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回首泸定2013全景报道

《甘孜日报》    2014年01月02日

   

大棚蔬菜长势良好。

县委书记陈廷全深入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点调研。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蒲永峰在泸定电站库区调研。

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

全州农业现场会参会代表参观泸定高半山产业调整展板。

召开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省级咨询会。

召开水电移民安置工作会。

送文艺下基层。 

召开实现伟大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建设农村通村公路。

开展中国梦宣讲。

廉租房圆百姓安居梦。 

军民鱼水情深。

第三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暨首届美食节活动现场


去年1月13日,泸定县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立足县情,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本届县委“三个翻番、三个提高”奋斗目标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了发展总体思路,提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跨越发展、长治久安”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发展,优势产业提速升级、民生改善水平升级、社会管理能力升级”的“一体三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坚持“优农强工大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建设全州次级区域交通中心,打造服务全州教育卫生发展高地、康巴藏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地、川渝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全力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
   同时,会议还明确了2013年全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线,强力推进移民安置、扶贫开发“两攻坚”,突出抓项目建设促发展、抓群众工作夯基础、抓“三项建设”强保障“三抓手”的“123”总体发展思路。
   2013年,泸定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691元。
 
   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正能量
   近两年来,泸定县委、政府把党建工作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突出泸定特色、特点,强调泸定各项工作安排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用实际成效彰显了新形势下泸定干部的新形象。
   作风建设、基层组织、民风建设,这三个问题曾是上级领导对泸定皱眉头、摇脑袋的问题。2012年,泸定县委出台了“1号文件”——《关于加强“三项建设”工作的决定》,以“三项建设”为指导,以州委提出的扎实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为契机,结合泸定经济发展实际,强力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大力整顿干部队伍,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切实提升执行能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整治民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实践证明,“三项建设”抓住了泸定各项工作的“牛鼻子“。党建工作打了翻身仗,为经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做好困扰和影响泸定形象的移民工作及高半山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3年初,泸定县委一号文件印发了《打造“百里党建示范长廊”的决定》。这一《决定》是指导全县一年开展“123”工作的纲领性、综合性文件,要求全县124个乡镇基层组织和机关基层组织,利用三年时间全力推进泸定县沿大渡河南北两端一百余里的基层党建工作,以此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扶贫移民“两攻坚”,开展项目建设、“三项建设”和“百里党建示范长廊”建设。
   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两年来,泸定在扎实开展“三项建设”和打造“百里党建示范长廊”系列党建工作上取得了实效,相关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州委和州委组织部的高度认可,有效扭转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不利局面。在移民工作上,近一年来,该县组织大量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共建共创、宣传教育、爱心帮扶的作用,充分利用实施幸福工程的平台,在全体移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配合下,泸定电站移民安置工作有序推进。在高半山扶贫攻坚工作上,在省、州委有关领导的关心下,充分利用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的机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了“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团结村、“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和平村等生产经营模式。这些发展模式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给泸定高半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新机遇,激发了广大群众致富创业热情。
   扶贫开发
   让群众富起来 
   和平村是泸定县兴隆镇的一个高半山村,平均海拔2000多米,全村149户578人,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当地自然条件恶劣,村民们思想观念保守僵化,邻里之间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吵嘴打架是家常便饭,过去是远近闻名的困难村。
   2012年以来,和平村抢抓机遇,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百里党建示范长廊”为抓手,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带领群众规模化种植蔬菜300多亩,成立了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种植的辣椒亩产3500公斤,番茄亩产6000公斤,无茎豆亩产2000公斤,蔬菜创收279.4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4833元,户均增收1.88万元。村民初获收益,喜上眉梢。
