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把“电力天路”打造成生态样板工程

《甘孜日报》    2014年09月15日

    ■ 胡文江 文/图 
  原本一路直行的输电线,为何进入巴塘境内后突然变道,以“五跨金沙江”的方式蜿蜒前行?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为了避让沿途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竹巴龙自然保护区。巴塘-乡城500千伏线路为了避让保护区“两跨金沙江”放线比直行放线成本要高出两倍左右。是继续前行以节省人力物力,还是舍近求远以保护生态?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最终选择了后者。
  “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一个乡的财政收入”这是当地人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描述。由于历史欠账、地理环境恶劣等原因,四川甘孜等地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不少人甚至从未坐在自家的电视面前看完过一次春节联欢晚会。在甘孜州还有20多万农牧民过着“点酥油灯照明、烧牛粪取暖”的极不卫生和安全的生活。不把地方孤岛“小电网”尽早并入国家“大电网”,藏区同胞的生产生活就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的严重“短版”。为此,“川藏联网”势在必行。 
  可众所周知,四川藏区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建设“电力天路”工程,是否会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高原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高原高寒地表植被,高原冻土环境,以及沿线自然景观产生影响?考察“电力天路”工程沿线,这里的高原高寒、原始、独特、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极其缓慢,甚至不可逆转,对区域自然地理、气候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因此,“五跨金沙江”这一电力建设史上的奇迹,恰恰是“重大工程项目为生态环境让路”的一个典型例证。避让这个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珍稀动物物种矮岩羊的竹巴龙自然保护区,让世人看到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自然环境原貌的“生态伦理”观念。 
  事实上,避让自然保护区仅是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诸多环保基因中的一个。工程建设者们在建设的同时,为了自然保护区,他们更改线路设计;为了减少树木砍伐,他们加高铁塔高度;为了保护草甸,他们将其切割成块异地存放,工程完成后物归原址;为了保护森林,他们放弃开挖道路的机械运输,采用骡马驮运……通过创新环保设计及施工,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守住生态红线就是守住藏区百姓未来的希望,上至决策层,下至每一位建设者,都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片环境,不仅要为藏族同胞输送光明,更要与他们一道保护这美丽净土,建设绿色电网,创建环保施工典范,让“保护好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送来一片光明,不留半点遗憾”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生态伦理”的光辉伴随着“电力天路”的延展而更加璀璨迷人。 

 
  • 上一篇:扎西曲批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 下一篇:“川藏联网工程”照亮藏区群众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