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4年02月17日
新建成的供水管网。
本网讯(丹援 文/图)1月20日,家住丹巴县城63岁的藏族老阿妈拥中拉姆像往常起了一个大早。开火、烧水、下面条……不到5分钟,一碗香喷喷的面条便端上了桌。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她再也不用跑到一里之外的大渡河担水,而是直接拧开水龙头就能接到甘甜的泉水。她说,多亏了成华区援建队的倾情帮助,才让我们现在吃水这么方便。
成华区援建丹巴工作队自2012年7月进驻丹巴县以来,20名干部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解当地群众之所急,将当地群众反映最高、呼声最高的“吃水”问题纳入到援建项目中,通过1年多时间的实施,县城2万群众的“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访民情:
为吃水 经常到城外拉水
进驻期间,成华区援建丹巴工作队通过走访发现,丹巴县原有的城市供水管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供水管网口径小和自来水厂处理能力有限,县城内断水的情况时有发生,群众家中的水管、洗衣机、卫生间等大都成了摆设,无法使用。”据介绍,县城里三楼以上的居民只能到一楼居民家中提水,或者就近吃山泉水、井水。另外一部分居民群众就只能到一里之外的大渡河担水吃。“有时候做个饭就要花费3个多个小时,其中就有2个小时用在担水上,当年还有人为担水,掉进了大渡河。”
“吃水难”成了县城内2万居民群众亟待解决的难题。
解民困:
投入1000万 两万群众告别“吃水难”
制定水管改造方案、铺设城市供水管网……从2012年年底以来,成华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丹巴县城实施了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共计铺设城市供水主管10公里、支管13公里,彻底解决了县城2万多名群众的“吃水”难题。
成华区对口援建丹巴,成为抒写汉藏一家亲的一个缩影。据悉,2012—2013年,成华区投入3795万元,相继实施了三岔河大桥、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甲居景区创“AAAA”、“优教圆梦”贫优生培养计划、智力援助、嘉绒藏族文化推广等20个项目,造福居民群众6万余人,同时吸引社会投资7亿元投资丹巴旅游产业,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援助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