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州级文明村甘孜县呷拉村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29日

 
农家小院。
 
村活动广场。 

村道。
    一条条玉带般的水泥路蜿蜒于村落庭院,一幢幢红瓦的村居民院星罗棋布,一张张幸福笑容挂在村民们的脸庞……走进甘孜县呷拉村,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现在笔者眼前。
    可就在几年前,呷拉村村民走的是泥巴路,没有路灯,房屋立面也乱糟糟。该县从2009年起投入550余万元在呷拉村实施住房解困、房屋“六改”、村容村貌治理、人口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目前,自来水、有线电视、互联网、太阳能热水器已进村入户。呷拉村的变化,可不止这些。贯通全村的硬化路、联户路,建成投入使用的村民活动广场……昔日被“草堆、粪堆、垃圾堆”困扰的呷拉村,不仅成功变身为“乡村花园”,还是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村之一,也是州级文明村。笔者在采访中看到,过去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牲畜乱跑的农村“痼疾”,现在已经了无踪迹,秀丽的乡村风景随处可见。群众健身广场上,孩子们玩得正酣;农家书屋里,读书的、看报的在专注地吸收“营养”……行走在呷拉村,所见所闻,让人强烈地感受这里的村民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沿着干净平坦的水泥路,在包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进呷拉村扎西降泽家,一家四口正在看电视。
   “我们原来住的房子又破又旧,做梦都盼着有新房住”。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扎西降泽滔滔不绝,“你看这房子修得多好,又高又宽又亮。以前家里的院子里堆放着杂物,现在种上了大白菜、窝笋、莲花白、萝卜等蔬菜,每年种两季,收入不少呢!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我们的生活变富裕了,村容村貌变整洁了。”
   该县鼓励村民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方寸之地做文章,在小庭院里发大财,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指派农科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成立了呷拉村高原绿果蔬专业合作社,这也是成都市援藏工作队农业实验实践基地。基地目前有种植大棚24个,面积20余亩,主要种植黄瓜、豇豆、海椒、番茄等品种,运作模式以吸引当地村民务工为主,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或向村民提供技术指导,联合经营等方式,逐步扩大种植面积,预计每年可解决群众就地务工800余人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2000余人次。
   据悉,呷拉村八成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体弱多病者。一部分青壮年妇女也会去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干些提灰、搬砖之类的活。
   笔者担心:“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农忙时候咋办?”
   包村干部杨康英笑着说:“现在种地,基本上是机械化,根本用不了多少劳动力。”
   该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为3万亩左右,合作社辐射周围7个乡镇,76个村。村里还有青稞高产示范基地和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
   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产村相融,笔者深切的感受到环境优美的呷拉村就是村民的幸福家园(余应琼 文/图)
 
   
  
   
   
  • 上一篇:康定雅拉乡防汛排险保安全
  • 下一篇:猕猴迷路进电站 众人护送归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