   像和平村的村民一样,泸定全县有70%的群众居住在高半山,长期以来,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特别是部分高山村,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产业调整难、产品销售难等现象极其突出。加之高半山区气候相对寒冷,交通不便,山高坡陡,缺少灌溉,基本靠天吃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河谷地区。
   去年,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率队深入泸定县高半山区调研,对泸定高半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结合实际,该县编制了高半山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得到了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及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成都召开了专题审查会。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泸定县把扶贫攻坚作为另一个“攻坚”项目。为了保证两大攻坚的顺利实施,该县提出了抓项目建设、抓群众工作、抓“三项建设”三个抓手,力争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让泸定高半山区的落后面貌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改变。
   2013年,泸定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实施《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好“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强化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效果。以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连片扶贫开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水、电、路、桥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共建共享。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完成申报4个系列方案和6个项目规划;加快实施新村建设、风貌改造、民居提档升级工程;强化特色产业支撑,魔芋基地、蔬菜基地、小杂水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支撑作用有效发挥,产业新村建设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获通过,被命名为“州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和玉米、马铃薯、油菜、小麦高产高效及蔬菜、标准化果园等7个州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突出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带动、群众自身能动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发展模式,有效引导和带动了群众观念转变,生产方式改变,促进了增收致富。
   另据了解,按照泸定县《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到2017年,预计总投资近8亿元,规划囊括该县10个乡镇的所有高半山区域,惠及78个行政村29824人。
   移民安置
   让移民群众入住新居
   泸定作为甘孜州移民工作的示范区,既肩负着完成8000名移民群众安居的使命,也担负着示范引领全州水电开发的重任。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移民安置,去年3月15日,泸定县召开了扶贫和移民“两攻坚”动员大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强力推进泸定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加快推进大岗山电站建设和移民安置工作、稳步推进硬梁包电站前期工作的目标。结合移民攻坚实际,制定了以问题必须解决、工程必须加快推进、移民必须按时入住的“三个必须”工作目标,要求在2014年7月前,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入住安置房的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泸定坚持“三推进、三到位”工作思路,落实“工作管理、信息沟通协调、宣传教育引导、政策法律研究、工作激励表彰、属地责任管辖、维稳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处理”“八大机制”,科学有序、稳步加快各安置点建设。所有移民干部和涉及移民的乡镇齐心协力,结合群众工作全覆盖,认真做好移民群众宣传、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移民搬迁、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真心真力投入移民安居行动,确保移民群众早日入住新居。
   “我们属本地原址安置,新房子都是统一风貌设计。入户路、绿化带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入住安置点就像住在城里的小区,很安逸。”在泸定电站沙湾移民安置点,移民户汪登林看着自己即将封顶的新房子满脸喜气。
   “电站移民安置是泸定县第一大民生工程,要树立‘抓移民安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保证全县移民安置工作目标如期完成。”泸定县委副书记、县长蒲永峰在水电开发和移民安置工作会上表示,在移民攻坚动员会后,该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充实了县移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信访调处、产业扶持等8个移民工作小组,以三大电站建设为依托,建立了三个移民工作站。建立和完善了激励约束、属地管辖、经费包干、应急维稳等机制,形成了纵向三级管理、横向八组配合的工作新机制。始终坚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探索出了“群众工作、一线工作、趁热打铁、一把尺子量到底、5+2和白加黑”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了移民安   置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泸定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库区调研,提出了“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群众工作、切实解决问题、出台优惠政策、开展基层整顿、打击非法活动和配套后扶政策”等十大措施,强力推进移民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广大移民群众的认可。
   截至去年11月底,泸定电站已全面完成库区搬迁,基本完成安置协议、建房协议“双协议”签订和宅基地划分工作。目前,泸定电站需安置移民1191户4111人,已签订安置协议1180户,占安置总户数的99.8%;签订建房协议1010户,占建房总户数的98.92%,已完成安置194户,占安置总户数的16.29%,正启动建房758户,占建房总户数的74.24%。
   大岗山电站泸定库区已全面完成生产安置和搬迁安置人口界定工作,需安置移民1036户2742人,截止去年11月15日,已全面完成“双协议”签订工作,累计完成征地960余亩。
