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志在高原竞风流——记色达团县委干部张瀚

《甘孜日报》    2014年04月16日

——记色达团县委干部张瀚


 
  小档案:张瀚,男,汉族,中共党员。2007年7月,来到色达泥朵小学任教,先后在县教育局、团县委工作,扎根高原的六年时间,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勤勉敬业、甘作奉献。
6年,是人生旅程的短暂一瞬,6年,也是青春岁月的重要里程。张瀚安心高原小城,辛勤耕耘,埋头实干,在高原小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人生的精彩。
  “一个都不能少”
  秋吉,一位朴实牧民、三个孩子的父亲。三个孩子上课常缺勤,更别说完成作业了。秋吉觉得只要不耽误放牛、挣钱就行了。但2007年7月,泥朵乡小学来了位年轻老师,却让秋吉伤起了脑筋。这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就是张瀚,开学后就常来家里,要他把孩子送到学校,为了撵走这个老师,秋吉耍泼发气:我送娃娃到学校报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任务已经完成了!张瀚知道,牧民们对教育的认识不够,越是这样越要坚持。孩子上学,“一个不能少”。他每天到家中软磨硬泡,秋吉最终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谁知孩子们调皮,上学路上把书包掉在河边,然后跑去山上玩耍。张瀚知道后,立即到山上去寻找,泥朵乡海拔4200米,张瀚满山找孩子,心急火燎,不知摔倒多少次,终于在离学校六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洞找到了正在玩耍的学生。他气喘吁吁的把学生带回,秋吉感动得连声说:卡卓!又累又饿的张瀚却一下晕倒了。
  离色达县城135公里,色达最偏远、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的泥朵乡是张瀚初到高原的第一站,秋吉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抱着“一个不能少”的信念,他走村入寨,翻山爬坡,脸上晒脱了皮,脚打起了泡。当脸上脱皮变成了黝黑坚韧的皮肤、脚上打出一层老茧时,他班上的学生入学率由原来的60%一下提高到90%以上。
  把学生领回教室,如何让这些基础差的孩子爱上学校呢?他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认真研读大纲,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和他制作的教具教学,还把同学们带到草地上,开展制作手工课,学生兴趣极浓,收效明显。为帮助学生解决汉语基础差的问题,他到校两周就为学生义务补习汉语。
  2008年8月,张瀚任泥朵小学教导主任,他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管理,并带头遵守,开学时第一个来到学校,放假时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每天第一个起床,第一个走进教室,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
  孩子们的“阿爸格根
  六年来,没有结婚生子的张瀚,却有了孩子;是一名汉族老师的张瀚,却被他的藏族孩子亲热地叫作“阿爸格根”。多年来,张瀚对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一次,在观看教学录影带时,他看见孩子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电视里的高楼大厦,眼里流露出的向往。心头不由得一阵酸楚,乡村里的很多孩子连县城都没去过。于是,只要有机会,他就带他们到县城、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每次到县城出差,他身后就多了几个“小跟班”。2009年和2010年春节,他先后带了3个孩子随自己到巴中过年,自己掏钱给孩子买新衣服,带孩子逛庙会,看3D电影,去游乐园,让孩子们着实过了一把“城市瘾”。他还经常为学生垫支医药费、购买衣物等,仅在泥朵乡卫生院的账簿上,张瀚为学生垫支的药费就达2000余元。他为泥朵乡孩子购买书籍、新书包和学习工具等达20000余元。
  2011年,因工作需要,张瀚被调到县城工作。他继续以各种方式关心着泥朵乡的孩子。只要在县城看见泥朵的乡亲们,他总是不自觉地向前去问孩子们的情况,还顺便给孩子们捎去水果或学习用书。仅2011年,他就用自己工资为孩子们邮购了1万元的《新华字典》、《今日中学生》等书籍。当他听说在县中学的泽让桑珠、花久邓珠、四郎多吉、桑珠多吉四位学生因为家离县城太远,家长不放心,要辍学时,立即与家长沟通联系,做家长的工作。他还表态:“如果你们不介意,就由我来照顾你的几个孩子吧”。这样,他在县城20平方米的宿舍内,从此就多了4个稚嫩的面孔。
