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3月16日
——甘孜县南多、昔色乡在大讨论中找差距谋发展
■本网记者 洼西彭错 蒋平 唐闯 扎西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人们还沉浸在浓浓的藏历新年氛围中时,本报走基层采访组冒雪踏上了进村入寺的采访路。在甘孜县昔色乡、南多乡,记者发现乡镇干部正在俯下身子开展“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大讨论活动,在大讨论中找差距、培育致富产业、谋发展,在脱贫攻坚的大道上奋力前行。
解放思想谋新篇
州县有部署,乡镇要抓落实。“结合正在开展的‘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大讨论活动,我们正在以县委县政府‘4+2’宣教为抓手,切实开展大讨论大宣讲,引导干部解放思想,在培育致富产业、增加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持续增收水平,加力脱贫攻坚上做文章。”南多乡党委书记张瑛说,思想解放才能带动能力提升,工作才能见到成效。南多乡的传统农业种植在产量和效益上不能如人所愿,村民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程度普遍不高,从而产生的质疑也就无可厚非。只有教会他们科学选种、科学种植办法,才能改变现状。目前乡里已经通过土地连片流转、引进种植能手等,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防止南多乡合作社的同质化,还整合了南多乡农业开发合作社、南多村青稞加工合作社,盘活了村产业周转金,采取技术、产销管理入股,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其中,制定细化集体收益分配方案,推行四个贫困村加两个非贫困村的村民+村级合作社+乡级合作社+企业的方式,争取用2—4年时间,使南多乡的合作社成为村民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坚实后盾;在产品销售上,尽力使用好、维护好州驻村“第一书记”和派出单位援助的“南多”注册商标,让贴有“南多”商标的优质产品走出甘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南多乡乡长扎西罗布告诉记者,面对全乡群众在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上日益高涨的需求,新一届乡党政班子明确了以转变干部观念、促农民致富奔康,兼顾绿色发展为指导的总体思路,紧紧把握“两环一带”和甘孜格萨尔机场即将通航的有利条件,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本地优质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品牌,拓展旅游产业。
摘帽村摆脱贫困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面临不小压力,怎样让老百姓持续增收?让集体经济成为他们的保护伞?还真的需要思考,带着浓浓感情的青卡村“第一书记”唐书伟对记者说,干部跳出圈子会“脑洞”大开,农民跳出土地眼界更宽,不断拓展经济增长点,才是百姓致富奔康的保障。
已连任两届的俄绒村村委会主任达达告诉记者:以往村民看着河边的滩涂地因无法利用都觉得很可惜,今年在乡上关心和引导下,村里的河滩地也要挣钱了,年前就把土样送到了成都,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我们的中药材种植就有了保证,收入自然就有了保障。71岁的村民泽仁青措更是直截了当,村上集体经济分的钱多了,我也就不怕负担读研究生和考上大学的两个孙子的伙食费了,有节余的话我会存起来,将来跟着孙子们到处走走看看开开眼界。
兴乡富民靠实干
甘孜县昔色乡由13个自然村组成,属半农半牧乡,最偏远的阿拉龙村离乡镇所在地有70多公里的距离,有8个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其中3个村在2016年经第三方评估成功摘帽,剩下的5块“硬骨头”成了考验乡党委政府的一道民生题。
乡党委书记土登降措在接受采访时说,群众满不满意我们的工作?他们在期盼什么?有没有获得感?怎样引导带领他们创造幸福生活是对乡村两级干部工作能力的现实检验。乡党委政府目前正按照州县要求,开展大讨论,找差距、添措施,要兴乡富民,还得依靠干部群众实干才行。
乡长扎西多吉则告诉记者,继承创新“昔色工作法”是昔色乡解决群众满不满意,实现他们期盼和愿望,让他们切身体会富民惠民政策的一剂良方,这样就倒逼着干部必须跳出框框想办法,俯下身子抓落实,同时也符合州委“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大讨论活动的要求。他说,目前条件最差的阿拉龙村已经通上了电,洛虾村到阿拉龙的道路硬化已列入县规划,通讯基站建设指日可待,致富产业正在形成,到2020年一定能全部脱贫、实现小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合作社是富民奔康的倍增器,昔色乡上、中、下3个村联合成立的农业机械、青稞种植加工、粮油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已初见成效,不仅方便了附近的百姓,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下村贫困户泽巴拉姆,已经建成了16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她告诉记者,在建房的过程中,政府补贴了8万元,在娘家借了一点,自己想了些办法,在大家的互帮互助下很快就修好了房子。住在新房子里,再也不用担心房子垮掉了。现在,两个娃娃享受的是义务教育,丈夫是木工,农闲时可以打工挣钱,村里还有合作社,自己在忙完农活后也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只要再努力几年,还清欠款没有问题,从泽巴拉姆腼腆却始终略带自豪的语气中,我们看到了她对今后生活的憧憬。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当地不少群众都住进了新房子,村道干净整洁,家家窗明几净。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正在逐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