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凌江:退而不休的好支书

《甘孜日报》    2014年04月08日

 
   去年7月,丹巴县水子乡纳交二村50岁的党支部书记凌江正式卸任,离开他曾经工作20余年的岗位。人虽然离开岗位了,但他的事迹却一直在纳交二村的村民口中相传。
   20多年前,纳交二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过去那肩挑背扛、紧巴巴的日子村民们至今历历在目。然而如今的纳交二村,已跻身为丹巴县小康村的行列。走进村庄,绿树掩映中布满了星星点点具有浓郁嘉绒风情的民居,盘山公路直达山顶,路边一台台栽满花椒和苹果的林地格外抢眼,行走其间还不时传来阵阵花椒和苹果的清香味。看到这些,村民们不会忘记,这都是凌支书带领大伙儿干出来的。
    为了摘掉家乡贫困村的帽子
    20年前,凌江从理塘县中队服役期满,他毅然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回到家乡后就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一职,在任职期间,他心里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只要踏踏实实的为民做事,老百姓一定会接受。”为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多少个刮风下雨的日日夜夜,他走家串户,了解所愿,解答所盼,多方奔走,争取项目和资金。
    纳交二村地处半高山地带,靠天吃饭是这里真实的写照,风调雨顺时勉强能吃饱饭,然而当旱灾来临,地里便颗粒无收。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在传统的农业耕种习惯中痛苦的挣扎,还是没办法丢掉贫穷的帽子,纳交二村的村民记忆中吃玉米加洋芋的时候多,是有名的“洋芋村。”面对贫瘠的土地,“栽苹果,种花椒,投资小,见效快,还保护了生态。”凌江结合实情,首先在自家地里栽种花椒、苹果、核桃树,村民们对此持观望的态度。三年后,凌江地里苹果花椒树全部挂果,当年收入达到3000余元,对于一个贫困村来说,3000余元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人们从凌江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当年,在他的示范带领下,全村50余户共栽种各类果树一万余株。几年下来把纳交二村打造成优质核桃基地。全村500余亩土地中,有300余亩种上了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林木。凌江“发展经济林木助农增收”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仅核桃一项人平比过去增加收入2000元。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纳交二村出行难,雨天一身水,睛天一身泥。村民种的苹果只好靠人工背运出去,很多苹果在路途中被挤压后已损坏一半。凌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跑到县上争取修路资金,2009年,在上级的关心下终于修通了一条10公里的主干道水泥路。如今,纳交二村98%的农户有了连户路。
    纳交二村由于地处偏远,用户居住分散,用电成了老大难的问题,为此,凌江又跑到县上硬是把县电力公司的技术员拉上山,对线路较差的地方进行现场设计勘查,还自筹资金进行农网改造工程。改造期间,为了尽快让全村用上安全电,村民们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历经一年的改造,现在的纳交二村电网设施得到了彻底的改造,村民感谢党的惠民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实惠。
   种植经济林木、修建通村公路、农网改造工程,村民都看在眼中。1999年到2013年,凌江连任纳交二村四届村支书,每次都是满票当选。
   自实施整村脱贫以来,他先后争取资金120余万元,修建农村通达公路10公里,为50余户村民架设了5000余米的饮水管道,修建沼气池50个,解决了全村320人的出行难和饮水难问题。短短几年,全村基础条件发生了巨变,如今的纳交二村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
   村民们渐渐富起来,家家户户陆续建起了具有嘉绒特色的新居。作为村支书的凌江,一家三代却仍住在7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内。看到别人家的新居,凌江妻子德金初经常在他面前唠叨:“老凌,我们这个老房子好久才整修得成嘛?”可凌江总是淡淡一笑:“自家的事以后再说嘛”。在他心中,村民的事比自家的事大。至今,他为通村公路、农网改造和发展种养殖业,不知道垫出了多少积蓄。
    如今只要你走进纳交二村,一条宽约5米,长约10千米的通村公路连接了省道主干线,这条通村公路盘旋在山间,将藏寨中的民居紧紧的联系起来。今年65岁的村民阿吉过去是典型的贫困户,由于家里人口众多,又没有经济来源,因此日子过得紧绷绷的,自从凌江担任书记后,带领村民种植林果木,阿吉也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自己家里一半的土地栽种上苹果和花椒,三年后,这些果木开始结果,当年自己家里就有了剩余的钱,买上了彩色电视机。几年后,所有的果木都达到丰产期,现在阿吉家年均收入达到三万余元,成为了首批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阿吉激动地说:“凌书记虽然已经卸任,然而他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个好书记。”
    在20多年的工作中,凌江先后荣获“优秀支部书记”、“丹巴县优秀党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品质,为丹巴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杨全富 文/图)
 
 
 
  
 
  • 上一篇:康定县向困难群众发放购物卡
  • 下一篇:陈道平的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