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1月10日
◎龚薪友 洪杰
坐落在金沙江畔的历史文化名城德格,山川秀丽,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始建于1729年,驰名中外的“藏民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有传奇神秘的格萨尔王神庙的阿须草原;有被称为又一个香格里拉的多瀑沟自然保护区;有群山环抱、清澈宁静被游客誉为“西天瑶池”的新路海;有以高峻险要、矗立冰川、巍峨高耸著称于世的雀儿山……但受自然条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诸多因素制约,这个素有“康巴文化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药之源”等美誉之称的康巴文化发展核心区域,却成了“三区三州”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地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德格县精准识别,谋定而后动,以党建引领,文化助脱贫,真正实现了群众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
精准识别 谋定而后动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德格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对县情再深化、再认识、再评估,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定了“1371”扶贫产业布局,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全县扶贫产业布局、产业体系、产业思路和产业品牌,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02个、贫困户5745户、贫困人口23067人,占全州贫困人口的11%。
德格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勤劳勇敢。康巴文化与格萨尔文化独具魅力,南派藏医药康疗效果独到,民族手工艺技艺精湛,从事藏医药、民族手工艺以及文化传承的民间艺人众多。列入非遗名录13项,其中,德格印经院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非遗传承人16人,人才资源优势显著,但特色产业投入少、效益低、培育不足,急需加大挖掘力度。针对这一实际,德格县委紧紧抓住党建这个“魂”,扭住民族文化这个“根”,高举“文化兴县”这面旗帜,以领袖唐卡画像进农牧民家拉开了文化扶贫的序幕。
在3年多来的文化扶贫路上,德格县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初心为灯、以使命为舵,围绕“党建引领,文化产业”主题,积极探索出了文化、经济、党建互动共荣的有效载体,明细了“1616”重大发展举措、“113+N”扶贫产业体系、“1371”扶贫产业布局,大力培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走出了党建引领文化产业扶贫发展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 文化助脱贫
“以前家里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小孩儿需要读书,生活压力很大,现在在村里就能赚钱,还能学到一门手艺,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老人小孩都能照顾到,日子也越过越好,我感到很幸福。”在降拥格乃车间工作的贫困户布姆说,“感谢共产党帮我们贫困户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出路!”
在德格县麦宿这片土地上,传承着噶玛噶孜唐卡绘画、木雕、泥塑、彩绘、土陶、牛毛绒编制、铜铸等多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者越来越少,以老年人居多,手工艺传承遇到很大困难。但是,不管困难再大也阻挡不了德格人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降拥格乃就是一名手工艺的传承者,从16岁开始,他便在父亲的言传心授下学习土陶制作。他说:“父亲一直是一个很严谨执着的人,在传授技艺过程中十分严格,总是提醒他做事要专注。”在漫长的时光里,降拥格乃一直专注于手工艺制陶,由最先制作小器件茶杯等到后来可以成功制作出精美的茶壶、香薰炉等。其制作的土陶制品深受当地人的青睐,他也随之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手艺人。
起初,降拥格乃一直延续着父辈们的做法,在家中设置专门的作坊间,采挖黑土、捣土、制坯、修坯、烧窑等繁琐的工序全由降拥格乃一人完成,妻子成了他唯一的得力助手,由于人手不够,导致土陶制作产量小、收入低。为了维系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降拥格乃只好选择一年中大半年时间外出打工、做副业。
就在降拥格乃摇摆不定时,村支部书记来到他家,对他说:“降拥格乃,你的手艺那么好,但是光靠你和妻子两个人,生产量太低,不如雇几个学徒帮你,产量不就提高了吗……”村支部书记的一席话提醒了降拥格乃,他决定留在村里,招一些学徒,一方面教大家手艺,像父亲一样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人手多了,产量提高了,收入也能增加,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可以跟乡亲们一起赚钱。自此,降拥格乃的家庭作坊成立了,几名工人常年在他家里当学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对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冲击,传统手工艺制品销量每况愈下,家庭式手工作坊运作变得步履维艰。面对传统手工艺品知名度低,生产方式单一,市场流通不够等问题,德格县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通过政策扶持、工艺改良、产品重新设计、打通物流销售渠道等举措,突破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瓶颈,并在麦宿片区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家庭作坊”的“五个加”模式,加大对手工艺品传承人的扶持,助力脱贫致富。
该县县委书记嘎绒拥忠多次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到麦宿地区走访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麦宿传统民族手工艺传承工作,要求全县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做德格人、说德格话、办德格事”的情怀担当,面对面与降拥格乃等手工艺传承人交谈,详细介绍德格的发展规划及如何对当地优秀民族手工艺人进行政策扶持。
2019年5月初,德格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进一步创新扶贫模式,大力培植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作为德格未来的支柱产业。投入1400万元,为麦宿片区19名优秀民族手工艺人修建扶贫车间,助推精准脱贫。19栋扶贫车间其中1栋就是为降拥格乃修建的。降拥格乃十分感激党的好政策,他说:“以前在家从事小规模生产经营,产量小,产品没有销路,收入低,真的挺担心的,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修建了这个手工艺车间,不仅解决了我的困难,也激励我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降拥格乃的车间如今已招收了30余名学徒,规模上去了,收入增加了,学徒们也摆脱了贫困。
麦宿地区随着扶贫车间修建及手工艺文化的发展,包括降拥格乃在内的其他手工艺人都积极投身于家乡文化传承事业中,他们将传承作为一种使命,将精心打造的手工艺品通过电子商务等现代化销售渠道远销海内外。同时,该县以全域旅游为依托,多瀑沟旅游环线民族手工艺优势资源齐聚,把麦宿片区建设成为了四套融合的“特色生态文化休闲区”。不仅如此,德格县还始终秉承“党建引领文化,文化凝聚人心”的宗旨,采取“百村抱团取暖,入股分红”模式修建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阿须格萨尔文化演绎园、柯洛洞牧俗风情体验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等文化园区,成为德格县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支撑,突破了文化产业发展困局,真正实现了群众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