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 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甘孜日报 》    2014年05月21日


锦江区与炉霍县签订对口支援框架协议。

锦江区援藏工作队组织开展义诊活动。

锦江区对口援建炉霍县雅德乡晏尔龙村爱心路开工仪式现场。

按照全省第二批“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统一安排,2012年7月起,成都市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旋即40名来自都市的干部,告别家人,只身入康,挂职炉霍,近两年来,他们深入炉霍每一个村镇,在田间地头,在牧区藏家,察民情,解民困,结对子,认亲戚,争取资金,引进项目,做大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为地方民生事业改善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 陈建兵/文 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工作队/图

深入调研 把藏区视作故乡

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宜木乡独马村9岁的泽绒木特,不仅听力一级残疾,而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人不敢送他到学校读书。由于上不了学,身边也没有小伙伴,小泽绒木特变得非常孤僻和沉默寡言。

不治疗,这个孩子不仅生活受罪,而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治疗吧,必须要到成都的大医院才能完成手术,高昂的医疗费用直接将这个贫寒的藏家击退。

刚走上援藏岗位的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工作队领队、党总支书记文东日听说泽绒木特的情况后,主动要求与这个残疾儿童结对认亲,成为小泽绒木特的“爱心爸爸”。

帮助完善社保医保手续,联系华西医院手术,在文东日的奔前忙后下,小泽绒木特很快康复出院。“看到小泽绒木特天真的笑容,就看到了他光辉灿烂的明天,为此付出再多也值得”,文东日如是说。

其实小泽绒木特的故事仅仅是个缩影,在炉霍,援藏干部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真情融入地方,由客人变身主人,短时间内走遍全县16个乡镇175个村(社区),深入认识藏区、了解藏区,与134名农牧民群众结为“亲戚”,并与150名藏区干部结为帮扶对子。

“身在炉霍,就得说炉霍话,办炉霍事”。在主人翁精神的指引下,援藏干部们学藏语、唱藏歌、跳藏舞,主动适应藏区的环境和氛围,迅速融入藏区,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实现了由“客人”到“主人”的转变。

雅德乡格鲁村的洛绒尼交独自拉扯两个孩子,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圆了一家三口的住房梦;新都镇新都三村的右腿残疾老人小益西措,收养了一名孤儿,饮水成了最大问题,援藏干部自掏腰包帮忙安上了自来水,在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帮助藏区贫困女童上学读书的“春蕾计划”正在实施中……

把炉霍当故乡,为“家乡人”解难题,办实事,援藏干部们的付出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赞誉:“援藏的干部们是来自美丽锦江的康巴汉子,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是藏族群众的好朋友!”

自2012年以来,锦江区40名援藏干部不顾山高路险,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近两年来,共开展调查研究168次,撰写调研报告56篇,提出合理化建议133条,走访群众8200余人,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340个,与藏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争取资金 改善基础设施

提升地方软硬件环境

秋日河畔的步行街成了炉霍县的新地标,潺潺流水潆绕而过,大街上的人群熙熙攘攘,这条街的综合整治,是锦江区重点援建项目。

项目沿河两岸道路整治长度共1.2公里,立面风貌整治8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一并进行给排水管网改造和三线下地工程,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

现在这里是炉霍县城的一颗明珠,是炉霍县最亮丽的一条特色街区,是外地游客和县城居民日常休闲体验的最佳去处。

街上的商户和群众纷纷表示:“锦江区援建项目不仅仅改变了秋日河沿线的人居环境,而且给炉霍带来了先进的城市人居理念,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对整个县城的规划建设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秋日河项目的竣工仅仅是锦江区援藏项目的一个破题,随之而来的是全县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改善。近两年来,锦江区委、区政府领导先后8次率队赴炉霍考察,对接和推动援建项目,区有关单位援藏工作小分队11批次前往炉霍帮助指导和推进援建项目。

距离县城15公里的雅德乡晏尔龙村,全村有59户287人,一条简易的公路成了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由于缺乏维护资金,又经多年雨水冲刷,路面逐渐变得崎岖难行;晏尔龙村的崩柯建筑远近闻名,还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由于道路不方便,很好的资源没法开发利用。“炉霍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要致富,先修路,只有从地方软硬件环境改善入手,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为晏尔龙村修路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民生项目进行实施,并取名“爱心路”。“爱心路”完工后,锦江区还继续帮助晏尔龙村修建“连心桥”,并充分挖掘和开发藏家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将晏尔龙村打造成为康北藏家乐旅游“示范村”,帮助该村群众增加收入,增收致富。

