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乡村振兴 人才先行——理塘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经验做法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18日

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

理塘电商产品在康定热销。

◎县委中心报道组 叶强平 胡宏伟 文/图

丁真,出生在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家中全靠父亲采集虫草和放牛维生。大学毕业后,父亲的突然离世,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当时的他因为才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而在家中待业,母亲更看不到家庭的希望所在。自从村里建起了花海和游人中心后,他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便顺利在花海上班了。有了固定的收入之后,家中的窘迫状况随之彻底摆脱了。

待业青年丁真的就业脱贫故事,仅仅是理塘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理塘县为补齐人才“短板”,确立了“1157”人才工作思路,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千方百计培育人才,着力建设一支带不走、稳得住、干得好的生力军,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建平台

过去的理塘,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平台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成为制约理塘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随着各项基础设施条件的日臻完善,如何搭建平台便成为县委抓人才工作最紧迫的任务。为此,理塘县从三方面入手,用心用情搭建“三大平台”,不断优化载体抓引进。

立足产业发展平台,引进农牧产业人才。突出理塘高原畜牧业、生态农业等产业优势,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柔性引才。理塘县和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签订校县合作协议,引进专家19名,开展技术培训15期1200余人次;依托“康藏阳光”“鹏飞公司”“亚吉牦牛绒”“玛吉阿米农庄”等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柔性引才引智活动,引进各类人才86名,开展畜产品加工和红景天等中药材、紫皮马铃薯、高原番茄、西瓜、草莓种植培训14期,培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990余人。

依托重点项目平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围绕脱贫攻坚和重点项目需要,大力引进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电子商务、规划设计、道路桥梁等紧缺专业人才,采取“双选”招聘、考核招录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36人,开展技能培训45期,参训21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743人,带动贫困群众就业4530人,有效提升了贫困户致富增收能力。

借助对口援建平台,培养本土人才。借力成都市新都区、金堂县对口帮扶平台,紧盯教育、卫生等民生改善重点领域,创新建立对口援助“2+1+N”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各类援藏干部人才143名,双方互派挂职干部240余人,广泛开展“传帮带”。同时,遴选9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西南财大集中“充电”。

拓渠道

人才引进了,但须有发挥作用的“舞台”。理塘县依托“三大阵地”,拓宽渠道抓培育。

依托县委党校主要阵地,抓提能增智力。以县委党校为基础,利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四川新农村建设理塘学院”。确定“一中心、五基地”发展模式,即以“县委党校”为中心,打造县城“电商双创孵化中心”,“濯桑康藏阳光”“甲洼玛吉阿米农庄”“奔戈霍曲吉祥牧场”“藏坝藏青扎喇牦牛养殖合作社”五个实训基地,让学员不仅能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还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的应用型和实践性显著增强。重点培训脱贫攻坚工作力量,近两年举办了12期专题培训班,培训1250余人(次)。

依托高城大讲堂思想阵地,抓开拓视野。在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塘约道路》学习活动。邀请川师大、西南财大等高校和对口援建专家教授开办“高城大讲堂”20期,《领导干部读书班》6期,培训干部人才3000余人(次),帮助党员干部增强领导组织管理能力,提高驾驭业务工作水平。

依托农牧民夜校实用阵地,抓技能提升。建立县、乡、村三级“农牧民夜校”239所,师资库587人,开办马背夜校、帐篷夜校、虫草采集点夜校等39期,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外出务工、农业技能等职业培训,有效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抓创新

创新是人才之灵魂,也让人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理塘县坚持“三个创新”,不拘一格抓使用。

坚持创新用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创新“建强一个支部、培育一个主体、发展一个企业、建立一个群众利益链接机制”的“四个一”发展模式,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党员+农户”等方式,建立濯桑汉戈花村、奔戈霍曲吉祥牧场等20余个集体产业示范点,培育致富带头人169人。实施“千人就业促千户脱贫”工程,开发公益岗位5244个。托底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一人就业。截止8月,全县58个村退出、2645户11842人脱贫。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拔优秀干部81人,选派21名优秀干部到乡镇挂任脱贫攻坚副书记,先后选派615名优秀干部作为“五个一”“三个一”帮扶骨干力量,让能干事的人才有为有位。

