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21日
——乡城县精准实施“六大战略”纪实
充满希望的草场。
树椒合作社成员正在劳动。
即将成熟的蓝莓。
高山放养的藏猪。
藏乡田园风光。
宽阔的乡村公路,典雅别致的农家小院,长势喜人的大棚蔬菜,盘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喜人变化,乡城县群众笑开颜。
压实责任抓脱贫
■吴远胜 文/图
12月18日一大早,笔者来到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移民搬迁户铁比家中,铁比正忙着整理家务。收拾完毕,铁比坐在新建好的房子里,喝着酥油茶,感到无比开心,在没有搬迁的时候,他们一家住在海拔3700米的高山上,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房屋冬不保暖,夏不遮雨,水、电、路都不通,住在村里就像与世隔绝一样。后来,随着全县脱贫攻坚战的打响,铁比一家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乡城县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贫困村脱贫“四保障”和贫困户脱贫“四好”标准,细化脱贫措施、量化脱贫指标,以任务倒逼责任、以标准倒逼举措、以时限倒逼落实,并主动与上级部门进行项目对接,整合资金9640万元,实施125个到村到户脱贫项目。
以群众工作全覆盖为载体,在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同时向非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实现由村到户一对一、点对点精准结对帮扶,健全完善了驻村帮扶机制,组织业务培训和交流,增强“第一书记”履职能力。今年,在全县乡科级干部换届中,调整和使用15名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
乡城县实行县委常委和副县级领导干部“双联系”预脱贫村制度,与各乡(镇)签订了减贫责任书,明确了分工和责权。乡城县还将县级部门定点帮扶任务成效纳入目标考核,坚决做到“五个严查”,严明工作纪律,并及时进行逗硬检查。
今年,乡城县预脱贫的9村已全部实现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硬化公路、有广播电视,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修建完毕。乡城县还积极发挥金融扶贫作用,撬动银行贷款1200万金融扶贫贷款,通过评级授信发放,帮助贫困户发展藏猪、藏鸡、牦牛养殖和蔬菜、水果种植。
产业发展助民富
从乡城县城出发沿S217线10多公里便来到风景如画的巴吾村,在村子的末端,顺着一排整齐的梨树,闻着诱人的果香,便进到阿着木嘎大爷经营的四星级乡村酒店。这个坐落在果树掩映中的酒店其实就是阿着木嘎一家人居住的白色藏房,可每年来此居住的游客数不胜数,今年的收入已近20万元。
立足挖掘传承传统文化,保护藏乡田园原始风貌,乡城县合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组建工作专班,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引进藏青蓝、亚丁红酒、亲德旅游文化发展公司等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和农产品加工,
据了解,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乡城县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增加收入。扶持蔬菜、养殖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0余家,尼斯镇马色村蔬菜种植合作社依托13亩大棚,第一季种植就实现了亩产5000余元,亩产增收2800元的目标。
乡城县借助农牧民夜校、远程教育、农技下乡等平台,依据农牧民所需所求,提前采集培训内容,以现场授学和一问一答的形式培训农牧民培训,并开发公益性岗位85个,拓展了群众就业致富门路。
目前,乡城县完成藏乡田园景区4A创建工作方案编制,香巴拉七湖至亚亚路连接路路基工程等建设,近20家民宿正在装修。重点水电开发完成投资15105万元。农网改造升级完成投资2313万元。乡城、娘拥电站电量销售总额9.88亿千瓦时。完成水果、蔬菜种植0.55万亩,实现农特产品加工业产值6200万元。
交通铺就幸福路
“我这辈子不敢想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望着便捷的环村入户路,乡城县沙贡乡达根村年过花甲的贡都泽仁邓珠大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泽仁邓珠大爷感叹道,自从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大伙出行方便多了,以前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
乡城县立足于交通攻坚,在2011年便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优惠政策》,在涉及征地占房、砂石料场、民间资金投入等方面为农村公路建设打开了“绿灯”。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乡城县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采取系统工作法,倒计时管理、台账式办理,以目标倒逼进度,时效倒逼落实,督查倒逼执行。聘用各区工委主任、乡(镇)长、村委会干部、老党员、退休回乡人员为县农村公路义务监督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公路是我们大伙的嘛,维护也要靠我们大伙啊,以前没路的苦日子,我现在都还记忆犹新。”时任县农村公路义务监督员的尼玛泽仁说。