出资400万元新建厂龙沟自来水厂,出资500余万元改扩建炉霍县妇幼保健院,出资100万元完成炉霍县城镇低收入社区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目前,锦江援建的5个重点项目全部完成援助任务。

2014年度援建项目已经启动并相继开工,预计总投入4000余万元,分别为:炉霍县秋日河下段综合整治工程、炉霍县境内国省干线50公里绿色长廊项目、雅德乡晏尔龙村旅游新村项目、炉霍县藏医院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炉霍县3座桥梁建设项目和炉霍县殡仪馆等项目。

“对口援藏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是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立足炉霍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政府资金促民生、社会资金促发展、民生工程促管理、人才工程作保障’的四原则。就如何发挥好双方资源优势,以援建为平台,项目作抓手,为促进当地经济和产业腾飞奠定了基石。”文东日如是说。

锦江区的对口援建落到了实处,根据《锦江区对口支援炉霍县框架协议》,锦江区每年以上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五支援炉霍县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5年内将累计投入1.3亿元,这将为炉霍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财力支撑。

引进项目 变输血为造血

助力经济跨越腾飞

炉霍县地处康北交通枢纽,但资源十分贫乏,“有水无落差、有山无矿、有景点无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要推动炉霍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立足自身条件,找准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炉霍县的资源优势在哪里?发展特色经济路在何方?援藏干部们深入调研,走访基层,带着疑问着手调查,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明确了炉霍县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着力提升以雪域俄色茶为代表的特色产业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潜能。“做大做强炉霍雪域俄色产业,既符合炉霍县的特点,又符合甘孜州重点加强生态建设,优先发展旅游的战略定位,具有很广的发展前景,”这一产业定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同。

锦江区通过多方协调和联系,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炉霍县的社会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在成都市举办炉霍县项目专场推介会,以“文化·生态·旅游”为主题,把涉及文化、旅游、农副产品、特色产业的五大类36个项目(投资总额6.5亿元)推荐给区属28家知名企业,积极组织具有投资意向的洛可可设计公司、炳火文化艺术博物馆、虎标行艺术馆、江苏南通扬子等企业负责人赴炉霍县考察。

近两年来,锦江区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炉霍雪域俄色茶、黑虎掌菌等特色产品宣传,牵线搭桥,实现了俄色茶在成都新增3个专营店,黑虎掌菌进入大中型超市营销,有效提高了炉霍特产的销路和产值,为增加农牧民就业和增加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快开发和包装炉霍县旅游资源,对易日沟、虾拉沱片区、卡萨湖、宗塔草原、关门娘子以及各景点沿线的民居、寺庙等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踏勘和调研,进一步挖掘炉霍县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锦江区的援建工作梳理出了炉霍县的产业发展路径,随之而来的是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腾飞。

为确保援藏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科学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锦江区和炉霍县对援助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今年又按照优先发展旅游的原则,启动了《雅德乡晏尔龙村旅游新村规划》、《虾拉沱村综合规划》、《卡萨湖综合开发规划》、《温泉湿地综合规划》等4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炉霍县下一步打造旅游景点和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

两年弹指一挥间,从“内地来的客人”,到“来自锦江的康巴汉子”,炉霍人对援藏干部的称谓发生了微妙改变;援助炉霍的项目或如期交付,或正在施工,如今这一批锦江援藏干部人才即将踏上返程,炉霍却成了念念难忘的故乡,从小卓玛,到老阿玛,从偏远的农牧民,到县城的干部群众,心中早已将援藏干部们认作自家亲人,把他们当作炉霍的康巴汉子,藏家人的好儿女。新一批锦江援藏干部人才又将奔赴炉霍,开始新的征程。

病情好转的小泽绒木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恩人——来自锦江区的援藏干部;住上新房的洛绒尼交一家会一直念叨援藏干部的好;每当喝到清澈的自来水,小益西措都会倍感温暖;想起援藏干部为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所做的点滴,炉霍县的干部群众们心中总会充满感恩之情:雪山苍苍,锦水泱泱,援藏之情,山高水长。(原载《四川日报》5月15日第四版)

  • 上一篇:爱心接力救车祸伤员
  • 下一篇:“村官夜校”开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