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民生优先 产业领舞 ——康定市灾后重建快马加鞭(下)

甘孜日报    2016年11月29日

 

 

 

 

 

         ■周燕/文 陶民春/

    保障群众出行

    路桥重建

    道路宽了、房屋亮了、城市绿了,我们康定的颜值也越来越高啦!说起这两年城市市容市貌的变化,家住康定市北三巷的市民杨浩由衷地感叹。

    康定公主桥快速通道是绕过南郊、进入新城的另一条必经之路,这条道路承载了市民引路出城的交通梦,表面上改变了以往的出行路线,却对市民工作生活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既提高了国道318线过境交通通行能力,减少了市民出行安全隐患,又提升了城市品位,完善了市区道路交通体系。

    现在跑新城不堵车了,安全压力小了,通行里程也短了。常年跑出租车的李师傅说,以往他驾车经南郊穿城而过,经常因为密集的车流人流而走走停停。

    快速通道1号桥将折多河两岸连在一起,我们进出更便利了。家住南郊的拥措介绍说。她现在从家里到公主桥只花了15分钟,这在以前要从南郊绕道,少说也得花半个小时。遇上好天气,她还会特意约着朋友从快速通道1号桥上走一圈,散散步。

    灾后新建的道路,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工作生活,推进城市的发展。而对老城区破损道路的修复,也进一步畅通了城市动脉

    据了解,之前该道路仅为双向两车道混凝土路面,这次灾后重建将部分满足条件的路段进行道路加宽改造,同时增设人行道,变为沥青路面的城市主干路。两个工程建成后,有效地提高了附近社区及村落的通行能力,为村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交通支撑。公主桥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笔者了解到,康定城区快速通道1号桥、2号桥和向阳桥、郭达桥、大风湾桥、东关广场桥、新都桥立曲河大桥等桥梁都进行了恢复重建和维修加固;向阳路、东大街、南郊市政道路、东关入城大道、西大街、新市前街、沿河东路、沿河西路、光明路等市政道路已全面完成建设,包括人行道、排水管网、公交站牌等在内的附属设施都十分完善。

    在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任务表上,笔者看到,重建项目除了机场植被恢复工程和康定市区道路、桥梁建设外,还包括改建炉城镇南郊市政道路,道路长1.5公里,宽22米;新建新都桥镇核心区市政道路,道路长约3公里,宽度16米;新建塔公镇滨河道路,道路长900米,宽9米;恢复重建城镇桥梁920米;新建取水枢纽及6公里管道;维修加固炉城镇、新都桥镇、塔公镇3座水厂;恢复重建城镇供水管网14.3公里;新建城镇污水管网28.9公里;新建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垃圾处理厂1座;维修加固炉城镇垃圾处理厂等诸多项目。康定城市道路大变脸,市民出行不再难。

    纵观城市道路灾后重建,无论是对老城区破损道路的修复,还是新区道路的建设,我们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坚持把恢复功能与提升水平有机结合,适当提升道路交通系统建设水平,逐步改善交通条件和人居环境。康定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方针告诉笔者,在恢复重建灾区城镇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城镇的历史欠账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城市道路重建重点,恢复和修缮既有设施,促使交通布局与城市功能结构相协调,进一步发挥交通生命线功能,全方位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证城镇对外道路的畅通。

    目前,康定城区道路重建已全面完成。随着对老城区道路的改造升级,道路进一步得到绿化、亮化、美化,不仅扮靓了城市形象,更提升了城区的通畅能力。

    风貌改造

    促进城乡面貌大变样

    公路边,一盆盆由木板编织加工成的花盆,组成了沿路的一道别样风景;村里,一栋栋宛如小别墅的藏房,青砖墙、雕花窗,尽显藏家风情;干净整洁的村道两边,种满了格桑花;村里的步游道、长廊景石被鸟语花香围绕,人们在这里散步、唱歌、弹琴下棋……

    这是日前笔者走进康定市阿里布果步游道、瓦泽乡鱼子西三村、雅拉乡中谷村等地见到的景象。经过两年灾后重建,该市的集中安置点正逐步展现出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的喜人景象。

