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19日
——雅江县呷拉镇湾地沟村脱贫“摘帽”记
贫困户徐正友靠养鸡脱贫。
养鸡场。
■本网记者 田杰 张涛 文/图
雄鸡啼鸣闹山谷,湾地沟村喜脱贫。12月9日上午10时许,当记者沿着通村水泥路来到距雅江县城20多公里的呷拉镇湾地沟村红标鸡生态养殖基地时,只见冬日暖阳下的洼谷山半山坡上,成群结队的大红公鸡正在树林下或觅食或展翅或欢歌。饲养员告诉记者:“别小看这3000多只活泼可爱的跑山鸡,那可是村民心中的‘财富金鸡’!”
位于两河口电站营地不远处的湾地沟村,是雅江县有名的贫困村。在全村86户311人中,建卡贫困户就多达16户64人。说起贫困,村主任李许青随口道出了几句顺口溜:“人均六分地,一年产一季,要是问收成,全凭碰运气;收入很单一,检茸是主力,除去开销后,没啥积累的。”透过这几句顺口溜,是一组让人心酸的数据:2015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0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300元。
在村民眼中,要实现脱贫致富,那几乎就是痴人说梦。然而,脱贫攻坚大会战却给了人们一个不小的惊喜:湾地沟村实实在在地脱贫“摘帽”了,16户贫困户也悉数告别贫困了。在这惊喜的背后,村民们念念不忘的是红标鸡生态养殖基地里这群可爱的跑山鸡。
说起跑山鸡,这里还真有一段故事可讲。就在一年前,当四川省国防科工办驻湾地沟村第一书记蒲江涛踏着泥土碎石铺成的机耕道走进湾地沟村调研时,他最初的打算是通过种植蔬菜、养殖藏香猪和加工矿泉水来帮助村民脱贫。然而,在一番论证之后,却因周期过长、投入过高、没有比较优势等原因而被否决了。今年1月,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时,四川省畜科院驻湾地沟村技术员夏波意外地发现,雅江市场上所销售的肉鸡都是泸定等地的外地肉鸡,整个雅江还没有一家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而湾地沟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林多地少、水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正是养殖林下土鸡的好去处。尽管养殖生态土鸡的想法渐渐浮出了水面,但美好的想法要变成现实那绝非易事。因为,在这个传统的村落,习惯于喂养猪、羊、牛的村民,对养鸡根本就没有一点兴趣。事在人为。今年3月,夏波专程登门拜访四川万物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番画龙点睛的推介,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一番用心用情的洽谈,双方合作一拍即合。在公司与村合作社共同出资的同时,县政府、四川国防科工办扶贫资金也为此倾力帮扶,很快投资360万元的现代化养殖场在大山里拔地而起,随即首批2000只鸡苗也运入了养鸡场。如今,养鸡场存栏的跑山鸡已突破了3000只。企业负责人魏永忠表示,眼下,存栏的跑山鸡正在陆续出栏,销路和行情非常看好。今年全村村民就能获得至少16万元的保底分红。
该村贫困户洛让志玛家5口人,每人按500元出资,全家共筹集资金2500元,加上省国防科工办及其下属企业帮扶资金,目前在项目上的入股资金达到17500元。“那15000元就像天上掉下来的。” 洛让志玛说。记者了解到,以相关合同约定,即使养殖项目不赚钱,今年湾地沟村贫困户仍可获得股份10%的保底分红。洛让志玛告诉记者,就按这个标准,她家今年至少可分得1750元红利。与此同时,帮扶单位通过“培苗计划”还资助给两个读书孩子8000元,两项合计近10000元。“有了股份就有了摇钱树。” 洛让志玛感慨道,股份比庄稼地还生钱。
“湾地沟村红标鸡林下生态养殖一期项目总投资实际是360余万元,而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出资总额仅20万元。” 蒲江涛介绍,在项目总投资中,湾地沟村控股,保证了村集体的自主性,股份到户时,国防科工办及其下属企业帮扶资金全部量化到贫困户,体现了扶贫功能。“过去几轮扶贫,村子里贫困户得到的资金也不少,但大多解决了暂时问题,甚至有贫困村民拿到钱就大吃大喝,根本没有长远发展意识。” 村主任李许青说,村两委成员与 “第一书记”蒲江涛、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一起研究决定,彻底改变过去扶贫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撬动村民筹集资金和社会参与资金,做大扶贫产业。
如今,养殖合作社已建成年出栏2万只以上的生态土鸡和藏香鸡示范养殖场1个,同时配套建成屠宰冷链配送中心和食品深加工车间各1个,全面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做到从源头到终端,从基地到餐桌的生态环保、无公害、无污染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模式,使得贫困村形成集体经济,按照“保底分红+浮动分红”模式进行经营,每年向村集体缴纳16万元固定分红,采取“贫困户优先股、股权量化”等方式确保项目精准、资金精准、成效精准。
据蒲江涛介绍,养鸡场不仅能以分红的形式让村民增收,还能带动村民发展家庭养殖业,而企业也将用保底价收购的形式保障村民的收入。
记者在该村村民银凤家的鸡舍里看到,60多只半大的跑山鸡正在悠闲进食,银凤的爱人徐正友则在鸡群中来回走动向鸡槽里添加食物,忙碌的他脸上挂满了笑容。好不容易歇下来的他告诉记者,他家今年加入了村上新成立的种养合作社,并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养了110只跑山鸡,公司给予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已卖出去了40多只。“光卖鸡今年我们家就纯收入近八千元。”徐正友笑着说。
50多岁的徐正友以前一直在家靠种地为生,这几年为爱人银凤治病欠了4万多元的外债,是村里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庄稼一年能存3000块钱都算多的了。现在有魏总帮助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已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了。他说:“明年一开春,我打算请公司帮助购买200只鸡苗,再辛苦几年把账还完,以后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湾地沟村即将脱贫 “摘帽”,蒲江涛甚是感慨:“跑山鸡虽然‘啄’掉了‘贫困帽子’、‘啄’出了一条致富奔康路,但如何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怎样切实增强全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这中间很多工作需要一鼓作气地用心跟进和用情推进。‘摘帽’不是目的,不返贫、能致富才是根本。我们打算明年让养鸡场的年出栏量达到2万只,并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将湾地沟打造成为辐射州各县(市)的最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红标鸡生态养殖基地。同时,加紧推进食品深加工车间二期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示范带动全县肉鸡养殖产业化水平。”
行走在村容村貌整洁的湾地沟村,目睹鸡鸣人欢的景象,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生动地书写着“财富金鸡”给村民们带来的喜悦。沉重的贫困帽子即将摘下,轻装上阵的村民们正在致富奔康征程中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