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石渠有所全州海拔最高的板房村小

甘孜日报    2014年07月28日


认真听讲。 
    ■ 记者 张涛 文/图
   7月11日早上8点,石渠县蒙宜乡蒙格一村14岁的翁青拉姆牵着本村7岁男童泽旺的小手,背着书包,踏进了距家不到一公里的蒙格村小学的大门。据了解,翁青拉姆和泽旺同是该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乡上的小学离我家的牧场有10多公里,爸妈赶牛累,我又是帮手,长这么大了就没去上过学,但心里特别渴望读书。现在学校离家近了,父母也同意我来上学了。我会好好珍惜读书的机会,以后走出大山。”翁青拉姆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记者表达着她心中的喜悦和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憧憬。
   石渠县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我州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边远的一个县。蒙宜乡海拔4200余米,距县城约40公里,属纯牧业乡。虽然离县城不远,但该乡资源匮乏,条件艰苦,当地牧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且居住分散,加之该乡中心校离蒙格一村、二村过远,导致这里的牧民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
   我州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后,作为联系石渠县蒙格一村、二村的州文体广局,把联系村的教育问题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在得知该村无学前教育点、大部分适龄儿童未能及时完成小学阶段教育的情况后,经多方争取,通过与石渠县委、政府、扶贫办、教育局沟通协调,将蒙格村村级小学的建设项目纳入了州县扶贫计划,投入资金40余万元,为蒙宜乡蒙格一村、二村修建了一所约300平方米的阳光板房小学,帮助蒙格一村和二村的孩子接受学前和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翁青拉姆这样的大龄学生在蒙格村小还有不少,不是他们不想读书,而是他们要去放牛、赶马,要上山挖虫草,要为家里挣钱。“一个高寒藏区的乡村孩子要想靠读书走出大山,其难度不亚于培养一个留学生。”蒙格村小学校长廉扎这样说。
   据廉扎介绍,自去年3月蒙格村小学建成后,县、乡干部走村串户,耐心诚恳地到村民家中走访和宣传,向他们讲解教育的重要,逐渐让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去年7月正式开学后,从蒙格一村、二村招收到了83名学生,他们中最小的5岁,最大的15岁。学校按照年龄段分成两个班,一个学前班,一个一年级,分别开设语文、数学和藏文三门功课。“学生到校后不仅享受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县上还为学校专门聘请了一名厨师和一名后勤管理人员,并且按每名学生每月140元的标准补助中午和下午的伙食费,牧民们闻讯后也放心把自家的娃娃送来读书了。今年9月,这批一年级的学生就升二年级了,等他们读完三年级,学校就安排他们直接集中到县城小学就读四年级,全部纳入寄宿制,直至小学毕业升入初中。”
  “这批学生虽然年龄有所差异,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特别是翁青拉姆和仁真曲珍,她俩年龄在班上最大,但学习成绩也最好,还在学习上相互竞争,这让我看到了这些孩子的希望。”
   采访中记者还得知,廉扎不仅是蒙格村小的校长兼藏文教师,还是蒙宜乡中心校的校长,该校的语文老师泽仁罗布和数学老师仁青多吉都是自愿从乡中心校来支教的。“蒙格村小才建一年,但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要把这个村小办好,让当地的牧民自觉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我们会一直在这里当老师。”泽仁罗布说。
   采访间隙,课间操时间到了,翁青拉姆和仁真曲珍领着村上的弟弟妹妹在学校的操场上跳起了欢快的真达锅庄。从她们自信的舞姿中,我们看到了当地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渴望。
 
 
  • 上一篇:温暖高寒牧区的“迷彩”色
  • 下一篇:稻城注重建筑工地食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