    住上漂亮的木雅藏房,村里有着景区一般的配套设施,周围是成片的青稞绿地,再开个农家乐赚点钱……”这是康定市瓦泽乡鱼子西三村村民扎西降措即将实现的幸福生活。

    在鱼子西集中安置点,笔者看到房屋重建任务已全部完成,道路、人饮工程、电力设施等基本完工。鱼子西三村村长多吉说:我们新建的安置点通自来水、配套有厕所,还有统一规划的道路、路灯以及公共休闲娱乐设施。

    在农牧区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后,改变农牧民群众落后的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程度的课题已经列入康定灾后重建的后续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灾区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该市正在开展以建设富有特色、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共创美丽乡村活动。

    康定市文明办主任郭维祥介绍说:我们将通过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遵纪守法、勤劳节俭、清洁卫生、保护环境等观念,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扎西降措走到哪儿都会念起自己编的顺口溜:搬到新房子,住进新农村,树立新风尚,开始新生活……”

    改造后的北三巷和以前相比完全变样了,不仅整洁干净,还古香古色,住在这里,每天的心情都是舒畅的。住在北三巷的市民拉姆说。

    康定市北三巷风貌改造后的青砖、灰瓦、花窗等颇具民族特色的装饰,在明媚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该市围绕全域旅游这一主题,把城乡风貌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大手笔投入硬件设施建设,结合本地特色民俗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邀请专业机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全力做好规划设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新老城片区、姑咱至东关沿线、北门至中谷沿线、两岔路至雅加梗沿线、南郊至新都桥沿线的风貌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把城乡建设融入旅游景点,建设成为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该市分别确定以情歌文化、锅庄文化、川西民居文化、藏汉文化、温泉文化、木雅文化、茶马文化、藏乡田园等为主的特色庭院和精品新村风貌打造。

    同时,该市结合打造高原景观城镇,坚持把抓好主城片区城市建设作为深化实施城乡新貌新风工程的重要内容,现已完成投资约7.2亿元。不断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着力加快垃圾处理厂等民生项目建设,重点实施郭达山、阿里布果步游道、跑马山山体夜景亮化工程和园林绿化、城市灯光亮化、供排水系统等市政工程,成立整合执法部门,加强对占道经营的整治力度和交通乱象管理,扎实推进老城区改造,不断提升生态休闲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城区面貌显著改观,切实做到小街巷打造出亮点,主干道提升见成效,为助推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员干部

    组成最坚固的堡垒

    地震发生后,瓦泽乡鱼子西三村房屋全部受灾,按照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总体要求,该安置点利用原生态藏乡优势,打造以农业观光摄影为主的原味藏区新村。

    回想起前年地震,村民扎西降措心有余悸地说,地震发生时,我很害怕,和家人一起从房子里跑出来,什么都没有拿,害怕房屋再发生垮塌,不敢回去取东西。那几天的生活全靠我们村的党员干部,他们帮我从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中抢运日常生活物资,村支部书记和村长还把自己的钱拿给我们,陪我们一同渡过难关。

    据了解,灾情发生后,该村不等不靠,全力以赴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全村党员干部共19人成立党员突击队,分成了两个小组,展开紧急救援行动。同时,建立了24小时巡逻制度,确保在余震发生后能第一时间通知村民安全撤离。

    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村长多吉在带领受灾群众积极抗震救灾和生产自救的同时,个人捐款两万多元用于灾后重建。多吉这种精神感动了其他村干部,大家在自己也受灾的情况下,纷纷克服困难慷慨解囊。

    多吉等村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的行为为抗震救灾树立了正能量,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瓦泽乡党委书记说。

    大家再加把劲,趁现在天没黑,帮白玛家把房子收拾好。”“今天真的太感谢来帮忙的党员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不知要清理到什么时候。谢谢,谢谢了!在夺拉嘎姆村,来自康定市文化和旅游局、塔公镇和该村的10余名党员利用休息时间,在倒塌的房屋中,帮村民白玛把能用的木板、窗户等物品清理出来备用。

    我家的这面国旗是我自己插上去的,我不知道怎么感谢陈扎西,他总说他是政府派来的,这些都是他该做的。那我就挂上国旗,让大家知道,地震后,我家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渡过难关的。孔玉乡色龙村70多岁的王秀珍老阿妈如是说。

