜在消费者中口碑很好,我们经常利用休闲时间,带着孩子到基地来买菜,让孩子也从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市民吴先生说。
“我坐过牢。在报道中,你不用写假名字,就用我的真名就行,连面对自己过去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信心面对未来吗?”巴青毫不讳言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因为违法犯罪,他在甘孜监狱服刑,接受教育改造,由于表现积极主动,屡次获减刑。于2014年11月刑满释放。
“我虽然做出过危害社会的事情,但监狱管教民警没有歧视我,抛弃我,在狱中,他们教会了我蔬菜种植技术,鼓励我出狱后,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自谋出路”。巴青说,他和另外一名狱友格勒商议,他们要自食其力,靠蔬菜种植这门技术,回乡创业。
今年3月,巴青和格勒在朱德村流转乡亲们的40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每亩付给村民120元土地流转费。
炉霍县新都镇查尔村村民珍穷是贫困户,家里有年迈的母亲和弟弟,没有劳动力,靠吃低保艰难度日。巴青请她来蔬菜基地打工,每天发给100元的工钱,解决了她家里的基本开销。
新都镇芝加角村村民洛吾拉姆家房屋破烂不堪,子女多,都在上学,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巴青同样请她来打工。基地在播种、田间管理、施肥除草、收割等环节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40人,村里的贫困户就成了巴青蔬菜种植园务工的主力军。
巴青发展蔬菜产业秉持纯天然、无污染、诚实守信的原则。记者看到,巴青蔬菜种植园有三个粪池,里面积满了农家肥,这些肥料都是巴青他们花钱请人到色达、甘孜等地买回来的,虽然成本很高,但巴青蔬菜种植园坚持种蔬菜不用一滴农药。
“巴青是好样的,蔬菜种植园才刚刚起步,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先把工钱发给我们”。洛吾拉姆说,多亏他拉了我们一把,我们没有技术,又没有劳动力,哪个老板敢用我们?在巴青蔬菜种植园打工,忙完活后,还可以照顾家里。
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因为没有资金,巴青和格勒向亲戚朋友借资10多万元,才将巴青蔬菜种植园勉强建立起来,但仍需购买拖拉机和小型货车,还需要10多万元。炉霍县司法局在走访刑满释放人员管理救助工作时,了解到他们需要资金,对他们的创业热情给予了充分肯定,帮助他们争取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10万元贷款。
“我们种植的蔬菜根本不愁销路,和色达、甘孜等地大商户签约,有多少卖多少”。巴青满怀信心地说,到目前,巴青蔬菜种植园已经卖出蔬菜 7吨,收入8万元。付给村民 3.5万元劳务工资,除去成本开支,他们有3.5万元的利润。
“出狱后,社会没有抛弃我们,没有歧视我们,县司法局等单位还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想把蔬菜种植做大做强,我们已经注册了巴青蔬菜种植园。明年想把规模扩大到100亩,从老百姓那里再流转一批土地,我们承诺坚持用当地贫困户农民工,切实投身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巴青说,在发展蔬菜种植过程中,县农牧科技局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只要有需要,都会得到技术上的支持,他们还想发展蔬菜大棚,增加蔬菜品种,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知识,让更多群众来参与他们的蔬菜种植,实实在在为家乡父老做好事。
看到即将收割完毕的蔬菜,地里一片白茫茫,巴青有些茫然:过了10月份进入冬季就不能种蔬菜了,他希望记者帮助呼吁,有关部门能不能资助他们建立30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蔬菜。“因为我们坚持不用农药化肥,蔬菜产量不高,但价格高,很受消费者欢迎。有了蔬菜大棚,我们可以多增加蔬菜品种,解决市民吃菜难,增加困难群众经济收入”。巴青说,巴青蔬菜种植园做大做强,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继续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