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2月24日
省联社理事长张远国为石渠信用社颁奖。
石渠信用社干部为学校师生送去生活用品。
当地群众称赞信用社服务。
信用社工作人员耐心为群众讲解业务办理流程。
信用社工作人员不畏严寒为群众解答疑惑。
信用社工作人员热情为当地群众办理业务。
石渠信用社干部员工进学校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本网讯(甘孜州联社 文/图)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但是,什么样的美会让我们怦然心动,什么样的美会让我们潸然泪下。今天,让我们走进最美农信人——石渠信用社团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他们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因上天的安排,他们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都在石渠交汇,就如太空中无数颗流星中的21颗,偶然地在地球相遇。
如今,这个中国海拔最高的信用社——石渠信用社,存贷款居甘孜州信用社前列,并先后获得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人均创利十强、经营目标考核特等奖、信息科技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2016四川“最美农信人”等殊荣。
石渠是花的海洋,盛夏时节,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高原上,尽是翠绿牧草和烂漫山花,成为驴友一心奔往的地方。
石渠是雪的世界,一年中9个月是冬天,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垠的冰雪,带给少见雪景的南方人极大的诱惑。
石渠是生命的禁区,平均海拔4526米,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6%,平均气温-7℃,寒冷之极,包虫病肆虐,人的平均寿命不到57岁,这里总让人望而却步。
而就在这个距离成都一千多公里,四川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存环境最艰苦的地方,活跃着一支由21名员工组成,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农信团队。他们强忍离乡之苦、分别之痛,屹立于冰雪,坚守于高原,勤勤恳恳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们克服高寒缺氧的生理畏惧和疾病传播的心理恐惧,团结拼搏,忠实践行着农信人服务藏区牧民、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誓言,他们是扎溪卡之子,最美高原格桑花。
相濡以沫
再难也要并肩前行
在石渠,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总表现在一些小事上,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民族,他们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亲兄妹,他们把信用社当自己的家,把同事当手足兄弟。为了这个家,他们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聚,他们拧成一股绳,圆梦在石渠。
在这里,同甘共苦的情意时常表现在不经意间。就拿加班来说,加班本是件平常事,谁的工作没做完,自己悄悄的留下来继续,哪项工作没结束,八小时之外再集中攻关。而在石渠这个团队,却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哪个部门有人要加班,整个部门的同事都会主动“陪伴”,有时帮着分担些工作,好早些下班,即使不能分担手上的工作,也以“我们与你同在”的形式,默默地表达支持。
每到午饭时间,营业部的同事忙得无法脱身,信贷部的同事们就主动把饭菜先给他们送过去,然后自己再回来吃。如果开饭时间早,他们就赶紧先吃上两口,然后匆匆过去换回营业部的同事到食堂。而这些,不需要任何领导去“安排”,一切都在自己的“情理”之中。
去年岁末年初,大雪纷飞,石渠县城的商店已是关门闭户。而为尽快让农牧民群众顺利领到国家惠民补贴,信用社同事们一个不少地集中在营业部为农牧民群众办理支取、转账等业务。虽然能开的取款点窗口已经全开,大家也攒足了劲儿地工作,可取款的队伍依然从营业室延伸到了大雪中……。想着远在几十公里外洛须分社检查工作的起麦郎加,营业部主任许琪赶紧给他打个电话。“起哥,你那边检查还顺利吗?”许琪有些忐忑,不好意思“催”他回来。“差不多了。只是雪越来越大,暂时走不了……”起麦郎加向许琪说起外面的情况。他们都知道,高原降雪时,是不宜赶路的,说不准什么时候暴雪来临,就会被困半路。“今天能回来吗?”高原地区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为了路途安全,一般下乡是不催促的,可许琪还是忍不住多问上一句。“是很忙吗?我马上回来……”起麦郎加斩钉截铁地表示马上返城,他知道家中(单位)一定是很忙,需要帮手。他心里清楚,只有赶紧回到营业部,才能多为大家分担一些工作,才能让农牧民群众尽快取到款。
路虽不远,却是漫漫历程。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延绵公路上,大雪已覆盖了路基和路面,此时每一步前进,都伴随着一份危险的增加,可起麦郎加硬是凭着自己高超的车技和超人的胆识,在挂下电话4小时后,奇迹般地回到了大家的身边。要知道,这段路在平时,也需要近3个小时。领款箱,开柜窗,办业务。几分种时间,起麦郎加就正式加入到了国家补贴的发放队伍中,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可以更快的领到补贴款,安心回家。而这一天,大家一直忙到晚上七点才结束业务办理,却还没来得及吃上午饭……
无私奉献
农户利益永远第一