    老阿妈口中的陈扎西是该村村委会主任陈永强。在色龙村,笔者看到一面面鲜红的国旗在蔵房上迎风飘扬。据了解,该村共有38户村民,每家的蔵房上都挂着一面国旗,有的党员还把党旗也挂上了。

    平常时能看出来,关键时能站出来,危难时能豁出来。这既是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的期盼。

    我们将以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科学谋划灾区十三五发展,积极对接上级重大发展政策和项目,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和州委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在康定落地落实,凝聚合力、不胜不休,坚决打赢灾后恢复重建这场硬仗。康定市委书记邓立军铿锵有力地说。

    据了解,该市为保证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重建方案,确定塔公镇江巴村、夺拉嘎姆村和瓦泽乡鱼子西村、雅拉乡中谷村和城区5个集中安置点,采取两名县级干部负责一个点的模式,落实10名市级干部牵头负责,由28个市级部门和结对认亲单位参与安置点建设。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坚贞。哪里的任务最紧急、最危险、最艰巨,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他们深入灾后重建一线,与广大群众同甘共苦,重建家园。

    据统计,在灾后重建的攻坚战中,全市400多个基层党组织、100多个党员突击队和应急小分队、8000余名党员投入战斗,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的风采,铸就了共产党员先锋形象,树立了永远的丰碑。

    善建华西

    演绎最美的康定情歌

    敢接,我们就有信心干好。康定“11·22”灾后重建工作参建人员的承诺掷地有声。康定地震发生后,华西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紧急部署,第一时间派遣专家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主动承担起康定灾后重建任务。

    海拔4000米左右的夺拉嘎姆一村原处于低洼地带,村子重建点选在了平地。由于这里属于湿地区域,因此施工前需要先抽干水,垫很厚的屋基,这样才能保证房屋的质量。

    78月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每个集中安置点的工人都在赶工期进度,却遇到了当地的雨季,一天到晚雨下个不停,没法正常的浇筑混凝土。

    大雨从早上一直下到中午,原计划浇筑的活动中心基础没有完成浇筑。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只要雨停了,哪怕再晚,我们也要抓紧时间浇筑混凝土。工地上年轻的工长小高说。

    雨渐渐停了,小高忙给搅拌站的负责人打电话说,华姐,晚上麻烦你加个班,我们今天要将活动中心的基础浇筑出来,需要38方混凝土。

    落实了混泥土的供应,小高还是不放心,还要去看看泥土有没有清除干净,仔细检查模板支撑稳定情况、照明灯具情况,将施工现场设备都仔细检查了一遍做好全部准备工作,他才放下心来,这时已是下午6点。

    从搅拌站到施工地点,罐车可能要走一个小时的时间,小高顾不上吃晚饭,立即安排工人做好准备,准备迎接混凝土,按照时间预计,今晚可能要浇筑到11点了。

    废寝忘食只是为了让藏区受灾群众早日搬入新家园,殚精竭虑只愿自己负责的每项工作成为灾后重建中最稳妥的砖瓦。他们背井离乡,斗风雪严寒,抗高原缺氧,在雪域高原用行动诠释着善建者的苦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据了解,木雅祖庆、夺拉嘎姆、江巴村和中谷村集中安置点灾后重建项目,海拔在3200多米和4000多米之间,广大建设者克服困难,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积极推进康定“11·22”灾后重建工作。项目部参建人员每天早上7点进场,现场勘探、测量放线、了解地下管线的位置,中午简单的用干粮充饥,赶在暴风雪到来之前,4点左右回到项目部召开碰头会,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细化每一个工作节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大家集思广益,集中破解遇到的难点问题,寻求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康定市委副书记、市长甲么表示,康定市将从明确目标任务、着力问题整改、加强施工组织、加力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拨付、强化监督检查、广泛宣传引导等工作着手,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城乡、提升、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和对口帮扶等工作,不断加快和保障重建项目实施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工作,最终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两年坚强奋起,两年攻坚克难。震痛后的广大群众满怀着新生活的希望。再大的地震,都震不垮康定人不屈的脊梁;再大的困难,都无法阻挡康定人前行的脚步;康定人用勇敢和坚强、拼搏和进取在废墟上大写明天的家乡更美好。对此,康定人深信不疑。

    

    

    

 

  • 上一篇:理塘202所“农牧民夜校”助民增收
  • 下一篇:得荣县产业富民凸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