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胶鞋书记走出精彩人生

甘孜日报    2016年10月27日

    ——记炉霍县泥巴乡次朗村“第一书记”陈旺
    ■杜梅
    风雨中,一双湿漉漉的胶鞋踏着泥泞溅起阵阵水花,高高卷起的裤腿上沾满了泥浆,削瘦的身影在雨中踏步前行,身后留下一串脚印,渐行渐远……
    崩科前,张张黝黑的面孔围着一个脸庞同样黝黑的年轻人兴奋地说着什么,一群小孩在他们的身边嬉戏打闹,远山含情,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地微笑,笑声穿过云层,慢慢消失……
    这双胶鞋的主人就是泥巴乡次郎村“第一书记”——陈旺,就是他,凭着一双胶鞋走遍了次朗村的家家户户,凭着“做一天‘第一书记’,就要为民做实事”的信念,为全村22户142名群众谋福祉、促发展,搭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救助困难群众 他让爱心传递
    次郎村坐落在炉霍县泥巴乡逶迤连绵的群山中,四面环山,土地贫瘠,交通滞后,壮年男子全部出外打工,妇孺老小守着虽然广袤却产量微薄的土地过活。群众的生活处于基本解决温饱、徘徊在贫困边缘的状态。全村被确定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2015年8月3日,当身患高度近视和糖尿病的陈旺放弃机关生活的舒适、离妻别子,背着简单的行囊走进次郎村时,这个1米78的康巴汉子落泪了,不为别的,就为老人生病在家无钱医治,熬着草药,难以下咽时浑浊的眼神,就只为8、9岁的小孩不愿读书,而在泥地里打滚时的无知眼神。那时,他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当第一缕曙光还在亲吻着山尖时,陈旺已经踩着晶莹的露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十多天的入户调查,面对面的亲切交谈,一户户的情况逐步了然于胸。他精心设计,用藏汉双语制作了“第一书记”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到全村群众手中,向群众公布了他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群众随时随地,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上门服务,迅速打开了“第一书记”走进群众、联系群众的工作大门。当远山含黛,夜幕低垂时,他才披着落日的余晖而归,坐在灯下,梳理一天的工作,哪些事情必须马上解决,哪些事情自己解决不了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一个个计划形成又否定,一条条思路涌现又消失,他对自己说:“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争取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时间在忙碌中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每次陈旺走到哪里,他都看到一个小孩跟着他,询问之后,了解到这个有着一双圆溜溜黑眼睛的小孩是次郎村勾吉组一西初吉的儿子,7岁的巴登洛吾。2014年因患白血病导致家庭负债累累,家庭滑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边缘,孩子因为家里无法筹集所需的医疗费用,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陈旺知道这个情况后,整整半个小时没说一句话。思索半晌后,他向泥巴乡党委、政府,向炉霍县委、县政府汇报,向联系点单位汇报,奔走在炉霍的大街小巷。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整合各类社会力量,依靠互联网平台,发起救助大眼睛的白血病儿童巴登洛吾的慈善救助活动。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爱心传递下,共筹集爱心捐助款19万余元。在成都就医后,巴登洛吾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是后期费用估计还需要5万元。陈旺急了,又奔走在认识的同学、朋友之间,其中的困难不言而喻,功夫不负有心人,成都青年企业家李文刚组织的爱心团队,到医院看望了巴登洛吾,给予其家庭33000元的困难补贴,并与其监护人签订了为期12年的定点结对捐资助学协议,承诺每年给予巴登洛吾不低于5000元的学习生活费用。现在,小巴登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陈旺叔叔从自家门前路过时,端一个小板凳,递上一碗酥油茶,让陈叔叔坐下来歇歇。谁说爱心不能传递?感恩之花正在小巴登的心里生根发芽……
    维护群众利益 他不顾个人安危
    “村上的群众又和修路的施工队闹起来了。”陈旺心急如焚地赶到施工现场。原来连接次郎村三个村民小组5.12公里的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正在施工,可是由于部分村民唯我意识严重,再加上语言障碍,几次和施工方发生磨擦。这个现象引起了陈旺的高度警觉,他及时组织群众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一方面对部分群众非法阻工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要求村“两委”切实履行好职责,为扶贫惠民工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保证群众的合法利益。为了防止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损害集体利益,陈旺先后7次步行走完5.12公里的通村公路检查施工质量,来回10余公里的山路对于身患糖尿病的陈旺是一个艰难的行程,但是他每次都咬紧牙关坚持着。
    一次,遇上滂沱大雨,陈旺急急往回走,这时一辆摩托车疾驰而来,转弯时,车轮一滑,车上的人一下被甩了出去。幸亏力道不大,否则这个人就被甩到了悬崖下。陈旺一边紧急救人,一边思考着这段公路的安全隐患。于是,在县交通部门的办公室又多了一个瘦削的身影,一次,一次,又一次,总投资96万元4.8公里的次郎村通村公路安全护栏终于立起来了。
    带领群众致富 他奋战在一线
    每次路过炉霍县虾拉沱村,看到那里青稞长势良好,再具体一问,听说是新品种,每亩可产400至600斤时,陈旺心动了。为什么我们次朗村不能种植这个康青7号和9号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就从农牧局请了一位专家和自己多次往返在两村之间,察看土质及康青7号、9号和黑青稞种植技术和收成情况。确定可以种植后,他为打消群众的顾忌,自掏腰包在次郎村承包群众土地30亩,种植了5亩康青7号、25亩黑青稞试验示范田,邀请农业技术员现场培训和指导,传授种植方法和技能,通过试验田的示范作用拉动全村农业产业发展,达到田地增产、群众增收。
    今年9月,这30亩示范试验地,种黑青稞的每亩可获得720元的纯收入,种康青7号的每亩可获得850元的纯收入。而且,随着次朗村扶贫产业项目——黑青稞绿色健康食品开发加工项目的实施,一盒盒由黑青稞制作的月饼畅销甚至脱销时,次朗村的村民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了余钱,老人可以放心的去看病,小孩有了不再出去打工的爸爸***管教,都背上书包去上学了。
    努力总会有回报。陈旺的付出有了结果,“两年要到了,我会继续留在次朗村,还有很多想法还没实现,手上还有很多事才做了一半甚至一小半,不想丢下这些质朴的群众……”陈旺铿锵有力地说。
    在如火如荼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今天,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行动中,陈旺这样一个平凡的党员,用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真谛,他不愧为“第一书记”这个称号。
    风雨中,他还在前行,和他前行的人越来越多,一起引吭高歌,踏歌而行……
    
  • 上一篇:理塘县强制拆卸5台违法改装大型货车
  • 下一篇:炉霍县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