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4月27日
■董正山
德格县,拥有森林面积8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6%,老百姓一度守着绿水青山却找不到“金山银山”。近年来,德格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将深化林业改革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发展林业经济、强化生态护林、推进生态旅游,让老百姓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林下经济
做成富民大产业
德格是林业大县,常年有效管护森林531.2万亩,群众增收要靠林业,发展全域旅游也要靠林业。县委书记嘎绒拥忠说,发挥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在保护林业资源、做好生态抚育工作的基础上发展林业经济,为5120户贫困人口增收。
德格县每年筹措3700余万元用于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和原料林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重点区域造林绿化项目。政府优先采购以贫困户为主体的林业合作社的产品服务,优先聘用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收入。
按照全州“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生态文明战略总体要求,加快山植树、路种花(草)、河变湖(湿地)生态建设步伐,目前正在落实的国有中幼林抚育项目、俄色茶原料林基地项目、和林下经济项目等,可带动30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2016年为每个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贫困户规划落实退耕还林人均10亩以上,实现年人均增收2600元。
德格县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重点发展原料林、药菌等林下种养业和林产品深加工业,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县政府副县长李洪俊说,全县已建成4个涉林木(菌类)专业合作组织、1个县级林业扶贫产业园区、1个森林公园、2个湿地公园,积极培育有丰富林下种养经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规模的产业大户,确保每个林区贫困村有特色林下种养、生态保护及利用等方面的示范点和示范户,带动、帮助贫困户脱贫。
龚垭乡康公村多吉是俄色茶原料林基地主要负责人,2016年他与合伙人承包1000亩土地种植俄色茶,吸收当地154户农牧户(其中贫困户47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并将产业收入的50%分给入股农牧民,使入股农牧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元。
护林上岗
贫困户生活有保障
“这里的生态保护好了,环境也美了,每年还能领3600元的工资。”52岁的卡松渡乡列西村贫困户错翁姆拿着护林员聘书和“县生态护林员上岗证”高兴地说。
该县2016年开始探索将贫困户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的扶贫路子。通过政府开辟公益性岗位的方式,按照县管、乡聘、村用的原则,从102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吸纳有劳动力的810名贫困群众担任森林管护员。“在进一步强化森林管护的同时,使607户贫困户每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敖良忠说,“首批选聘的219名生态护林员和60名大火队员已经上岗,并在冬季护林防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护林员实行一年一聘,主要任务是巡山护林,每月巡山不少于23天,通过考核后每年可获得3500元工资,直至脱离贫困。到2020年,德格县计划聘任743名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面积160公顷以上。
同时,德格县还制定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每年筹措资金加大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质量考核,按照每亩14.75元标准及时兑现178.9万亩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兑付2639万元。
生态旅游
背靠景区好赚钱
玉隆拉措位于德格县马尼干戈镇境内,天然森林覆盖率高达78%,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且交通便利。经过多年旅游开发建设,一个具有一条好路、两个板块、三处景观、四大功能的生态景区已颇具规模。马尼村生态休闲度假区、自驾游营地、徒步攀岩等景区景点相继开发或建成。当地群众在景区沿线就业、开民居接待或农家旅馆,增收致富。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德格县探索出村组性开发的“达马模式”、股份制开发的“柯洛洞模式”和集镇经济的“马尼模式”。目前,全县已培育民居接待点14个。
马尼干戈镇在区位好、商业价值高的区域修建社区,集中安置景区拆迁户,并动员农牧民发展民居接待,玉隆拉措景区农牧户通过景区建设搬迁实现脱贫。原景区内村民扎西错拿着景区建设征地和林地流转补偿款,从沟里的土墙房搬到了镇里的二层小楼,开起了家庭旅馆。“现在光靠民居接待一年就能赚3万元,一家四口日子过得挺舒坦。”
柯洛洞乡色巴沟,当地农牧户以林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发展观光生态旅游业,平均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万元。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78户,其中贫困户35户。
达马镇美丽村充分利用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发展食用菌种植等林下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6190元增至2016年的8869元,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为有效解决旅游开发的林地需求与农牧民林地收益的矛盾,该县出台《德格县林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规定在林地集体所有权、个人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剥离林地经营权。“按照规定,林地经营权可融资、流转、入股,保障流转林地的村民从中获益。”李洪俊说,着力土地流转试点推广,在开发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也可以《林地流转经营权证》为凭证,以林地经营权为抵押进行融资。同时,协调龚垭乡更达村完成流转土地39亩,参与流转的农牧户每年可增收1.2万元。
“森林资源是德格重大的优势资源,也为德格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县长黄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