乡城县今年年底在全州率先完成农村公路三年攻坚任务,如今,全县建成五级客运站11个,招呼站44个,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56公里,其中省道168公里、县道102公里、乡道68公里、村道773公里、农村通达便道345公里;全县12个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89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其中87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含正在实施的项目),从而彻底改变农村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2016—2018年公路交通建设推进项目国道549线桑堆至乡城段、省道460线乡城至然乌段正有序推进,农牧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依法治县助民安
“法制宣讲员诙谐幽默的语言特别有趣,很接地气,我们百听不厌。”在白依乡崩则村,群众对该县老干部宣讲员的宣讲赞不绝口。
在普法宣传活动中,乡城县抽调懂“双语”、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同志组建法制宣讲团,分片区开展,依托结对认亲、党支部共建共创、村民大会等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活动,采取集中宣讲、面对面宣讲和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提高法制宣传效果,使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各类人群,教育群众依法处理身边事务,确保了农牧民群众和社区居民受教育率达100%。
乡城县结合农牧民星期天活动,借力“笑宴”文化,创新开展“法律七进”活动,通过活动室、寺庙、学校等固定场所定点讲法,虫草松茸季节上山送法等“定点学法+流动普法”模式,强化普法工作。
结合基层组织建设,乡城县着力培养村级事务管理人、法律明白人、村规民约监督人、民间司法调解人,把法治思想贯穿到社会各个层面。干部群众遇事讲法、办事依法、解难用法意识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县刑事案件年发案率均在20起以下,治安案件年发案率在20起左右,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100%。
乡城县还建立完善了网格化管理及群防群治机制、积极推行“红袖章”,组建群防群治队伍96支。强化依法管理寺庙,完成9座寺庙、17个宗教活动点达标升级,民族宗教工作更加规范。
生态建设再加力
笔者来到青麦乡木差村,弯弯曲曲的绕村路,沿着一栋栋独具高原特色的藏族新居蜿蜒,块块农田如翡翠般点缀在白色藏房之间,好一幅“村中田、田中村”的美景。
“现在村子越建越好,大伙儿都愿意留下来。”尼玛高兴地说。自从开展美丽新村建设后,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了。
今年来,乡城县围绕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多出亮点、多出看点推进城乡提升工作。已完成《乡城县城市景观规划》修编工作,全力推进卫生示范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旧城和城郊四村二横五纵路面改造及配套改造建设雨水管道,交通安全和管理,照明设施,绿化工程等,实施县城进出口路段提升改造,完善城市基础建设。启动城区“九子一线” (房子、车子、渣子、摊子、桶子、牌子、杆子、旗子、树子以及供电通信线路)乱象治理,并制定违章搭建专项整治方案。
“出门便是花香、阴翳的树木。”家住热打乡色坝村村民扎西直言不讳地说道,居住环境好了,心情自然也好了。
按照“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和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战略,乡城县投入285万元,突出重点区域绿化,在色儿宫村、东宫村、沙则村种植乡土常绿树高山松、侧柏2850亩;投资60万元,大力发展定波、正斗等8个乡(镇)“经济林产业”,改建核桃2000亩;投入资金50万元,完成亚赤公路20公里的花草种植。乡城县生态红线划定、工程植被恢复、农网改造、水源保护整体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党代表风采】
让全村人都富裕起来
从新村改造到旅游提升、从传统养殖再到产业链发展、从不通路到道路入户……这一件件实事,都凝聚着布久铁比的心血。
乡城县仁堆村位于高半山区,由于村子离水源点很远,过去村民都为吃水犯愁。村支部书记布久铁比带领村民筹资进行了自来水修建工程,在村内挖通自来水管道,修建了自来水保障设施。
为尽快完成自来水工程修建,布久铁比吃住在工地,由于连日来的奔波,布久铁比累到在工地上,当村民来扶他休息时,倔强的他却说了句:“工程还没完,我怎么能回去,我怎么能心安。”
“只要村民和睦相处,我心里比啥都高兴。”每次虫草、松茸季节还没到,布久铁比便急匆匆地第一个到山上去了,最后一根虫草、一朵松茸都没带回家,脸上还是带着灿烂的笑容。
在村民矛盾纠纷调解中,他都会把被协调户当自己亲人,用心沟通求共识,仅今年,便成功调解矛盾15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
怎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布久铁比创办的高山牦牛养殖合作社在海拔4500米的高山上诞生。
为了说服村民加入合作社,布久铁比挨家挨户做工作,还把自家的牦牛率先入了股。 “本来还有些担心,但看到书记都这样做了,心里就没啥可担心的了。”看着布久铁比带头入股,村民纷纷响应。布久铁比还四处奔走搞小额贷款,加上合作社小额贷款引进的78头牦牛和村民入股的牦牛,合作社有了241头牦牛。
经过几年的发展,牦牛已发展到400余头,出栏牦牛每头按10000元计算,合作社年产值超过10万元。“每年能增加近万元的收入,光是想就觉得高兴。”合作社成员娘所中则说。
乡城基层干部例会出实效
本网讯(吴远胜)“你提的意见比较好,等镇里召开例会的时候,我把收集的意见反映上去。”在乡城县青德镇热宫村村民扎姆家中,村主任次称认真记录着扎姆所反映的困难问题,并耐心作了解释。
为推进镇、村两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镇、村干部能力水平,切实发挥镇、村两级组织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青德镇把每月28日定为镇、村干部例会日。
在例会当日,全镇9个行政村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干部汇报当月的工作情况,并协商讨论解决各村、群众的困难问题诉求。同时,镇上总结通报本月工作开展情况,安排下月重点工作。