人们都说石渠是生命的禁区,偶尔去到的人,不管风景再美,都不愿意长时间待在那里。由于缺氧引发的头痛和胸闷让人备受折磨。而这里的农信团队,却因长期扎根此地,或多或少地患上各种疾病。小病,他们努力克服,大病,他们也不会因此离开。因为他们把农牧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摆在第一位,把做好藏区金融服务当成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然而,他们承受着恶劣自然环境的鞭笞,吞下病痛难忍的泪水,却把真情留给了需要他们的牧民兄弟。
2008年初,中国南方各地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范围冰冻雨雪灾害,这对地处高寒的石渠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到全国各地的冰雪灾害损失情况,德荣马信用社主任杨廷全再也坐不住了。
“老乡和他们的牛羊怎么样了?那可是他们的全部呀!”为尽快掌握德荣马牧民第一手灾害损失情况,杨廷全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下乡。而下了一夜的大雪,此时已经没过了膝盖,开车根本无法前行,于是他背起铁铲和那个随时陪伴他的“小本本”开始徒步前行。
一个人独自在齐膝深的雪地艰难地跋涉,每一次从积雪中拔出腿高高抬起,再落下,都好像使尽了全身的力气。一步、两步、三步……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实在跨不过去,他又轮起铁铲铲出一条“雪路”继续前行。每天,他都要在雪里走上几个小时。心里着急,腿却不听使唤,怎么也快不起来,而无论在哪里,眼光所及之处,冻死的牛羊已是尸横遍野。
“太惨了啊。老乡们怎么过呀……”看着老乡们惨烈的损失,杨廷全忍不住一次次掉下眼泪。
杨廷全一路走,一路记,每到一家,都详细的询问他们财产损失和资金需求情况,以便下次送贷上门。而后的十多天时间里,他坚持每天外出调查,同时一并送贷。
“我们自己都没有吃的了,牛全部都被冻死了。”老乡崩溃地在屋子里大哭起来。见到这触目心惊的一幕,杨廷全什么也说不出来。他仔细的将每家每户的受灾情况记在小本本上,当天又带回德荣马信用社详细评估,而后又挨家挨户地把牧民贷款送到他们手中。
那一天,杨廷全依旧穿着厚棉袄棉裤,带着小本本出了门。由于要去的农户家离得越来越远,走的路也越来越多,杨廷全的双腿已经被冻地不听使唤。
太阳在这天露了面,顶在头上直射在雪上,沿路白皑皑一片显得更加白了。杨廷全没有戴墨镜,因为如果戴上墨镜,他原本500度的近视眼镜儿就挂不住了。他看了看天,万里无云,又继续低头走路,可越走,他的眼睛却越来越模糊。“花得很!”再走,他的眼睛越来越刺痛,双眼不自觉地开始流泪。
路上的雪丝毫没有融化的征兆,杨廷全继续寻找没有被雪覆盖的路。而事实上,眼睛这样无缘无故地刺痛和流泪,已经持续了多日。
有人问他为什么老是流泪。他打趣说,“看到老百姓拿到钱了(贷款),这是幸福的泪水呀!”而事实上,他的眼睛也开始红肿、充血,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他心里知道,这已经没有那么简单。
终于,他忍不住疼痛,来到德荣马乡镇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出严重的炎症,并且是由紫外线对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所引起,“你得了雪盲症。”
“就开点眼药水和口服药吧,我要赶紧回去。”他对医生说。实际上,他听到“雪盲症”的时候心里其实很害怕,他怕自己瞎了,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世界,再也没法回去照顾老婆和儿子。可他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医生建议他休息,并住院观察,告诉他如果他的炎症得不到控制,将会进一步恶化。
信用社还有那么多事等着他去处理,杨廷全悄悄地从医院逃了出来。
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了他的眼睛器质性病变,双眼从此成了近3000度的近视,再也无法通过手术治疗恢复。
原来那副500度的眼镜“再也不用戴了”。他请了半天假,去重新配了一幅眼镜。他把眼镜店桌上所有的镜片都叠加起来看,眼睛竟然都不发胀。他告诉配镜师,“配个千把度的就行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他嫌高度数眼镜价格太昂贵,舍不得花这笔钱。
服务社会
担起公益宣传重责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更是“三农”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在加快自我发展的同时,不忘反哺社会,勇担社会责任。石渠的卫生条件和客观环境使得包虫病肆虐,为了做好包虫病防治宣传工作,石渠信用社的每个人都成了一名志愿者,将包虫病防治知识送往石渠的各个角落。
长期以来,石渠信用社主任其美多吉总是带着信用社员工走进石渠县中学、县城小学、温波小学、查加村小学、阿日扎小学等地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通过各种办法提醒小朋友们讲卫生、勤洗手。
在活动中,他们向学生们分发各种洗护用品,包括健康洗手液、毛巾、喝水杯、水盆等等。并讲解有关包虫病传播途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教育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饭前洗手,勿耍狗。
了解到有几位刚做完包虫病手术在家休养的孩子,无论是烈日骄阳,还是纷飞大雪,他们总会赶去看望这些孩子,并送去慰问金,鼓励孩子们注意清洁卫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信用社的员工每次来到孩子们的家,无助的父母总是很激动,一次次哽咽着用藏语说着谢谢,场面感人泪下。看着农牧民群众真诚的脸庞,大家声声应和,“有什么需要就给我们说,我们能做到的一定会尽全力去做。”
包虫病综合防治任重道远,石渠信用社将继续助推防治工作,开展精准扶贫献爱心活动。也将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组织参与其中,让藏族同胞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为藏区的发展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