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为了孩子的微笑

《甘孜日报 》    2014年05月12日

——记丹巴县援石先进个人彭崇强

    很久以前就想写一点关于彭崇强的事迹,昨日,在县城步行街上偶然遇到了他,从交谈中得知,他援石工作刚结束。当得知丹巴县教育局即将组织一批教师赴石渠县支教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并被批准为第一批援石志愿者之一。

  起初同事不理解,家人更不理解,彭崇强所在的格宗小学校是丹巴县乡镇中心校中条件最好的一所小学,离丹巴县城只有十余公里的路程,而且彭崇强在校内是公认的教学能手,是一名教育标兵,他所教班级成绩在丹巴县同年级内每年都是名列前茅。许多家长在得知彭崇强要到石渠支教的消息后,要求学校一定要挽留住这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家人知道他要去石渠县支教后,极力阻止。然而当他从电视里看到石渠的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时,彭崇强最终下定了决心,踏上了支教之路。

  到了石渠,当听到自己被分到石渠县条件相对较好的洛须镇时,他很不满意,因为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最偏远的瓦须乡。当听说洛须镇小学急需要一位数学教师时,他服从组织的安排去了洛须。

  石渠县洛须镇小学学生多是来自农牧区的孩子,学生在学习及与人交流时都以藏语为主,彭崇强发现在教学与学生交流非常困难。彭崇强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利用午休时间自学藏文,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日常用语,半年以后,他的藏语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课堂上能熟练的运用藏语跟孩子们交流。

  彭崇强教的二年级五班,全班共有学生60余人,大多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草原上放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因此一年下来,很难看到孩子的家长。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些孩子的性格非常的孤僻,充满了攻击性。第一天上课,彭崇强便见识了这些孩子的厉害,随意下座位,或者与同学大声说话,当彭崇强要求他们遵守纪律时,这几个孩子便大声哭起来,嘴里还叽里咕噜骂着什么,一堂课就在孩子们的哭闹声中结束。回到寝室,彭崇强再也不能压仰自己的悲伤情绪,闭上眼睛想了很久很久。第二天早晨,彭崇强早早的来到教室,与孩子们谈心,他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玩耍,渐渐的,孩子们的孤僻性格在他的影响下有了改变,乐于与同学交流,乐于与老师一起谈心。

  在石渠工作,让他身体有点吃不消,特别是高原反应随时折磨着他的身体,很多时候在半夜从梦中惊醒,一早又要到班级里照顾学生,他在心底一再告诫自己一定要顶住压力和病痛的折磨,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学生扎西性格孤僻,衣服又脏又旧,成绩差。彭崇强利用周末的时间翻山越岭进行家访,在家访中得知孩子的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只好跟着年迈的奶奶过日子。于是,彭崇强把他接到学校与自己同吃同住,辅导他学习,给他买学习用品,洗衣、梳头,双休日一有空就到他家帮忙做农活。彭崇强的爱温暖了这个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的心,渐渐地,他的成绩进步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学生洛桑降初身体虚弱,经常生病,每次彭崇强都及时把他送到医院,还为他垫付医药费。

  石渠的冬天气候异常的寒冷,有些孩子衣服很单薄,手脚等裸露的部位经常冻伤,彭崇强每天给这些孩子温敷、擦药。为了不让学生落下功课,他常常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到学生家里补课。有一次,彭崇强到县城里采购学校急需的教学用具,途中他所乘坐的汽车在雪地中抛锚。当时,气温在零下十几度。他和几位老乡一起,步行四十余公里,在茫茫的雪地里相互搀扶着走回了学校。在那时候,他真切的感受到高原的恶劣环境。

  两年的支教生活结束,回首支教之路,他留下了一路闪光的足迹,他所在班级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他也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被县石渠教育局评为县优秀支教教师。在即将离开洛须小学时,很多家长都自发地到学校里为彭崇强送行,当一根根洁白的哈达挂满胸前,一碗碗青稞酒捧在眼前,一句句送别的话语在耳边响起时,彭崇强激动的流下了泪水。回到丹巴,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要梳理一下自己在石渠的支教生活,扎西的成绩是否有了进步,洛桑降初的身体是否无恙,格桑卓玛的歌声是否还那样的高亢……在他内心深处,真的舍不下那里的一草一木,舍不下那里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更舍不下那里与自己一起共甘苦的老师们。他深情地说:“石渠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再次去石渠支教,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那里的孩子们,去做一道世界屋脊上的脊梁。”( 杨全富 文/图)

  • 上一篇:覃松涛的阳光理念
  • 下一篇:菩萨心肠的“生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