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01日
——德格县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2016年,脱贫任务通过省级验收考核抽查工作第41组核查,年初计划脱贫的2739人告别了贫困,20个贫困村完成脱帽;
2016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849万元,先期实施整村推进20个贫困村;
2016年,为31名贫困学子发放建档立卡扶贫救助资金2.5万元,为210名贫困学生兑现教育救助资金23.4万元,为521户贫困户发放脱贫贷款2605万元,强化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和社会救助,2934户10379人实现保障兜底,5120户贫困户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
2016年,免费培训贫困对象551人,开辟公益性岗位2500多个,农房“五造”3364户……
德格县系国家脱贫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程度深是最大的制约短板,贫困人口发生率一度达到23%。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德格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全县上下一心,铆足干劲,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成果。
■董正山
高位推动谋脱贫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这是德格县委、县政府的庄严承诺。县委书记嘎绒拥忠上任第一次调研就选择到20个贫困村,主题是调研精准脱贫。县长黄杰也多次前往其脱贫联系点调研。在中央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后,德格县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县“四大家”领导全员参与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力统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方面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脱贫格局。
县“四大家”领导每人担任一至两个贫困村的县级联系人;成立县脱贫攻坚办公室,从全县全脱产抽调15名干部,成立脱贫工作组进驻贫困村;各乡镇累计成立62个工作专班,负责开展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26个乡镇、67家县直单位、近3000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5120户贫困户,层层签订军令状,从严做实精准识别工作。
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脱贫工作,召开4次推进会、十余次培训会和工作协调会,推动精准脱贫工作落细落实。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2016年,德格县委、县政府瞄准19086人贫困人口,戮力同心,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为此,建立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对照目标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完善工作体系,健全“五个一”帮扶机制,出台了管理考核办法,就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发展产业、引导就业、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部署和责任分工,使全县脱贫工作有了方向和动力。
部门参与抓脱贫
德格县明确了县委书记、县长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17家单位“一把手”为小组成员。制定了教育脱贫、医疗脱贫、金融脱贫等17个专项实施细则,有力地形成精准扶贫管道,为脱贫资源的整合输出了源头活水。
——整合项目资源。建立资金整合统筹使用平台,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按照村平均不低于300万元的标准用于2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及产业发展,确保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
——整合政策资源。重点在教育脱贫、医疗脱贫、贫困户技能培训和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实施细则。
——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开展“10·17慈善一日捐”及常年捐助活动,共接受捐赠资金60.6万元,并全部纳入脱贫资金。
——整合医卫资源。大力实施卫生精准扶贫攻坚战,采取全域健康检查、整合资源、统筹资金、简化住院流程等措施,将5120户贫困户1.9万人全部录入数字农村管理系统,实施全民免费体检,完成2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卡贫困患者参合费用100%实现本级财政代缴,贫困患者县内住院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解决“谁在患病、怎么治病、没钱看病” 三大问题,切实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顽疾。
——整合金融资源。在20个贫困村设置金融脱贫工作站。县政府与县信用联社签订德格县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分险协议,与农业银行德格支行签订财政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农户贷款合作协议,注入易地移民搬迁、小额信贷等分险基金3130万元,推出系列脱贫贷款,深入开展“信用示范户”“信用村”等创建活动,撬动金融资本参与脱贫攻坚。
培育产业助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产业。德格县结合具体实际,始终将产业脱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整合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特色文旅产业优势,通过自主发展、带动发展和项目支撑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助推贫困对象脱贫。
按照“成熟一户、发展一户、脱贫一户”的思路,为有脱贫志气、有发展能力、有可行项目的贫困户提供信息、管理、资金和技术等服务,推动20个摘帽村专合组织发展优势种养殖、农牧产品加工等产业,促进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人均3元,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3100元。
为此,德格县制发产业脱贫实施方案,坚持宜农则弄、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立足优势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扶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当家产业,一村一合作社,保证所有贫困村都有支柱产业覆盖,让“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先富一批,挖掘“内生动力”,转变“等靠要”思想。立足资源禀赋,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唐卡和麦宿手工艺制作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组织产业技术服务队提供无偿服务,协调县内2家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无息贷款。举办现代农牧业种养殖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贫困人口1200余人次,让其掌握现代种养殖技术。
马尼干戈镇马尼村驻村工作组帮助贫困户尼马申请脱贫贷款10万元发展藏猪养殖,2016年增收6.4万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同时,通过举办藏猪养殖开园仪式,组织全村45户贫困户现场观摩,提升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信心。
按照“资源互补、互惠互利”和“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经营能人走”的思路,鼓励企业、合作社、经营能人带动贫困户致富创收,涌现出了一批典型。
达马镇贡空村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牧民提供固定岗位5个、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临时用工岗位80余人次、人均收入1万元。
龚垭乡康公村集中土地5亩,由村奶牛合作社经营,将帮扶部门筹集的5万元资金,以基金入股的方式带动全村42户贫困户参与利益分红,每户每年可分红0.5余元。
按照“政府出资,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受益”的思路,德格县大力引导发展脱贫项目,保障无收入来源村集体和贫困户收益,2016年20个贫困村村村有脱贫项目,已实现项目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