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倾情倾力谱写交通赞歌

《甘孜日报》    2014年06月16日

 ■ 余应琼 扎西罗布 文/图
  “以前进城要一天的时间,现在好了,乘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真是太方便了!”这是来自甘孜县东谷区村民泽洛的感言。
  僻壤开通致富路,昔日沟壑变通途。从羊肠小道到砂石公路,再到硬化的通乡油路、水泥公路,不仅是路的形态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随着通乡、通村公路的修建,甘孜县的许多农牧民改变了以往足不出户的状况,纷纷走出去,有的学习实用生产技术,有的打工挣钱,经济意识日益增强。
  甘孜县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凝聚着该县交通局31名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围绕“突出农村公路、深化养护改革、加强运输管理、确保安全畅通”的主攻目标,苦干实干。交通局局长汪双江带领大家一起战斗在工程建设一线,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监督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进度。“我们一定要高质量的修好通村路,给群众提供更多的方便,让农牧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汪双江说。
  为提前做好泥柯乡彭达村吊桥的前期勘察,清晨6点,该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叶庆和公路段职工杨志宏就准备好了花杆、皮尺等仪器,驱车到距县城80公里的泥柯乡开始工作。当他们来到海拔近4500米奶龙山时,发生了大雪坍塌,把他们堵在了山上。面对几十厘米的积雪,他们没有退缩,将车停到公路边,走路前往彭达村。雪地上是他们一串串的脚印。那个时节,人们外出都要带着口罩御寒,可是对于高度近视的叶庆来说,为了不让厚厚的镜片变得模糊就不能戴口罩。勘察的数据要求准确,叶庆只得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工作,她和同事甚至都没有戴手套,他们说:“戴着手套是暖和了,可是工作起来不方便呢,冻下也没有关系,为了工作嘛。”当他们完成工作返回县城,已经是第二天中午,看见满脸疲惫、一身泥水的下属,汪双江强忍泪水嘱咐他们回家好好休息一下。
  这只是甘孜县交通运输局倾情倾力、职工苦干实干的一个缩影。
  “修路的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路不会自己变好起来。”这是局长汪双江经常说的一句话。因为交通困难,才要修路;因为交通困难,更要爱路。俗话说,道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为了使道路交通能够长效发展,甘孜县积极做好“建、管、养”一体化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该局在健全机制、争取项目、严格建设、强化内业等工作的同时,有效发挥乡、村的管理养护责任,积极让干部职工带头调动群众参与建设、参与管理,在全县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长效机制。有时候,由于要抢抓工期,他们甚至把办公室搬到了路上。
  为抢在今年汛期前完成修复损毁的色洛路,近日,甘孜县交通局组织25名职工参与道路整治修复,大家在汪双江的带领下,连续6天开展养路工作。这群修路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59岁的白玛拿着铁铲,把路面坑洼中的沙石铺平,让修补的路面更加结实。顶风冒雨,在气候恶劣,海拔相对比较高的情况下,有些同志连续吃了好几包治头痛的药,还有的随身带着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的药。尽管这样,没有一个人喊苦、没有一个人叫累,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直到圆满完成任务,最终使该路段路容路貌有了极大改观,达到了“畅、安、舒”的要求。
  今年汛期,甘孜县甘扎路达路大范围出现滑坡、坍塌,为及时抢通该条道路,交通运输局安排公路段4名干部职工到现场督导养护维修,一干就是11天,吃睡都在路上。甘扎路是危险路段,沿雅砻江而上,地质情况复杂,可以说是冬季冰冻,夏季坍塌。为了维护这一段道路,职工们吃方便面,喝江水,睡在简易帐篷内。沿途61公里,只有3个村庄,十几户人家,没电、没人,有时候连方便面吃不到。回到甘孜后,大家都瘦了一圈。
  据了解,甘孜县交通运输局每年都要这样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上路修路至少4次,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换来了一条条平稳畅通的道路。
  • 上一篇:众志成城战火魔
  • 下一篇:成华杠杆撬动“美人谷”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