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心有多近 情就有多深

《甘孜日报》    2014年09月03日


传授农牧业实用技术。
  ■ 余应琼 文/图
  说起“结对亲戚”,家住甘孜县生康乡十一村村民仁真扎巴激动不已:“想不到自己的困难只向‘亲戚’说过一次,他却这样重视。”仁真扎巴新建住房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这让他在安装400多米的入户饮水管道时犯愁了。干部“亲戚”洪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水务局、找技术人员,帮助他安好了入户管道。
  干部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干部有多亲,自群众工作全覆盖开展以来,该县以“一月一主题”模式实现群众工作与阶段重点工作的“双赢”,以“千名干部下基层”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公职人员走进群众,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寺庙,倾情、倾智、倾力为群众服务,干部的好形象、好作风也深深的烙印在群众的心底。
  两年来,结对认亲深化了干群鱼水情,全县2921名干部职工与12870户、51680名农牧民结对,1300余个小分队深入村寨认亲走亲,送温暖、办实事,收集群众意见6000余条,解决困难问题3183件,化解矛盾纠纷667起,捐款、捐物累计967万余元,向5.6万群众提供技术及致富信息咨询;同心同向增强了向心力,157名领导干部联系42座寺庙,干部职工结对联系所有僧尼,协调资金1300余万元,为寺庙办事实55件;爱心帮扶彰显了党恩情,及时足额兑现746名“城镇”三无人员和五保户生活保障金453万余元,160名孤儿与100名“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结对开展爱心帮扶,筹集爱心善款和爱心物资折合127万余元;宣传教育引导了新转变,印编刻录藏汉双语宣讲材料和光碟2100余册/盘,开展“1+N”主题活动2000余场,开展主题宣讲1900余场,开展读报活动5300余场,开展“五下乡”活动119场次;共建共创活动坚固了基层堡垒,全县99个机关党支部结对帮带220个村(社区)党支部,发展农牧民党员469人,开展“双报到”和“党员义工日”活动114场次;幸福工程推动了新发展,投入1600余万元解决2500余户C级危房改造和住房难题,转移农村劳动力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亿元,完成包虫病筛查2.8万例,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资6500万元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整合资金3亿多元,解决了1万群众安全饮水、1.5万群众缺电、2万群众出行难问题。
  在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六大活动”的同时,该县积极创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县”和“平安建设示范县”,全面推广“昔色经验”,推行“五大工程”管理模式,形成了具有甘孜县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重点开展了社会治安、宣传文化、土地管理等7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为推进主动创稳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当前,该县贯彻落实州委群众工作转段会议精神,着眼长远、完善和落实服务联系、矛盾排解、检讨纠错、绩效考评、宣传互动机制,以推进群众工作持续常态。
  该县要求坚持常联常访,实现干群关系更融洽;干部与僧尼由联系交往向真诚交流转变,实现同心同向促和谐;完善帮扶体系,扎实开展残疾人关爱活动,加快康北儿童福利院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敬老院管理,大力弘扬慈善精神;围绕“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主题,固化“一月一读报日”和“1+N”宣讲活动,创新载体,做到“四个讲清楚”和“三个转变”,并加大文艺节目创作力度;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建立机关党组织与结对共建共创村党支部“分级亮牌”捆绑机制,深化“N+1”和“1+N”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模式,积极推进“党员先富工程”,大力开展“双报到”、“党员义工服务”等活动;幸福工程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拓宽惠民便民项目覆盖面,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幸福指数;社会管理创新要实现社会更和谐,年底前完成除边远牧区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着力化解深层次、苗头性矛盾隐患,强化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同时,努力实现群众工作与中心任务互推互助,要发动群众共同抓发展,组织群众共同抓民生,采取政府补助水泥、钢材等方式,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加快项目建设。要依靠群众共同保稳定,充分发挥好村“四员”作用,依靠群众收集掌握村情民意,采取以群众工作为主的柔性维稳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 上一篇:稻城县牧旅结合丰富旅游形态
  • 下一篇:“马背法庭”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