   硬梁包电站已累计完成2285.5亩土地(含临时用地)征用,已完成炸药库及其道路建设、安家湾大桥、35KV供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先移民后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实施方案》已获省扶贫移民局审核同意。
   幸福工程
   让群众乐享幸福
   “终于有个固定的住处了,如果不是政府的关怀,我们这辈子哪有机会住这样的新楼房啊?”住进泸定县第一期廉租房的城镇三无人员赵富莲,时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不用托关系,不用请客送礼,一样分到了廉租房。”
   2013年,州委、州政府下达给泸定县的幸福工程十大行动目标任务有31项。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目标任务100%及以上的有12项、完成目标任务50%及以上的有9项、完成50%以下的有10项。
   为进一步让中低收入家庭早日住上保障性住房,去年以来,泸定县组织建设、施工单位抢工期会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千方百计地加快廉租房工程建设步伐。
   在百姓安居行动中,完成700户农村C级危房改造,开工建设107户棚户区住房,续建保障性住房50套,建成公共租赁住房94套,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6户,易地扶贫搬迁73户。
    在重点公路及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49204.7万元。其中,兴隆镇二道坎村农村桥梁已完工、秦家河坝桥开工并完成50%桥台基础,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右线累计进尺1930米、左线三级围岩累计进尺1852米,S211线猫子坪至石棉公路库周交通路基开挖10.98千米,B标开挖3.684千米,C标开挖4.7千米,雨洒河隧道开挖2.012千米,联合村隧道开挖1.606千米,支洞开挖全部完成;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中,概算投资10731.17万元,将完成农村通达路44.9公里,完成通畅路188公里,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445.81万元。
   在劳务增收行动中,新增城镇就业543人,新增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9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26037人,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688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0.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0.59亿元。
   在全民保障行动中,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达2776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覆盖达13140人。
   在教育助学行动中,杵坭中心校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完成清单编制工作,进入财评阶段;泸桥镇双语幼儿园已开工建设,冷碛镇双语幼儿园已完成财评,即将进行招投标;完成983名贫困幼儿统计上报工作。
   在健康关爱行动中,开展包虫病病情调查5570人次,免费药物治疗14名包虫病患者,为526名农村孕产妇增补叶酸,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69人。
   在文化共享行动中,完成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音响设备配送工作,建成8个农民体育健身广场,配备流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3套。
   在农村甘露行动中,兴隆镇、加郡乡等6个乡镇、18个村组惠及890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正在进行管道安装,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2%。
   在远村点亮行动中,实施涉及兴隆镇化林村、和平村等6个村(组)3248人的农网改造工程,施工单位正在抓紧进行电杆转运和基础开挖工作。
   在交通便民行动中,建成乡村客运站点1个,德威乡、加郡乡乡村客运站点正开展选址工作;兴隆镇客运班线选线工作已完成。
   在新村示范行动中,建成11个新村(聚集点);新建及改造提升农房1281户。
   科学重建
   打造美丽幸福新家园
   “我家里很困难,原来打算再等几年才修新房的,但4·20地震将房子全震塌了。没想到盖新房子政府要给补助,真是天灾无情人有情啊,我要感谢党和政府!”泸定县得妥乡南头村村民吴平正在建房工地上紧张忙碌着,他把一腔感激化作了重建家园的动力。 
   去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7.0级强震波及泸定县全境,造成全县10个乡镇累计20536户64959人受灾,分别占全县总数的78.6%和87%。其中,农村受灾17961户57234人(轻微损坏1669户、中等破坏6543户、严重破坏可修复的7198户,倒塌房屋2551户),城镇受灾2575户7725人。地震造成全县经济损失30.3亿元。
   地震发生后,该县动员、组织各种力量,全力应急抢险、救援转移群众,及时救治伤员,妥善安置灾民,快速抢修受损基础设施,切实加强次生灾害防治,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迅速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力量第一时间采取搭建救灾帐篷、投亲靠友等方式分散转移安置30152人;在兴隆镇和平小学、得妥乡发旺小学搭建帐篷教室,解决近200名学生上学问题。组织民兵200余人累计开展救援近17000人次,群众互救82800人次。向受灾群众发放食品690件、帐篷214顶、救灾棉帐13顶、棉被450床、彩条布20件共4038平方米。在受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发放过程中,泸定县首先保证“三孤”“三无”人员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
   为帮助受灾群众早日建起新家园,泸定县本着“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把灾后重建与泸定高半山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灾后重建工作安排部署,坚持以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科学重建,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行动、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交通三年攻坚行动相结合,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突出重点,全力建设灾后美丽幸福新家园。”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在灾后重建动员大会上强调。
   按照省、州要求,结合实际,泸定县制定完善了农村危房、学校、水利设施等重建方案,并明确了民宅重建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结构、时限要求。
