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15日
机械化耕种托起农民致富梦。
■陈丽 文/图
脱贫攻坚,事关炉霍全面同步小康的进程,事关炉霍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大局。
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下,如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从而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这是摆在县委政府决策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因为贫困、因为没有知识技术和就业创业门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躺着吃低保、坐着等救济”等依赖思想成为炉霍县脱贫攻坚路上的一只“拦路虎”。要想全面实现脱贫奔康,就必须敲掉这只“虎”。
2016年初,针对如何开展脱贫各项工作,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炉霍县举全县之力,集干群之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20余个单位“一把手”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对今年20个预脱贫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组织召开4次专题研究座谈会,研究炉霍县脱贫攻坚系列政策,确保工作有抓手,推进见实效。坚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合法合规的政策制定原则;政府补贴、群众自建、三级管护的项目建设原则;政府统筹、群众自筹、项目打捆的资金使用原则;因地制宜、阳光监管、群众认可的公平公开原则”四大原则,历经7次修改完善,炉霍县出台脱贫攻坚“7+3”系列政策方案(《新村扶贫补助政策》、《村级公益性岗位设置建政策》等7项政策,《大中专院校毕业未就业培训工作方案》等3项方案)。系列政策方案的出台犹如一声声春雷响彻大地,也宣告着炉霍脱贫奔康为民谋福全面启程。新村建设入户道路水泥由政府统一采购提供、运送,群众自建经验收合格后按农区40元/平方米,牧区60元/平方米进行补贴;农户自愿对室内老旧线路改造后补助800元,自建浴室经验收合格后补助5000元,自建改建围墙经验收合格后补助1500元;县财政投入855万元,在171个行政村中各设置5至10个公益性岗位,解决每人每月500元工资待遇……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政策方案落定,能否贯彻落实是重点,能否得到群众支持是关键,新生事务必将接受时间的印证和实践的检验。为此,全县上下充分认识系列政策方案是指导全县管理层、监督层、操作层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执行方向,是群众享受精准扶贫红利的重要载体、有效途径,更是检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考核依据。县乡村三级通过群众大会、驻村流动宣传、走村入户“一对一”宣传,发动村干、致富带头人修路、修浴室,贯彻政策方案。全年召开群众大会近200余场次,悬挂宣传横幅120余条,统一制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公告公示栏内容、板式,全面完成全县乡村两级242个展板公示栏、2350 个标识标牌及443户户卡上墙悬挂工作,每乡镇及时确定了一个脱贫主题口号,制作了一副产业分布图和脱贫攻坚作战图及产业分布图,实现16个乡镇、88个贫困村、2350户贫困户全覆盖。同时,开展各类督查30余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炉霍县在2016年脱贫攻坚战中,牢固树立大干、实干、苦干精神,扎扎实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实实在在的脱贫效果。
成效一:减贫人口完成率全部达标。根据省、州脱贫目标任务,2016年减贫任务为1969人。按照“一户一策”、“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及户退出“一超六有”标准实施精准帮扶,实现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3911元,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均有保障;户户均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实现脱贫。
成效二:产业化扶贫初具规模。全县形成“选准一个产业方向、创建一个有效能的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使贫困群众受益的利益链接机制”的三维一体产业发展共识,以“三区两园”万亩基地建设,筑强县域产业发展底色;以规建村级合作社,做活集体经济基础;以引导个体经营发展,做实联产承包经营元素。建设特色油菜基地、特色黑青稞基地等3900余亩,开展黑木耳人工试种5000余棒,完成娟姗牛冻精冷配500头、建设牦牛标准化养殖区(场)5.5亩,大力引导转变群众观念,着力推进生猪、山羊、蛋鸡养殖;推广“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甘孜州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支撑,深入推进股权量化,建成村集体产权现代蔬菜大棚40个,有力带动农户创业热情,有效探索“飞地扶贫脱贫”之路;积极推动高原藏区现代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37个,2016年脱贫20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累计收入共计54.4万元,各村人均达到8.6元—297.9元人民币。
成效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6年完成通村水泥路110余公里,硬化入户路26.1公里;完成饮水深井33个及其配套设施,完成10千伏线路改造4.72公里,完成56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1177户“五改三建”项目建设;新建11个村级活动室,改建8个村级活动室;完成232户藏区新居建设;完成394户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讯,惠及全县16个乡镇20个贫困村。
成效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2016年20个贫困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农村医保参合率达100%;发放全县11601人农村低保金751余万元,发放22.5万元低保兜底特殊生活补贴,向754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4.28万元;投入33.4万元,实施“五大救助”行动,解决87户贫困家庭生产生活困难;行政村通讯畅达率达100%,辖区内所有行政村通电视,解决了广大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和通讯难等难题,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
成效五:内生动力不断显现。围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思路,对一些拥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劳动技能的群众,实施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劳动力适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化技能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创业就业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截至目前,开展电商培训、农牧实用技术、返乡创业等培训370余期,涉及贫困群众7500余人次,推进就业6000余人。在全州范围率先提出设置公益性岗位,拓展贫困户就业渠道,安置公益性及公益类等岗位256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258人,并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设立384名护林员,有力激发内生动力。
“我虽然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劳动力,但是党和政府为我修建了房屋,购买了医保,还将我纳入低保;帮扶干部鼓励我自力更生,坚定脱贫信心;有了党和国家的关心,我们决不会拖后腿,要努力奋斗将生活越过越好。邻居今年修了浴室政府补助补贴了5000元,我在村内开了个小卖部,基本生活没有问题……”宜木乡独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扎西尼玛感慨道。
炉霍在脱贫攻坚路上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啃硬骨头”的拼劲干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共同迈向幸福富足康庄大道,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深化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