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1月12日
发展乡村旅游 留住美丽乡愁
本网讯 近年来,康定市紧紧围绕“成渝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主题定位,打造全省、全国涉藏地区乡村振兴典范,不断创新举措,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广大农牧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落实工作保障机制。该市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组建“1+1+17+25”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决策、督查、通报、考核工作机制,坚持“一周一听取、半月一研究、一月一汇总”,细化分解5大项40小项工作任务。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次,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四个”优先发展。全面配齐配强农口部门班子,选优配强副科实职以上涉农领导干部161名,提拔涉农干部占全市提拔干部人数的22%;优先保障乡村振兴计划用地指标,乡村振兴用地占全市年度计划用地指标的17.5%;2019年至今,全市乡村振兴财政投入达到35.59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比例91.8%,撬动社会资本5.3亿元;聚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全面改造升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发展中,近三年累计投入2.48亿元,实施教育项目93个。
坚持示范引领。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金4.52亿元,率先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一核七园”示范工程,建成鱼通土司官寨、色龙世外桃源、若吉果香庭院等精品村寨8个,梯度推进26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带动建成宜居乡村153个。从布局规划、建设模式、管理经营都为乡村振兴积累了“康定经验”。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坚持“西大东精”“西山东水”,围绕“一区二谷三景四园五基地”产业布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做响产业品牌,建成高标准农田3.37万亩,产业扶贫基地173个,培育专合社468个、家庭农场105个、种养大户108户,建成热风干烘房26处、冷冻库55家。发展壮大洞波青稞酒业、蓝逸高原乳业等10家涉农龙头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98个,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8个,荣获“中国高原羊肚菌之乡”称号,达杠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推出大渡河康养休闲游、民宿体验游等6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6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发展民居接待户700余户,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
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210公里。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通电、通宽带互联网、通4G的村达100%。
加强宜居乡村建设。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752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7%,村有公厕覆盖率达90%,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8个、标准农村垃圾池156个,有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厂的乡镇占比达60%,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的村占比达65.7%,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扎实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全力打造“五个十里”“五片花海”。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紧盯促进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等收入显著提高目标,在运用发展产业、盘活产权等手段促进增收基础上,寻求新的增收办法。预计2020年全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28元。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以改革促振兴,完成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呷巴乡俄达门巴村依托资源优势,走出“四变”改革新模式,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四川百强名村”“省级四好村”,优秀做法和经验被中省各大权威媒体专题报道。
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