坚持创新用人载体,锻炼专业能力。建立三产融合办、工业园区管委会、城市综合执法局、乡财县管办等机构,抽调100余名干部参与深化改革,大力吸引企业人才、项目投资人才,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有力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在县级机关推行“大部制”模式,在乡镇推行“三办两中心”模式,始终保持三分之一的干部充电调休、三分之二的干部高效工作,实现了组织关爱到位、干部多岗锻炼和工作效率提高。建设“联合党总支(支部)”,在两个以上行政村组建联合党总支(支部),延伸党组织在农牧区的服务触角,建立产业支部9个、矛盾调处支部28个,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资源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县乡村三级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提升了工作能力,基层班子战斗力不断提升。

坚持创新人才配备,筑牢维稳基础。按照县委部署,实施“338”社会稳定细胞工程。即建立村民小组、群众工作小分队、乡镇寺管所三个机构,配齐统战宗教员、专武部长、派出所长三支队伍;出台举报奖励机制、立功表现奖励、工作失职惩罚机制三个政策,完善“三级指挥体系、三级情报系统、三级应急处突队伍”,为实现“八个坚决防止”总体目标和坚决防止不出事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保障

只有让马儿吃上草,才能使马儿有条件跑得快。理塘县着力“三个强化”,完善机制抓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县委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全县发展战略布局谋划推进,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协调运行机制,切实将把人才支撑纳入“七大战略”之一,科学编制《理塘县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18-2025)》。

强化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发挥人社、农牧等部门专项培训项目作用,今年落实人才工作经费500万元,建立“人才资金”200万元,不断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强化激励保障。出台《理塘县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意见》、《理塘县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办法》,及时兑现职务职级晋升、目标奖、福利、休假等待遇。同时,建立定期评优表扬激励机制,近两年筹资100万元集中表扬先进单位26个、先进个人204人、小康示范户10个、脱贫标杆户10个,有力激发了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在全县形成了领导重视、干部关心、群众关注、人才奋进的良好氛围。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理塘县人才振兴工程目标已确定:到2020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6000人; 到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12000人,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基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县委将继续做好加强人才队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这篇大文章,把到农牧区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牧区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目前,理塘部分领域人才优势明显,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进入了全州人才强县行列。”中共理塘县委书记格勒多吉在接受采访时底气十足地说。

亮点一 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

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建立于2016年,位于濯桑乡康呷村、查卡村,集中流转耕地6000亩。目前,已建成1万平方米标准化设施育苗中心、3万平方米设施蔬菜大棚、4500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600吨标准化蔬菜气调库和600平方米蔬菜商品化处理中心。基地建立了物联网溯源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2017年成功申报了四川省供港澳台及东南亚“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并向香港、台湾市场供应了青甜豆等绿色蔬菜90吨,出口创汇达40余万美元。今年种植萝卜4000余亩,预计今年出口港澳台数量将达到1500吨。截止目前,中心已吸纳务工人员4000人次,带动贫困人口300人,预计每人增收3100元。

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是“农业服务集成商”,已建立了集统耕统种、统测统配、统采统供、统防统治、统购统销为一体的“五统一”生产模式和经营机制、生产标准、溯源体系、市场开发和品牌营销“五位一体”的高原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搭建起了科技培训和创业创新平台,有力地激发了当地农牧民群众创新创业激情,有效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

亮点二 汉戈以最美的样子“赴约”

汉戈村与稻城县毗邻,227国道横穿全境,是入藏到亚丁景区、香格里拉的必经之地。截至2016年底,全村共109户478 人,其中贫困户39户、贫困人口161名。去年,汉戈村奇迹般地实现了整村脱贫。

近年来,汉戈村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着眼长远、重心下移,以“强组织、育人才、促发展”为题,确定了旅游带动村内脱贫奔康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培育旅游人才。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形成“培训、就业、保障”为一体的培训模式,广泛开展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电子商务、农副产品粗加工、民居接待等实用技术培训,三年来共举办培训班50余期,培训800余人,覆盖周边9个村。其中,农业培训500余人、畜牧业培训200余人、旅游培训100余人。培育了5名农牧业科技辅导员,输出旅游人才30人。引进“天府国旅”,投资150万元,与合作社共同开发建设汉戈星空帐篷露营地,解决10人就近务工就业。

