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海拔4300米的石渠县德荣玛乡龙仁村52户“游牧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28日

村民贡布的新居。

龙仁村易地扶贫搬迁点。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图

盛夏的石渠,仍是雨雪交加,寒气袭人。

在石渠县德荣玛乡龙仁村易地扶贫搬迁点村民贡布家,却是暖意融融,如沐春风。

体会着屋内外冰火两重天,贡布感慨地说:“好在党和政府给我们建了新房,不然又要挨冻了。”

与贡布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该搬迁定居点的另外51户搬迁户。“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16年以来,石渠县瞄准群众住房安全,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4年时间让全县所有必须实行易地搬迁的贫困群众住上了新房。目前,全县3429户12099名贫困人口搬到新房子。搬迁,“搬”出了幸福新生活。

实施德政工程

 别“游牧生活” 住上新房乐心头

32岁的贡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称自己是“游牧民”,过的是“游牧部落”生活。“以往我没有房子,帐篷就是我的‘家’。一年四季牦牛放到哪儿帐篷就搭在哪儿、‘家’就安在哪儿。这帐篷夏天热冬天冷。看着别人舒舒服服住在屋子里,心里是羡慕死了。” 32年来,贡布从来没有个真正定义的“家”。

贡布家只有他和9岁的儿子尺才巴登,妻子因无法忍受“流浪生活”,在2015年离异了。贡布不怪妻子,“那样的生活,谁又受得了呢?”

“以往自己一个人不觉得寒酸,自从有了儿子后,我就想不能让娃娃跟我一样受苦,就想着修房子,不能再让儿子也当‘流浪汉’。”贡布虽很早就动了修建房屋的念头,可他腿脚不灵便,是三级残疾,只能放养牦牛卖点酥油酸奶糊口,没有其它挣钱本领,这个念头能当梦想想,一直未实现。

“现在,党和政府帮我实现了梦想。”贡布满是感激地说。

按照一人不超25平方米的标准,贡布住进了二室45平方米新房。有了新房子,贡布花了11000元买来新家具,把家里布置得漂漂亮亮。“与以往相比,简直一个地上,一个天上。”说起家的好,贡布喜不自禁。

28岁的四郎泽仁是贡布的邻居,一家四口,住上了三室85平方米的新房。在以前,四郎泽仁比贡布境况稍好,住的是50多平米的土坯房。“那叫啥子房哟!说穿了就是一个遮不了风也挡不了雨的土棚棚,晴天还好,一刮风下雨就惨了,刮风满屋沙,落雨满屋流;一到冬天风灌进来雪飘进来,冷得人直跳。”说起以往的家,四郎泽仁唏嘘不已。

“以往一到冬天就愁,现在好了,刮风下雨再也不担惊受怕了。”四郎泽仁往新房的钢炉里加着牛粪,满屋的温暖暖进心里。

据龙仁村村主任扎格介绍,全村5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中原来有土坯房占一半,大部分是危房;另一半住流动帐篷,根本就没房,实行搬迁后,才算真正有了“家”。“有了新家,大家心头乐开了花,脸上挂满了笑,做什么事都感觉浑身是劲。”

实施放心工程

建满意新居 幸福家园美村头

3米宽的水泥道路纵横交叉,把52座新房有序布局。道边,路灯林立;房上,炊烟升起;院旁草地上,马匹悠闲地吃草;安全饮水点,村民欢快地洗衣……

问起对新房的感受,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满意哟!十分满意!这是‘放心工程’。”

群众的满意放心来自于干部的用心。据石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安世勇介绍,在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中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石渠县做到应迁尽迁,对22个乡镇112个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识别,确定了3429户12099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资金6.77亿元,建设期5年,实际完成期为4年。在建设中做到“强基、防渗、节能、实用”:将地基优化为钢筋混泥土独立基础,地面为实地水泥砂浆找平铺设强化木地板,进一步提升了房屋的稳固程度;将屋面优化为斜坡屋面,增强了防渗水能力;科学设计房屋层高、采用新型材料,增强保温效果;将房屋设计成前院后房,为下一步发展庭院经济作谋划。通过多重举措,确保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成放心工程。

