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德格县政府办坚持上班前半小时学习制度

《甘孜日报》    2014年06月18日


政府办干部职工在集中学藏语。
  ■ 李庆平 文/图
  在文化飘香的德格古城,每个清晨,都有那么一阵阵朗朗读书声扑面而来……这是德格县政府办公室人员早读的声音。
  以深邃博广的康巴文化和史诗文化凸显的德格,文化所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古远的典籍符号或传唱断章;许或,康巴文化的侵染,已植根在了德格的每一方水土,也植根在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州委组织部要求“学习藏语”的感召,政府办公室十多名工作人员,坚持创建学习型机关,自觉学习渐成风尚,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读书、学习,在我们身边,在人年均读书只有4.6本的环境下,已经是一件相对“奢侈”的生活方式。县政府县长黄杰摸家底、思进取、谋长远,即刻意识到创建学习型办公室的迫切需要,提出了“必须加强学习藏语和县志,并做到学以致用”。县政府办公室把这种“奢侈”融入到了每一天工作的开始,融入到了每一项协调服务的方方面面,鲜活、浓厚的学习氛围,成为引领办公室各项工作笃实推进的有力发端。
  每天清晨上班前的半个小时,是县政府办的早课学习时间。不论工作再忙、日程再紧,这一学习制度已经雷打不动,从不间断。学习内容包括藏语、英语。依据政府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和服务范围,各选定1至3名藏语和英语功底扎实的内部人员作为老师,选择性地编订期刊式的学习教材,采取“教、学、帮、带”等多种形式,学完一期,更新一期。老师教、学生读、写、听,逐字掌握发音,逐句理解词意,继而互相交流对话,互相交流心得,同学共研,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精研细磨的学习方式,既增进了友谊和集体团结,又提升了工作成效。
  知识,需要日积月累,靠运用作为体现。学习制度坚持一年多以来,县政府办把对藏语、英语的积累和运用作为学习目的,坚决克服和避免对学习一曝十寒、不求进取,做表面文章,走过场,严格要求每一位学员,必须“学进去、说出来、用下去”。每天半个小时,除去双休日,一个月有11个小时,一年累计132小时,即176课时,藏语、英语各占88课时。
县政府办公室把学习语言定位在树立提升党委政府形象和实际工作运用层面,努力助推政府办公室工作优质、高效、全方位。
  学藏语,既是对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传承、敬仰的需求,又是夯实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工作全覆盖和群众工作“六大活动”的需求,也是直达政府办公室工作层级,做好各项政府服务协调工作的现实需要。在走基层开展工作、办理群众诉求和信访接访、以及一系列群众工作中,掌握民族语言,便于更好开展工作,增进干群关系,是干部职工沉下身子抓落实,做实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
  【情景再现1】时光倒转到2013年底,来自成都高新区挂职县政府办副主任的援藏干部林继锋,一个完全不懂藏语的同志,通过刻苦学习,他掌握了简单的藏语口语,在接访群众时,面对数名情绪激动的来访农牧民,他用简洁流畅的藏语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即刻平复了来访者的情绪,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情景再现2】该县汪布顶乡是县政府办“结对认亲”的联系点,今年3月,来自山东、工龄不到一年的倪克,在“亲戚”家中,用学到的藏语同“亲戚”拉家常,了解群众需求,融洽和谐的家庭气氛仿佛窗外艳阳下的那缕春风,溢荡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学英语,是切合州委、州政府“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把握“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工作基调,对德格“康巴文化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品牌文化的清醒认识的现实之举,以及对未来德格旅游文化产业推介宣传的一份责任担当。民族特色文化与外来语言的碰撞,为德格今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承载空间,增添了新的传播载体。
  【情景再现3】德格县生态文化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座谈会前夕,县政府三楼楼道间,来自法国阿尔卑斯旅游设计团队的高宁、卡罗、埃里克等,向政府办人员了解旅游规划筹备相关事宜,政府办工作人员能够用流畅的英语对话,向来宾介绍相关情况,身影也定格在了“I really appreciate that you!”的欣慰中,定格在了用规划促旅游产业开发的最前沿。
  值得感慨和欣喜的是,德格县政府办学藏语、学英语不仅是一项工作要求,多种语言积少成多的学习实践成果得到了实际运用和检验,也将成为一种风向标,引领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成就一番事业。
  • 上一篇:丹巴在两个村实施绿化美化工程
  • 下一篇:康定兑现艰边就业学费奖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