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推动跨越发展 率先全面小康

甘孜日报    2016年12月27日

  ——泸定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在基层调研。

泸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深入基层了解民生。

电站移民新村。

美丽乡村。

    五年来,泸定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旗帜、坚定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醒脑提神、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长征进程中,泸定县委、县政府再次立下“军令状”——

    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在基层调研。

    泸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深入基层了解民生。

    移民新村。

    美丽乡村。

    ■泸定县委宣传部 记者 袁飞 /

    金秋时节,铁索桥畔一片火热!9月召开的泸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给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烧了一把火!“推动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小康”的铮铮誓言,在这片红色大地上回响。

    泸定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泸定县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定了“一体三升级”发展战略、“一心三地”发展目标、“强农优工大旅游”发展思路和“在全州率先脱贫、率先小康,加快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的战略目标,描绘了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昭示了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

    世界的泸定引人瞩目,泸定的变化令世人欣慰。

    五年来,泸定县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工作十强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省级绿化模范县”“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殊荣,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林业强县,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和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获中央和省委表彰。

    如今,行动正在推进,信心不断提振。

    感受泸定的魅力,触摸泸定的脉搏,泸定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伐,留下了一串串铿锵的足音。

    强抓跨越发展关键

    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小康,干部是关键。泸定县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促进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泸定县委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理念,连续五年出台“县委1号”红头文件,以干部作风、基层组织和民风“三项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记者在泸定县采访时,处处看到各级干部下基层、帮穷亲的忙碌身影。

    “县里和乡里的干部,经常到我家给我出主意,为我们的发展找路子。”在泸定县德威乡上奎武村采访时记者看到,村民胡玉东一家人正在自己种植的重楼大棚里忙着,他告诉记者,自从上级领导“挂包帮”他家以后,就经常到他家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上的具体困难。

    目前,全县的党员干部将“办公室”设在一线,实现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同时,组织3755名干部职工与1.9万余户农户结对认亲、常态联系,促进了干群情感融合,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五年来,泸定县委以常委会班子建设为引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带头深学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始终坚持政治定力、强效执行,全面贯彻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大战略、两个跨越”、州委“六大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保持了坚强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发展定力、执行定力。

    五年来,泸定县委以夯基固本为目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导向,递进加力、夯实党建。实施“八大工程”,创新打造“百里党建示范长廊”;突出“五个服务”,全力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注重“五个规范化”,扎实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围绕“四大能力”,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打造了3个“文建明工作法”示范乡镇、88个规范化建设示范点、82个“红旗示范党组织、示范村”和杵坭、德威等5个标准化示范片;探索出“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涌现出兴隆镇和平村、烹坝镇黄草坪村等一批引领致富先进基层组织;培育杵坭乡金鸡坝村、冷碛镇团结村等一批党建重点示范村,构建起“覆盖全域、以点带动、城乡互动、整体提升”的党建新格局。

    巩固跨越发展支撑

    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小康,支撑在交通。泸定县坚持基础先行、交通支撑、大干快上,不断掀起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促进破解瓶颈制约取得新突破。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泸定县境内的雅康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采访,看到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据介绍,雅康高速公路全长135公里,全线桥梁、隧道众多,桥隧比高达82%,是目前全省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其中,主要控制性工程二郎山隧道,主洞全长13.4公里,位居全国高速公路隧道第3位,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跨径1100米,位居全省第一。

    10 27日,由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雅康高速公路C1合同段两路口隧道左线安全贯通,成为雅康高速公路第5座双向贯通的主线隧道。

    雅康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填补了我州“没有一寸高速公路”的历史,而且为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泸定县在全力支持国家“大动脉”建设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全州“交通三年集中攻坚行动”的战略机遇,以建设“民生路”、“民富路”、“民心路”为目标,集中力量、埋头苦干,发动全县、会战交通,使全县境内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记者在泸定乡村采访时,总让人有如置身画中的惬意:条条乡村公路在山水间纵横交织,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彩练,从主干道延伸到乡村沃野,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路边竹林如翠,树木葱茏,错落有致的楼房掩映于绿树翠竹之间,每一条公路就是一条生态长廊,令人赏心悦目。一路采访,一路感慨,看着四通八达的公路,仿佛看到了通达百姓心中的幸福路。

    五年来,泸定县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累计建成通达公路350公里、通畅公路372.7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大交通目标,实施农村客运公司化运营模式,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运网络”。

    扭住跨越发展重点

    顶风格的房子,掩映在苍松翠柏中,一条条硬化路象红丝带飘入新村,在宽敞平坦的公路上,轿车、农用车、拖拉机穿梭来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路边樱桃、核桃、板栗、花椒树一排排,正开着花吐着嫩芽;勤劳的人们正在地里劳作,学校的红旗迎风飘扬,阵阵读书声回荡在上空,这就是如今美丽的团结村。

    团结村的巨变,这只是泸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2年起,泸定县在全州率先打响“高半山扶贫攻坚战”,始终将高半山扶贫开发工作置于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强力推进优质核桃、优质魔芋、特色水果“三个五万亩”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实施“高半山农业综合开发5年行动计划”,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开展39个重点新村建设、4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建成德威乡、杵坭乡松林村等蔬菜种植基地;大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化经营”改革试点,探索土地权属入股、合作经营开发等模式,培育壮大专合组织、家庭农场,打造“连通内地、服务全州、辐射西藏”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年居全省西南山区22个县(市)之首,据实命名首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乡”1个、“万元村”22个。