   根据计划,全县1年内将完成15410户受损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工作,2年内完成全县2551户倒塌农房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启动以来,村干部每天都来,我们有了主心骨;党的好政策,使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受灾村民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截至目前,泸定县已下拨灾民建房资金330万元,灾民临时生活补助资金41.28万元,全县完成54户倒塌户房屋重建,正在建设351户;完成维修加固12153户,正在维修加固1110户,预计2014年灾民将全部入住新房。 
   群众工作
   让干群关系和谐融洽
   走进冷碛镇团结村,这里宽敞的道路纵横交错,花园般的村庄错落有致,农村风貌改造为整个村子注入了活力,远远望去,一幅农村新画卷呈现在眼前。
   在几年前,团结村是泸定县出了名的穷山村。自群众工作全覆盖开展以来,全村上下齐动员,新修公路、风貌改造、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种植青椒、大白菜等蔬菜获得了成功,人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如今的团结村已经是独具特色的山地田园生态新农村,201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正在打造“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生态文明新村”,是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据了解,去年以来,在泸定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群众工作全覆盖,全县干部职工把广大群众当作血脉相连的亲人,把群众工作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倾情倾智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全县3755名干部职工与1.8万余户农户家庭真情结对,积极主动向结对户宣传惠农政策,提供致富信息,开展技术指导,力所能及帮扶,实现互帮互促,共同发展。采取加强走亲访亲频率和小分队持续进驻模式,加强与群众常态联系,组织干部职工与亲戚照“全家福”1.3万余张,实现从“结对家庭”向“结实家庭所有成员”深化,结对干部为群众提供各类致富信息5630余条,提供各类技术指导8360余人次,帮助拟定发展思路3230余条,解决困难860余个。
   扎实开展了“四下乡”、典型宣讲、主题宣讲等活动,用贴近群众、来源群众的“微故事”,聚集“爱国守法、感恩文明”的“正能量”。制定了《泸定县“爱国守法感恩文明”群众宣传教育活动标准》,组建了泸定县圆梦宣传组、“走基层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效。“百姓大讲堂”把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学技能、传统美德等送到群众中;开展了“讲真实微故事,传党建正能量”活动,组织乡镇党委书记“讲党建经验故事”、村党支部书记“讲党建故事”、机关党支部书记“讲共建共创故事”、党员“讲群众故事”、群众“讲党员故事”3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5千余人;创办了《泸定手机报》,开设了泸定新闻、省州要闻、惠民政策解读、小故事大道理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栏目,发送彩信60多万条;开展“四下乡”活动240多场次,开展文艺演出50余场次,组织主题宣讲、典型宣讲270余场次,开展“1+N”宣讲3110场次,开展“一月一读报日”活动1164场次,创作优秀群众文艺节目10余个,评选“文明户”、“示范户”等300余户。
   134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91名孤儿、城镇“三无”人员,积极开展爱心募捐,真诚扶危救困,在困难群众心中播撒了爱心种子。开展走访帮扶、电话联系帮扶520余次,送去各类慰问品折资8万余元。组建了“关爱成长志愿者、走基层政策宣讲、关爱特殊困难群体、雪域天使走村进户医疗服务、共建和谐寺庙同行”等5类共计100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295次,服务群众共计12000余人次。组织慈善募捐帮扶困难群众,尤其芦山地震发生后,动员社会各界赈灾募捐,共募集善款70余万元;在去年“11·19”爱心慈善日活动期间,共募集善款105.17万元。
   全县城乡党组织普遍结对共建,携手并肩打造百里党建示范长廊。指导新成立党支部13个,选派46名干部分别任30个重点党建示范点的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按照“3311”党员发展要求,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46名,发展新党员233名;划分党员责任区233个,设立党员先锋岗215个,设置14类无职党员岗位,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7件,排查矛盾纠纷27件。机关支部累计投资34万元,为结对村办实事338件次。
   建立起幸福工程项目工作推进、群众监督、督查考核机制,有力推进了项目实施,确保了群众受益。成立了项目促进中心,以推进幸福工程“十大行动”为重点,“点对点”督办、“一对一”交办,健全项目推进台帐,开设“幸福工程面对面”宣传栏,延伸幸福工程公示范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群众支持建设、参与建设,使工程项目快速推进。解决了957户农户住房、9个村9000余人安全饮水、6个村民小组3248人用电难等问题,完成入户硬化路54.6公里,主干道5.2公里,通村主干道路硬化14.64公里,维修整治农灌堰6.8公里,完成了11个新村聚居点建设,全面启动了“4·20”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扎实开展“七个一”活动,积极为寺庙办实事、解难事。联系寺庙的领导干部与宗教人士交心谈心达550人次,召开恳谈会39次;在宗教活动场所建立了10个图书阅览室,投入22.67万元,实现了寺庙通路、通饮用水、通电;采取集中培训、入寺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700人次,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宗教管理干部30人次,引导宗教人士同心维护稳定、同向支持发展。
   一句句暖民心的话语,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情感距离;一件件惠民生的实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心称赞;一项项促和谐的举措,保障了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扎扎实实的群众工作全覆盖,让泸定大地处处涌动着党群干群鱼水深情。
   延伸阅读
   泸定的未来 
   更美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勾画了新蓝图。随着雅康高速、川藏铁路的建设, “全域旅游”的实施、“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园和“六大工业”园区的加快建设,泸定前进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泸定儿女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开拓创新,与全州、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我们相信,泸定的未来会更美好!(姜涛 尼胡克布 刘应杰 罗楚凯 文/图)

 

  • 上一篇:色达小学生快乐迎新年
  • 下一篇:石渠县做好草补金发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