扎姆反映的冬季葡萄管理技术需求,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干部提前就对问题进行了收集,但因技术支持不到位,村里无法解决,上交到例会,例会对此给予了解决和答复。
青德镇还配套推出了急事急办原则,村“两委”收集到的问题,最迟次日便进行提交。今年8月,木郎宫村由于连日大雨,道路垮塌,影响村民出行,村里无法解决,当日就进行了上报,次日镇里便联系相关单位进行了解决。
据了解,青德镇在例会日,根据干部、群众需要还适时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会议、文件精神和相关业务知识,并采取“双向教育”,扎实开展藏汉“双语”培训,提高镇、村干部“双语”沟通能力等,实现了互动学习、共同提高,助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目前,该制度已在全县各乡(镇)推广,筑牢了乡村干部的工作意识、纪律意识、群众意识,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成效显著。
乡城医疗建设加快推进
本网讯(吴远胜)今年,乡城县按照“强化职责、落实功能;因地制宜、多元探索、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县级医院与12个乡(镇)卫生院建立多形式医疗联合体,实现“管理支持、技术扶持、双向转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
乡城县出台《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在县内先行试点按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难易程度,结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服务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级诊疗,患者因病就诊应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初诊,依病情、病种等情形逐级转诊。
乡城县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积极修订疾病的临床路径,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提高管理质量,并全面落实二级综合医院功能定位,明确医疗服务能力标准。
目前,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0%,县级医疗机构门诊增幅不低于5%、住院增幅不低于3%,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增幅均达到3%以上,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率不低于80%。县医院也与州医院、省医院,县藏医院与州藏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
乡城创新机制发展教育
本报讯(吴远胜)今年来,乡城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创办藏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学前教育抓优质、义务教育抓均衡为重点,形成“县办初中、片区办小学高端、乡办小学低段”的集中、精品、优质办学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
乡城县着力实施以培养选拔名教师、名校长和创建名学校为主要内容的“三名”工程,被评为县级“三优人才”教师44名、州级骨干教师37名,优秀校长4名。选派732名教师参加州级以上各类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每天一小时培训达3376人次。举办县级教师培训班4期,培训教师322名,其中贫困村教师78名。
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乡城县科学布局,优先办好贫困村教学点,保障农村儿童就近入学。并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到户、到人的教育资助体系,将学前及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补助标准从每日3元提高到4元,今年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39.66万元。
【百姓话语】
翁堆(乡城县洞松乡卡心村村民) 村里离公路有3公里,以前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公路边,在入村路没修建前,到县城要走3公里的山路,才到公路搭乘到县上的车,非常不方便。后来随着入村路的建成,宽敞的路修到了家门口,很多村民也自己买了车,出门非常方便了。
陈亮(乡城县饭馆老板) 我家在遂宁,来这里开馆子有10多年了,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来就餐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前,馆子早上开业到晚上歇业的时候,收入寥寥。现在不一样了,一天到晚都很忙,我们还雇佣了服务员,大伙来得多了,我们生意也红火了。
泽仁拥忠(乡城县尼斯乡马色村村民) 过去,一到冬季和早春的时候,不要说县城很多新鲜菜供应不上,就连有些村民自己吃蔬菜都不方便。后来,村民们盖起了大棚开始种蔬菜。在发展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后,村民不仅一年四季有了新鲜蔬菜吃,而且也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
张渝函(然乌乡纳木村大学生村官) 农村的事情纷繁复杂,作为村官要想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大有作为,不仅要紧跟党的步伐,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在村里的实际情况弄清楚,与群众打成一片,切实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