    目前,全县特色农林产业面积达20余万亩,建成蔬菜产业基地21个,培育出杵坭“红樱桃”、黄草坪“雪域野农”苹果、冷碛“幸福仙桃”等本土品牌,初步形成“乡乡有示范、村村有品牌”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小康,重点在产业。泸定县坚持争创优势、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以特色产业强县富民,促进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属于半高山地区,曾经的团结村,

    垃圾遍地,蚊蝇乱飞,是泸定有名的贫困村。“上世纪90年代未仅一条318国道线几百米的过境公路从村庄的头顶插过,2000年后才有一条机耕道接318线,全村的物流仅靠人背马驼,车匪路霸,抢劫案件时有发生;姑娘不愿嫁团结郎,愁坏家中的男儿娘,光棍多,学校破,师生少,属典型的边、远、穷村庄。”支部书记陈昌激动不已地描述了曾经的团结村。

    2013年,这个村建起了伟昌合作社,建成了占地300多亩的棚室蔬菜种植园区,栽种大樱桃300亩、青脆李200亩、核桃400亩。同年,村主任周祖祥带头在团结村成立了我州第一个面积220亩的特色观光农场,投资120万元,流转38户农户的328亩土地。目前,该农场已经种植高品质杏李80亩、核桃150亩、日本甜柿98亩。此外,该村还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占地15亩的羊肚菌基地一个,建成1000亩大樱桃基地、500亩核桃基地。

    村民余应忠告诉记者,自从公路修通后,家里的水果就不愁销路了,收成好的年份,他家仅青脆李一项的年收入就有上万元。现在,全家不仅住上了新房子,两个儿女也即将完成学业,正准备考公务员。谈到未来的生活时,余应忠的妻子说,现在村里的生活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家庭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比蜜还甜。村民肖福奎则说,现在自家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不仅全家住上了好房子,还抱上了孙子,将来还准备买辆小汽车。话音刚落,他家整洁的院子里,传来了爽朗的笑声。

    如今,站在二郎山隧道西方洞口公路边放眼一望,即可看到群山怀抱的半山腰上,一座座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红

    彰显跨越发展优势

    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小康,优势在生态。泸定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争当排头,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呈现新亮点。

    107日,泸定县杵坭乡杵坭村村民李建琼开办的“羊儿槽”农家乐,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据她说,黄金周期间她家每天都要接待近千名游客。她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与记者拉起了家常,“过去我们这里是全县有名的穷乡,我们也只有靠外出打工和种点庄稼过日子,每年收入也只有一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1年,国家为我们修了公路,还在这里举办了首届樱桃节,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从那时起我也和村上其他人一样办起了农家乐,每年的收入达十多万元。虽然整天都忙不过来,累是累点,但这样的日子有奔头。”她还告诉记者,仅“十一”黄金周,她家的收入就达2万多元。

    五年来,泸定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把旅游产业链向农村延伸,在实施绿色生态发展战略中致力于绿色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深挖“红+绿”旅游资源,在“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上做文章,寻求跨越贫困地区发展瓶颈,绿色发展实践引人夺目,成果累累。泸定以初步构建起绿色产业、绿色人居、绿色生态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国际山地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红色经典旅游名城”和“全州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已成雏形。

    走在2.1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青山绿水迸发的无穷活力无处不在。

    筑牢跨越发展根本

    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小康,根本在民生。泸定县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以移民群众、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和城市居民“四个满意”为重点,检验发展成果、提升执政效果。

    “我现在每天都要到铁索桥广场去跳舞,然后沿宾河长廊一线步行。行走在林荫道上,沿河风光带、开放式公园,还有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是美不胜收,觉得自己像生活在画里。”1026日傍晚,天色渐暗,泸定市民陈先生仍恋恋不舍徜徉在洁净美丽的街巷。

    “我们属本地原址安置,新房子都是统一风貌设计。入户路、绿化带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入住安置点就像住在城里的小区,很安逸。”在泸定电站沙湾移民安置点,移民户李大爷搬进了的新房子满脸喜气。

    这些年,居住在泸定城区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古城昂首阔步跨越的强劲脉搏,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县委书记陈廷全说:“提高城市品位和品质,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管理能力,让人民群众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这就是最大的民生。”

    五年来,泸定县着力“民生改善”,抓实“公共民生”,提升社会事业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惠民、教育基础提升、教学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师德师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大力推进大坝教育园区建设,奠定了打造服务全州教育高地基础。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改善县乡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医疗条件,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建成全省藏区首个疾病防控检验实验室。不断加强完善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社保、民政救济、残疾人“量服”制度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提升,救助扶助覆盖面扩大,仅2015年,泸定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就达6137人,征收医疗保险金2200余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9013人,参合率达99.0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617人,缴费人数17208人;制作发放社保金融IC1845张,累计完成57354张社保金融IC卡的发放工作;完成12个乡镇社保经办服务延伸,全面完成50%以上乡镇经办服务延伸的目标任务。实施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安心工程”;大力开展社会慈善关爱事业,在全州率先创建2个藏区群团社会服务工作站,构建起“大群团”社会服务格局。

    “未来五年,是充满挑战的五年,也是大有可为的五年。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率先脱贫、率先小康’这一目标,打好脱贫奔康、水电移民、依法治县三场硬仗,实现‘管党治党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理效率、绿色生态理念、城乡统筹效果’五个提升,确保在全州率先脱贫、率先小康,勇扛率先发展和团结稳定大旗,加快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奋力谱写伟大中国梦泸定新篇章。”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充满信心。

    


  • 上一篇:康定翔瑞客运有限公司加大安全隐患排查
  • 下一篇:色达县县域公交正式开通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