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26日
变“大水漫灌” 为“精准滴灌”
◎周丽婷
为让全县81个贫困村2649户贫困户12650人贫困人口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白玉县在“智志”双扶的同时,针对贫困户实际需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通过技能培训、产业支持、就业帮扶等渠道,帮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强化技能培训
增强造血功能
在打好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掌握致贫症结,摸清致穷底子至关重要。该县通过进村入户召开户主会、院坝会、交流会等拉家常形式,了解到许多贫困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技之长的现实,先后组织4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本地致富能手、农业土专家、致富先进典型,围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民族手工艺、修理技术、木工技术等,以现场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
山郎巴姆是灯龙乡康通村的易地搬迁户也是脱贫户,与女儿相依为命,家里劳动力缺乏,收入很不稳定。如何让山郎巴姆一家不返贫是乡党委政府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四川省“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启动后,山郎巴姆母女迅速加入到养殖技术培训队伍中去。通过面对面培训、手把手指导,学有一技之长的山郎巴姆女儿被聘为灯龙乡黑山羊养殖基地饲养人员,每月有了稳定收入。
“我们有什么困难就给村里的‘土专家’打个电话,他们就来培训指导,再跟着养殖大户学学经验,不怕养不好牦牛和山羊。”山郎巴姆如是说。据了解,该县已先后开展了30余场次的种植养殖技能培训,为1000余户农牧民群众带来了致富曙光。
强化产业带动
致富成效明显
为顺利摘掉“穷帽”,白玉县立足本地特色与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扶贫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该县先后注入资金4800万元,组建白玉藏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培训技能、回购产品等方式,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赠科乡可利用优质耕地1万余亩,因科技水平、耕作习惯等多种因素制约,农作物产量低下,农牧民耕种兴致不高,部分耕地处于闲置和半荒废状态。该县因地制宜,成立赠科乡高产有机农业产业园区,探索出“种+养+游”为一体的绿色发展路子。目前,该产业园区试种的紫皮马铃薯、有机大蒜、雪山大豆、俄色茶、时令蔬菜等已取得较好收益,赠科乡定布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及劳务用工,实现户均增收1.3万元以上。今年7月,赠科乡有机马铃薯成功取得“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授权证书,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无独有偶,灯龙乡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麻绒乡德来村藏菊花圃基地、建设镇德沙村藏菊研究抚育基地、建设镇扎盘村德沙乡村振兴示范园区、绒盖乡仲学村中藏药材基地、运红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产业基地也悄然兴起,当地群众纷纷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参与其中,抱团脱贫致富的步伐更加坚定。
强化就业促进
增加公益收入
为进一步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对那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户,该县以“送岗位下乡”的方式增设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成为“工薪族”,获得持续收入,实现脱贫目的。为确保贫困户顺利就业,县住建局、县林草局、县交通运输局等职能部门分别就环境卫生、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等方面分层分类开展岗前职业培训,培训结业后,政府还给予参训人员每人每天50元务工补贴。目前已累计开展就业培训25期,培训人数达875人。
现年19岁的仁青珍是金沙乡阿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其母亲患有慢性病。在金沙乡党委政府和联系点县委宣传部的精准帮扶下,她们家修建了新房,喜迁了新居,可怎样持续增加收入,确保仁青珍一家不返贫一直是大家的一块心病。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村两委班子多次商议后,决定聘用仁青珍为村上公益性岗位人员,主要任务是打扫、整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在家门口上班,工作轻松不说,既能供养妹妹读书又能照顾生病母亲,我们一家都很感激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仁青珍说。在白玉县,像仁青珍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公益性岗位为他们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目前,该县已安设交通协管、乡村保洁等公益性岗位223个,实现人均增收约16560元,切实提升精准脱贫成效。
白玉县打出一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后,成效初显,干部群众干劲十足,大步朝着既定的脱贫攻坚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