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25日
德格县城全景。
德格县中藏药。
麦宿手工艺人。
格县幅员面积11025.24平方公里,贫困人口19080人,占全州的十分之一。随着甘孜格萨尔机场即将通航,雀儿山隧道即将贯通,“未来五年是德格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成为德格县上下的共识。为了改变守着文化旅游资源的金山过穷日子的现状,德格县聚焦发展,干部群众以“枕戈待旦、闻鸡起舞”的干劲,攻坚破难,奋力跨越,脱贫奔康。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从阿须草原到玉龙拉措,从麦宿艺人灵巧的双手到雀儿山隧道轰鸣的机器,德格县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网继续刊发“春潮涌动逐浪高·破题攻坚奔康路”系列报道,以期对各地各部门有所启发和借鉴,促进“大讨论”活动和扶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本网记者 肖宵 唐闯 格桑土登 文/图
清晨,朝阳掠过寂静而又忙碌的印经院。68岁的退休老人尼玛措在街上悠闲散步,抬眼东望,心里期盼着不久的将来,乘车穿过一次雀儿山隧道。
正午,微风拂过麦宿沟里的小山丘。54岁的“非遗传承人”泽批在画室内来回踱着方步,指导十多名青年学徒绘制唐卡,守望着将嘎玛嘎孜画派继续传承。
傍晚,阳光依然铺洒在玉隆草原上。40岁的“第一书记”李崇龙在秋季牧场上奔跑折返,看着牧民们播下优质草种,守望着秋天草丰牛壮。
地处甘孜州西北部的德格很小,小到县城仅有一万多人口。位于川藏交界处的德格很大,大到整个县域面积和成都市相仿。偏处一隅的德格很远,远到距离中心城市康定数百公里,金沙江边的德格却又很近,近到“出省”只需要跨过一座桥。经岁月洗礼的德格很古老,古老到堪称康巴文化的发源地,百业待举的德格却很年轻,年轻到近两年,城市才开始形成统一的风貌……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守望了千年的人们,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德格,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
打通“交通主动脉”
“绒麦俄扎——雄鹰飞不过的山峰”,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被称为国道317这条由川入藏生命线上的“鬼门关”,也是长期制约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预计今年8月,雀儿山隧道将全面通车,德格全县人民期盼多年的愿望即将变为现实,交通“瓶颈”将彻底消除。
“这对整个德格乃至周边区域,都将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谈到即将通车的隧道,德格县委书记嘎绒拥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隧道打通了川藏交通动脉,为德格县注入了发展新动力,这里将充分接受东、西两边地区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
隧道通行,将打通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格萨尔机场通航,将让德格“坐上”立体化发展的“筋斗云”。
正在修建中的格萨尔机场位于甘孜县来马乡和德格县错阿乡交界处,通航后,将开辟出州内北路多个县的航空通道。
“以德格为圆心在地图上画圆,按比例将半径设置为270公里,圆边经过之处北为玉树、西为昌都、东为康定,南为稻城。向南再远点的地方,则是香格里拉。”嘎绒拥忠在一边用手在桌上比划,一边解读对德格区位条件的重新定位,“这几个都是中心城市,而且都是机场所在地。跳出省际限制,这其实就是自古以来的康巴文化区域,格萨尔机场通航后德格其实正好位于这个区域的中心。”
“跳出甘孜看甘孜”, 飞机+带来的叠加效应将让偏出一隅的德格“切换”为区域发展的窗口。确立“中心式”定位后,大步跨越式的“顶层设计”随之出炉。
“全面建成小康德格,基本建成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药发祥地三大品牌世界旅游目的地和产业聚集地,初步建成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这是德格县确定的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目标。
吃上“文化旅游饭”
由藏文字母组成的红色经文雕版,上部镂空处呈现吉祥日月纹样,整体有如印章般古朴厚重,这就是不久之前才对外公布的康巴文化研究院“LOGO”。这个象征康巴文化闪烁永恒光芒的形象标识,便是取材于德格。
历史上,这里是康巴文化发祥之地,已积水成渊。到如今,这个底蕴深厚的“四部十美”之地,正厚积薄发。
“传统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就是德格最大的发展优势,坚持文化立县是我们的发展定位也是主要发展路径。”县政府县长黄杰介绍。
蓝图虽美好,却还需跋涉。此前因为位置偏远,来德格旅游的人并不多。至于文化资源,也停留于键盘上的敲打,网络上的留言点赞。
要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动力,最为需要的是实体项目支撑。
“无论多么厚重的文化,多么绝美的景色,也要有人来实际消费才能转化为当地群众的收益。而能集纳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就是旅游集镇。”黄杰以指计数,和盘托出德格县旅游文化发展路径,“目前正在做强县城更庆镇,马尼干戈、阿须、竹庆、达马、错阿的旅游集镇规划并将付诸实施,其中仅仅阿须格萨尔文化集镇的总投资就达到两个亿,一次规划一个大手笔,一年建一个旅游集镇,就是我们的策略。”
以“文化立县”为依托,做大农牧业,做强旅游业,做实民族手工艺产业,正是德格县的发展路径。
黄杰表示:“今年县内9个州级重大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其中大多涉及道路交通。‘主动脉’打通后,县域内的‘微循环’也即将通畅。除此之外,其他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优势资源开发的项目也已全面铺开。”
预计2020年,德格县城将建成“文化名城”,现有集镇全部成为“特色集镇”,102个贫困村嬗变为“美丽村寨”。
这是德格人要在甘孜旅游版图上留下的色彩。
凝聚人心亮品牌
去年10月,一场藏族手工艺文明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成功举行,来自德格的铜铸、陶艺、木雕、编织缝纫、锻造、金银加工、唐卡等11种手工艺产品和22位传承人的故事,在首都构建起展示康巴文化的窗口。
将时间线“快进”到今年4月17日,在有着中国“不丹”美誉的德格麦宿片区,县乡扶持当地27个手工艺教学班开班。达马镇、普马乡、白垭乡掌握各类手工技艺人才已达1000多名,已开发出文化旅游产品200多个,60多个品种进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市场。
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作品,是匠人们一天天“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而一项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则源于一次次人心凝聚所产生出的正能量。
刚刚过去的3月,德格县通过“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大讨论活动,全面找准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全县上下凝聚了广泛思想共识。
“树立全局意识,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协同作战。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突围发展铸丰碑的氛围。这样才能体现全县干部的凝聚力。” 嘎绒拥忠语气坚定的说道。
规划已定,目标已明,路径渐清,人心渐聚。德格,已找到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取胜之匙。
到2019年底,实现82个贫困村退出,完成3531户、12890人脱贫。贫困户实现“一超六有”,贫困村实现“一低五有”,整县‘摘帽’实现“一低三有”。
这是德格县县委县政府对农牧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格萨尔王故里,史诗般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茶马古道重镇,旖旎风光无限,世人迷醉忘返。
一笔笔勾勒、一次次锤炼、一回回涂抹、一张张笑脸……
守望千年文化宝库,善地德格迎来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