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6月28日
——道孚县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日前,笔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17年,道孚县将集中力量,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农牧产业,围绕“一区两带(牧旅融合发展区、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发展带和鲜水河流域产业发展带)”现代农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万亩春油菜观光基地、万棒生态椴木青杠黑木耳种植基地、千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千亩紫皮马铃薯种植基地和千亩黑青稞种植基地。
“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共识:脱贫奔康,产业是支撑,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道孚县委书记蒲永峰告诉笔者,全县将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叫响品牌,建立“造血”功能,让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脱贫不是目的,奔康才是目标。
■道孚县委中心报道组
特色产业
开启农民致富新希望
早春高原的四月,春雨如期而至。一大早,道孚县甲斯孔乡约学村党支部书记高绒洛吾和包村干部班玛仁孜满心喜悦地赶赴木耳基地开始着手今年的鲜峡木耳事业。
甲斯孔乡木耳基地位于道孚县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地带,该公园内保存着成片的原始针阔叶林,气候湿润,腐殖层丰厚,最适合黑木耳、松茸等野生菌类生长。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自然产量小,食用价值高,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人工生产只需用机械电钻在直径30-40公分的青杠段木上凿出若干小洞,撒上木耳种子,便会收获丰厚的回报,这不仅是希望的种子,更是播种着全村人的希望,“多谢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如今我们都易地搬迁到县城了,所以离木耳基地较远,但因为全村人民都心系木耳的长势情况,所以村上干部经常要到基地去照看”。高绒洛吾书记说。
通过走访,笔者了解到甲斯孔乡与上海投资方在道孚成立鲜峡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达成协议,通过“基金+资源”方式,大力推广鲜峡品牌(黑木耳),还与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优质生态环境带来了产业发展优势,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标签让甲斯孔乡的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
甲斯孔乡党委书记高绒多吉介绍说:“下一步将依托木耳基地地处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地区优势,逐步形成甲斯孔乡农、林、牧特色生态产品集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用木耳种植‘小’产业实现群众脱贫奔康‘大’增收。”
新村建设
实现美好家园新愿景
四月的道孚依然寒冷,鲜水镇鲁都村安置点塔吊伸展出几十米长的钢铁巨臂在空中挥舞不停,一辆辆大型水泥运料车穿梭其间,工人们有的在浇铸、有的穿钢筋、拧螺帽、有的焊钢架,有的在砌砖。整个工地到处是弧光闪烁,机器的轰鸣声,交汇成一曲欢快的劳动和谐乐章。
鲁都村距离县城13公里,现有村民40户1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全村耕地面积181亩,集体林权513.2亩,生产力低下,靠天吃饭收入有限,自然条件恶劣,且处于地质灾害频发的隐患点,2014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贫困村。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针对鲁都村的实际情况,道孚县因地制宜制定了规划设计方案,按照“住房+院落”的设计,投入1800万元修建,并完善道路、水电管网、活动中心及相关附属设施建设。
笔者走访了解到,鲁都村35套搬迁户住房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今年正在进行村级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建设。
农旅融合
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初春高原午后的阳光晒在协德乡的7000亩油菜基地上,投资27万余元购买的播种机在地里忙碌着,一袋袋有机肥分放在田坎上,好一幅春耕的美丽画卷。
先锋村距县城85公里,平均海拔3571米。全村有115户524人,全村耕地面积2168亩,其中可开发的集中连片土地达1000亩,近年来,该村积极发挥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农牧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意识,成立了雍格农业合作社,统筹发展农旅产业,同时优先解决先锋村的就业与增收问题。
“我们按照‘统一耕地、统一播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六个统一,油菜基地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化、规模经营产业化、农作物优质化。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种植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今年计划建成全乡7000亩州级油菜示范农业观光基地,发展农旅结合的路子,”协德乡党委书记四郎尼马说道,“我们乡已经举办了三届木雅噶达风情赛马节,现在大家的参与度高、赛事知名度也在逐年增加,今年7月县上举行的安巴农耕文化节我们协德是分会场,依托旅游,群众的收入增加了,我们的产业也得到了发展,群众的收入越来越好。”
笔者从县农科局局长邓孜罗布处了解到,先锋村的油菜亩产约350斤,预计在10月份上市,7000亩油菜可收获油菜籽245万斤,产值可达735万元;同时与成都市任康油脂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购销协议,以每公斤6元的保底价收购,确保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下一步,道孚县将按照“一区两带”规划布局,彰显特色、突出规模、集中连片提高效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好鲜水河和国道350线过境优势,在产业结构、产业基地、产业品质和产业品牌四个方面下大功夫,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民居接待、藏家庄等特色休闲观光农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