  张瀚一直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对待这4位藏族学生,不管自己有多忙、多累,都会按时回家为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还配备了两台电脑供他们使用。如今,无论是商店、菜市,时常能看见张瀚和他的孩子们。花久邓珠说:“有一次,我在学校做完作业都已经是晚上10点过了,天很冷,还下着大雪,那天张老师还生着病,我想他是不会来接我的了,谁知我一出校门,就看见张老师站在雪地里,当时我就哭了。”在张瀚的关怀下,从刚到县城学校读书的差等生转变为老师眼中的优等生,当桑珠多吉把一张“五好学生”的奖状交给张瀚时,他动情地哭了。张瀚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先后获得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甘孜州学雷锋·青春榜样”等称号。面对荣誉,张瀚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我和孩子们有缘,我只是尽力为他们做点事,希望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往真善美境界的道路!”
  “干一行爱一行”
  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2011年是色达的省级教育督导评估年,各类会议的筹备、调度、组织和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一个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过硬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刚调到县教育局担任办公室主任的张瀚有了用武之地。他带领办公室的3名工作人员,每天早晨7:00就到单位,加班、熬夜、写材料,他的日工作时间平均都在16小时以上。做到了会前准备充分、会中服务周到、会后跟踪督查,得到上级领导一致好评。
  干一行爱一行,在今天也并不过时,这是职业道德的真义所在,张瀚用他的敬业行为为此作了朴素的表达。2012年,为推进色达教育跨越发展,张瀚与教育局班子成员提出了“以校园文化建设引领色达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全新思路,并配合局领导班子,梳理色达办学50年的教育经验,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实际,创新提出了“一县一文化,一校一主题,引进植入文化,突出时代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为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实干兴教精神,“白加黑”、“5+2”,鏖战4个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模式,其成果得到省、州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色达召开了甘孜州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向全州推广色达经验。
  张瀚出色的表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2012年6月,张瀚被调任县团委副书记。凭着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张瀚将新的岗位变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灿烂舞台。在全县广泛开展“牧区文明新风倡导志愿服务”、“知党情·学党史·跟党走”、“学雷锋活动主题演讲比赛”、“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健康成长”、“康巴藏区团旗红,色达儿女心向党”等主题活动过程中,张瀚的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在青年中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该县团委以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活动为有效载体,指导、督促基层团组织建设。目前,累计建立团组织151个,扎实推进了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在全州率先实现了共青团组织网络全覆盖,团县委连续2年被评为“省级五四红旗团委”,先后有2个团支部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为缓解贫困学生“上学难、生活难”等,团县委着力在帮扶和救助上“牵线搭桥”,帮助20名贫困生获得助学金,金额达10万元。每年定期开展特殊困难少年儿童关爱活动,结对帮扶280名特殊困难少年儿童,全面帮助630名特殊困难少年儿童“圆梦”,筹集了价值6万元的学习用具,募捐了价值4万元的衣物,帮助200名贫困儿童温暖过冬。并创新地与坦桑尼亚中华总商会达成长期帮扶协议,坦桑尼亚中华总商会将每年定期与色达团县委开展帮扶活动。还定期与县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开展“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和“牧民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多名青年获得“青年创业就业小额信贷”,安排切拉等牧民青年到康定参加“真情促发展,技能促创业”培训,有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一个岗位担当一份责任,一个行当书写人生风流,张瀚在每一个工作岗位辛勤耕耘,释放光热,让鲜艳的理想之花绽放高原。 (记者 谢辉 文/图)
  • 上一篇:道孚干群植树忙
  • 下一篇:康定县三合乡开展送法进百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