“龙仁村移民定居点土地为冻土,我们在打地基的时候就特别下功夫。从打桩、焊接、装配到封顶,每一个环节都不马虎。首先每个基础挖掘机深挖一米五,然后再打牢‘地螺桩’,实施灌浆作业。哪怕有一丝不合格也要进行全面整改,光地基就进行了三次整改。” 德荣玛乡副乡长杨洪还告诉记者,搬迁房采用的是新型环保装配材料,防潮防火抗震,是首次在高原使用。

骑着摩托,呼啸而行。搬了新家,买了新车,村民加措有着“非一般”的感觉。他说:“以往我们散居在山上,是电不通、路不通、信号不通,手机有时就是个摆设。这下好了,电、路、水、信号样样通。安逸得很!”

“先不说别的,就说吃水问题。以往吃水就在河沟里舀,也不管是否干净和卫生,吃了河水常生病。”正在安全饮水点挑水的扎西拉姆说,“现在吃安全卫生的井水,很少生病了。”

安全放心的饮水点、标准规范的公共厕所、设施完备的村级活动室、宽敞平坦的广场……设施齐备了,环境变美了,心情愉悦了,大家茶余饭后在广场跳起欢快的锅庄,一片幸福祥和。

实施富民工程

输血变造血 产业增收富人头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举措,是促进深度贫困人口‘挪穷窝、拔穷根’的有效办法。”龙仁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洪勇告诉记者,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要求,现在村民搬出来了,也住得稳了,眼前最主要就是考虑发展和致富的问题。

据陈洪勇介绍,为了可发展、能致富,龙仁村制定了移民搬迁与产业扶贫融合的发展措施,一是成立龙仁村农牧专业合作社,引进野血牦牛饲养,已发展牦牛246头,有望实现人均年增收上千元;二是发展土地租赁,龙仁村与其它3个村把土地租赁给腾飞汽修公司,每年租金15万元,年底4村239户954人分红;三是创造10个公益性岗位,每人岗位每年收入为3000元;四是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教授摩托维修、汽车修理、裁缝、畜牧养殖等技能,增强村民致富本领;五是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在逐步解决村民自身蔬菜供给的前提下增加收入。

农牧合作社分红700元、草补资金2000元、绝对贫困户政策资金1100元、挖虫草收入7000元、裁缝收入4000元,扳着指头算着账,贡布算得满脸笑容,说:“想想前几年,没房住少收入,一年一家人才两三千元收入;现在,住上新房子,收入翻了好几番,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在龙仁村搬迁定居点,“脱贫不忘感党恩,致富还需自身勤”几个大字醒目地矗立着。陈洪勇说:“这14个字表达了龙仁村村民的心声。按照人均年收入3750元的脱贫标准,龙仁村易地扶贫搬迁52户183人收入大大超过这个标准,整个搬迁定居点实现了整体脱贫。发展不只体现在收入增加上,更体现在村民精气神的改变上,以往村民酗酒抽烟打牌的多,现在几乎没有了,大家都在想着法子致富,都在铆足干劲挣钱。”

“我有三个愿望,一是把裁缝技术提高,挣更多的钱;二是再好好谈个恋爱,娶个老婆,建一个幸福的家;三是希望我儿子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贡布悄悄告诉记者,已有姑娘喜欢自己,正在进一步接触,甜蜜的爱情在他心中荡漾。

好房子好日子好心情,叫人怎能不把欢歌唱。贡布唱起《幸福的藏家人》,歌声满是幸福的腔调。




  • 上一篇:康定市孔玉乡角坝村决战贫困逐梦小康
  • 下一篇:育团结之花 结幸福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