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23日
青山掩映的温泉别院。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乡村名片】
1936年2月下旬,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翻越艰险的党岭雪山,经过道孚县各卡乡龙普村,抵达县城,帮助道孚人民建立了波巴依得瓦政府。从此,红色的种子撒遍这方土地。藏族人民冒着风险,不顾劳累把粮食物资运到前线和红军驻地,妥善安置、掩护并照料红军伤病员。道孚县藏族群众根却志玛不惧国民党军队威逼,掩护十名女红军,给她们治好伤。红军长征在道孚休整期间,道孚人民有的当翻译,有的做向导,有的捐生活物资,道孚人民支援红军粮食达140余万斤,保护伤病员红军和遗留红军数百名。
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山上的野菜变成了珍馐美味,丰富的温泉资源让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鼓了村民的钱袋子,贫困村变成了示范村,80多年过去了,在红军用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上,红军故事被村民们代代相传,红色血脉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饮水思源感党恩,致富不忘共产党,如今,龙普村正发挥资源优势,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
“我已经把浴池清洗得干干净净,你们可以放心洗浴。”6月11日是周末,从县城和炉霍县到道孚县各卡乡龙普村温泉洗浴的客人很多。保洁人员罗绒西日收拾干净浴池后,热情地招呼客人。
一个浴池25元,大家购票洗浴,一名来自炉霍县的客人说,她是这里的常客,周末都带家人到这里来洗浴,这里有山有水,有优质的温泉,一家人到这里来放松心情。
距县城18公里的龙普村,共有47户189人,因温泉资源富集,该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改造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停车场、文化广场、步游道、太阳能路灯等公共服务设施,依托温泉地热资源,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采取“公司+党支部+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年均收入300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年均32万元,户均增收7000元,人均增收1700余元。同时,村委会将全村43户纳入温泉池清洁打扫队,村民当起清洁员。
罗绒西日是龙普村的五保户,由于左眼残疾、右腿微瘸,长年靠政策性补贴维持生活。“当清洁员的收入改变了我的生活,这两年家里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在温泉池边,罗绒西日熟练地擦洗池壁,满脸欣喜。“我每年领取清扫务工费3000多元、分红1500多元。今年分红的钱,打算用来换部新手机。”
村民央扎在温泉洗浴务工,每月有2800元的工资。除了工资,还有集体经济分红,央扎说,2021年他们家的收入就有48318元。温泉已成为龙普村支柱产业,两年多来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
“从小我就听爷爷奶奶讲过红军经过我们村子的故事,红军经过这里的时候,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纪律严明,村民得知红军是帮助穷苦大众打天下的部队,主动给红军捐糌粑。”现年53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洛绒她姆自豪地说,村民对红军怀有特殊的感情,也为红军做了不少实事。
岁月如歌,斗转星移。 “过去,村里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居住条件差,村民没有增收来源,我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回家务农了。”洛绒她姆回忆说,尽管自己文化不高,但自己始终把群众的大事小事记挂心间,担任了8年的村委会主任,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全州优秀共产党员。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施富民产业、改善路水电基础设施、房屋改造提升,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家家户户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村民在露天浴池沐浴,青山绿水环绕村庄。各卡乡包村干部仁青初热情地和村民打招呼,村民有什么诉求,她都和颜悦色地进行解答,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在高端大气的温泉别院,仁青初了解打工村民的具体情况。温泉别院采取对外承包的形式,村集体前三年分红3万元,每三年递增3万元,直至第十年每年分红15万元。在这里打工的村民一年有33600元的收入。泡温泉、赏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村集体经济提留部分主要用于帮助村民购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村级活动阵地维修维护、慰问等。为配套温泉开发,打造村落桃树林景观,该村已种植桃树2.8万株、忘忧草87.6万余株。
“目前,我们有县城和炉霍县的居民前来游玩,还有州内外的游客,发展乡村旅游是我们今后的重要抓手。”仁青初坦言,该村还要在景观打造、温泉设施、特色民宿打造、接待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带动更多村民持续增收。
村道、庭院无垃圾,村容村貌大变样,这得益于该村持续加强乡村治理。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省级“六无”平安村……,一份份荣誉写满了全体村民感恩奋进的足迹。村民依托丰富的虫草资源、野生菌资源、外出务工等,人年均收入达到1.2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扎巴信心百倍地说,该村将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线,建立红军长征文化广场及长征纪念馆,将龙普村打造为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温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村落。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