通过一系列的大胆探索,旅游业和旅游人才带动作用效果显现:去年汉戈村先后3次发放了17万元的收入分红,户均增收1500元,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全村人均收入预计将达50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2020年计划全村人均收入达1万元。

亮点三 理塘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

占地面积2600平米的理塘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于去年建成,既是目前全州第一个专业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也是目前我州最大的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主要为孵化园的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创业和为本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孵化服务。

理塘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全县电子商务的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和宣传推广。设立了网商办公区、商品展示区、培训孵化区和配套服务区。中心提供包括支付、认证、物流、信用、网店开设、拍照、方案、客服、网店运营等服务。为企业和网商提供商品选择、设计、包装等咨询建议和服务,为理塘县企业、合作社提供网店、微店、微信平台代运营和托管服务,协助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和微店并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

理塘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现已入住龙头企业7家、大学生创业企业10家、物流企业6家;设立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其中县级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24个、村级服务站132个。目前,已完成24个乡镇培训,培训人数达4000人次以上,带动就业200余人。

亮点四 理塘县援藏干部人才公寓

理塘县援藏干部人才公寓项目,系理塘县人民政府为援藏干部人才提供30套干部周转房,由新都区、金堂县投入资金170余万元,于今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具备住宿、就餐、会议活动等功能。目前,新都区、金堂县已有46名援藏干部人才入住该公寓。该项目的建成,切实解决了新都区、金堂县援藏干部人才集中食宿问题,免除了援藏干部人才后顾之忧,充分体现了理塘县、新都区、金堂县三地党委、政府对援藏干部人才的关心关爱。

2016年9月以来,新都、金堂在住房建设、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人才智力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力量帮扶等八个方面对理塘县实施精准帮扶,两年来累计向理塘县拨付帮扶资金7000余万元,完成帮扶项目15个,帮助理塘县实现37个贫困村退出、5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今年实施帮扶项目20个,所有帮扶项目正在启动实施中)。同时,发动新都、金堂干部群众和社会公益组织为理塘县捐款捐物400余万元。目前,理塘县、新都区、金堂县三地早已结下深厚的兄弟情义,并在互帮互助中谋求共同发展。

亮点五 援藏人才助力健康理塘发展

打造特色科室:骨伤科

为切实解决理塘县骨伤患者的诊治问题,理塘、金堂两县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筹备,理塘县人民医院骨伤科于去年4月17日正式开科,科室由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全权负责援建、打造及管理。科室分为创伤及康复单元,初期床位16张,后期计划增加5张,医生8人,护士7人。

目前,已接收门诊病人约4000余人次、住院病人482人次,开展住院手术103台、门诊手术60台。同时,通过开展“传帮带”活动,留下了带不走的技术,实现了“三个零的突破”:第一个特色科室的建设;第一例骨科手术顺利开展;第一例外县患者在理塘手术治疗。

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华西医院—新都区人民医院—理塘县人民医院远程医学影像中心”

根据“互联网+医疗”建设的要求,为提升理塘县疑难病影像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对口援藏优势资源,实现“理塘拍片、新都医学影像阅片中心出报告”这一目标,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新都搭建的“区域医疗联盟”专业技术服务延伸到理塘县,切实为该县患者引进平原地区精准的医疗服务。去年6月,理塘县人民医院与新都区医学影像阅片中心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医学影像远程诊断项目协议》。特别是去年9月,理塘县首例肾上腺嗜络细胞瘤的快速诊断,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医疗”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长期的、点对点的远程带教提升该县反射专业技术人员的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理塘县人民医院由此成为全州首家与平原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实现远程影像诊断互联互通的县级医疗机构。双方定期开展远程会诊、在线带教等工作,共同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模式。

今年8月6日,新都理塘又建立了远程心电中心,下一步还将建立远程实时彩超诊断系统。






  • 上一篇:丹巴县依托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
  • 下一篇:稻城县举行知识竞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