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易地搬迁住新居 牧民进城当市民

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28日

银多村集中安置点的村民。 马建华 摄

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向四方延展开来,规格相近的二层藏式小楼整齐分列马路两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个村庄显得格外静谧祥和。

“这里环境好,住得很安心!”8月13日,在宽敞明亮的二楼客厅里,年过六旬的老人泽呷眉眼中充满着笑意,毫不掩饰对现在生活的满意。

吉绒隆沟紧靠县城,是甘孜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该安置点于2017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7568.07平方米,建设入户道路6000平方米,建设住宅90套,安置91户、339人,搬迁群众分别来自茶扎乡、昔色乡等16个乡镇。泽呷老人于2017年10月搬迁入住。这里的住户大部分都来自下雄乡三村、然洛村和扎科乡,他们大多都是因为子女无法上学、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生活困难等原因造成的建档贫困户,依“自愿搬迁”原则入住。

从该县下雄三村搬迁过来的泽伍拉姆,是入住安置点最早的村民之一。拿到吉绒隆沟安置点新房子的钥匙,她就和家人迫不及待地搬了进来。“政府修建的住房不仅有单独的客厅和厨房,还有厕所,通水、通电、通宽带,设计非常合理,比我原来冬冷夏热的老旧房子好多了! ”坐在宽敞明亮的家里,泽伍拉姆喜笑颜开。

“过去,一下雨,我们就怕山上垮石头,睡不好安稳觉;现在,我们住进了新房,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泽伍拉姆喜悦开怀。

甘孜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民生需求和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让道路不见泥,雨水能进沟,晚上路有灯,夏天能纳凉;村里健身器材、广场、超市、卫生室、停车场等一应俱全。易地集中安置确保了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整体配套,满足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

据介绍,为了让搬迁来的村民们能够很好融入和适应当地生活,甘孜县和援藏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帮助村民们安居乐业,采取“输血+造血”相结合和“家政服务+劳务输出”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就业渠道、信息服务,目前已有28名安置点群众在甘孜县和龙泉驿找到了工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安置点采取“入股分红+旅游服务”方式,鼓励集体牧场出栏,集体牧场实现利润分红,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提供每户5000元产业周转金,用于康北果蔬批发市场入股或购买牦牛、农机具等发展生产,实现稳定增收。泽呷家的家庭年收入由原来的几千元增至两万余元。因为有医疗保障,常年患病的泽呷老人家看病也不再发愁了。

甘孜县坚持脱贫攻坚“头等大事”,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机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整合涉农资金4.9亿元,精准实施扶贫项目724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16户2212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0户163人。

“脱贫攻坚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啃硬骨头就必须要有硬办法。易地扶贫搬迁就是最关键、最管用、最硬的办法。”甘孜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杨志刚说,甘孜县按照“集中安置”和“插花移民”相结合的搬迁方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的思路,结合全域旅游、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布局,最困难的群众在搬迁中实现了产业、服务、就业的配套,一举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并享有了现代化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融入了现代生活。




  • 上一篇:教育卫生比翼飞 民生福祉暖民心
  • 下一篇:格萨尔王城崛起的甘孜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