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加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纪实之三
![](/UploadFiles/2014-09/0/2014092508483288322.jpg)
■ 记者 田杰
“书记,你在办公室吗?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想向你汇报一下汉语班的事。”打电话者不是别人,正是八帮寺堪布旦珠。几分钟之后,堪布捧着哈达径直走进了德格县委书记何晓春办公室。“汉语班办得如何?”何晓春开门见山地说。“书记,你上次到寺庙说的那番话非常中肯,僧人们渐渐明白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现在他们学习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大。我今天进城也就顺便来向你汇报这件事,请书记放心,汉语班不但要办好,而且还要坚持长期办下去!”话音未落,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八帮寺是噶举派著名的寺庙。自2012年“同心同向”活动开展以来,何晓春先后7次到该寺调研。“冷冰冰的话语、冷冰冰的面孔、冷冰冰的场面”,第一次进寺时场景让何晓春至今记忆犹新。他顿时感觉到了党委、政府与寺庙间的遥远距离。然而,一次次的进寺入舍,一次次的促膝谈心,一次次的实事实办,渐渐融化了党委、政府与八帮寺僧侣之间的坚冰。正因为如此,今年4月上旬,何晓春在八帮寺调研期间,主动与堪布旦珠探讨起了开办寺庙汉语学习班,并得到了堪布的响应。然而,当汉语学习班准备报名开班时,僧侣们的抵触情绪明显暴露出来:“我们的任务就是念经、修行,学汉语有啥用?即便要学,也该学英语,而不是汉语。”消息传来,他立即赶赴寺庙,理直气壮地向寺庙僧侣宣传学汉语的好处:“僧人学习汉语,既有利于提升自我素质,又有利于更好适应社会,更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社交能力,无论对寺庙还是僧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已安排了两名寺管会干部驻进寺庙来教你们,希望大家安心学习,力争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为!”一番入情入理的讲解,僧人们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心里也随之亮堂起来。踊跃的报名场面,刻苦的学习劲头,感动了堪布,更感动了何晓春。采访中,学员旦珠泽仁告诉记者:“学汉语确实好处多多,我现在进县城买东西已能与老板们沟通交流了!”
去年8月,何晓春在年格寺调研时,恰巧遇见了正在该寺庙探访的两名宗教界国外藏胞晋美、扎西尼玛兄弟俩。临别时,他特意赠送袈裟:“袈裟是红色的,代表着和谐团结、吉祥如意、公平正义,你们在国外要认真研习佛法、传承文化、持戒利民,多做善事好事。”兄弟俩依依不舍地握住他的手,泪如泉涌地说:“这次回国收获之大完全出乎意料,在与何书记的交谈中,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国内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国家的好政策,与我们在国外听到的完全不一样。袈裟虽值不了多少钱,但何书记的真诚祝愿,让我们深受感动。据说,你还向全县57座寺庙的僧人赠送了700余套袈裟,书记如此用心与我们学佛之人交朋友,这一点特别让人敬佩!我们一定会把这两套袈裟供奉起来,一定要把这次回家看到的大发展和大变化如实地向在外僧人宣传,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藏区和农牧民群众真实的生活,共同分享祖国的强大、藏区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说起“同心同向”,提起寺庙管理,言及“晓春书记”,人们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感激:一个月之内3次走访更沙寺,他用锲而不舍的真诚打动了寺庙堪布四郎翁登,他以破解“饮水难”、“用电难”等长期困扰寺庙难题的行动赢得了僧人们的赞誉;他用整整9天时间,逐一调研温拖片区19座寺庙,并当场承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每一座寺庙提供自来水、架设输电线”,言而有信的举动,让僧尼们欢欣鼓舞;他先后5次专程来到地处偏僻的崩东觉姆寺,从现场解决路、水、电问题到贫困觉姆低保“全覆盖”,从及时安排县医院医生为觉姆们免费体检、发放药品,到如今每年免费体检制度的形成,他是觉姆们心中“永远都认的亲哥哥”;为及时将温拖乡党批村130名学生从仅教藏文的寺办“教学点”转送到乡中心小学就读,他不厌其烦地走寺庙、访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讲,终于得到了寺庙的理解和家长的支持。如今,一辆27座的校车每天按时接送孩子们上学和回家;位于俄南乡俄南村的塔德寺,因高山坡陡而长期不通公路,在他的协调与督促下,如今50公里的通村公路直通寺庙。不仅如此,去年,他还现场为50户住房困难群众解决了10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向村民发放了100台随携式电视机;2012年10月19日,柯洛洞乡柯多寺不幸发生了火灾,寺庙大殿被毁。他第一时间率相关部门前往查看灾情、慰问僧人,从赠送大米、清油、床被、帐篷等生活必需品到筹集救灾补助资金10万元,在僧人眼中,他就是亲人;宗萨寺是萨迦派著名寺庙,为扶持宗萨藏医院和藏文化的保护传承,他先后6次进寺调研,并及时解决了20万元的文物保护和产业补助资金。如今寺庙藏医藏药业、民族手工艺、文化旅游业欣欣向荣。“我们庆幸上天恩赐给了我们一位好书记!”堪布彭措郎加的感叹,记者在多扎寺、岔岔寺等寺庙采访时,都得到了一一印证。
从寺庙僧侣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到现在的哈达迎接、挥手相送、主动联系;从过去的隔阂深、交流难、信任少到现在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僧侣无形的思想观念之变与寺庙有形的软硬条件之变,完全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单元、把寺庙作为群众的基本活动场所、把寺庙僧侣作为基本群众来对待,一项“三基本”原则,特别是开展“建立一条纽带、开展一次恳谈、传送一份关爱、建好一批项目、创新一项机制、建设一支队伍、表彰一批先进”的“七个一”活动,不仅让“部门包寺、干僧结对、联户联僧、扩面提质”有了实质内容,而且各级干部义无反顾地当好了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帮助寺庙僧尼解决合理诉求的服务员、实施寺庙公共服务的协调员、加强寺庙依法管理的督导员,一系列的务实举措,让僧尼们兴奋不已、感动开怀;现代科技知识讲座进寺庙、现代图书进寺庙、电视进寺庙,一项‘三进’举措,即刻让僧尼们念经之外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一项‘五通’工程,让僧尼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实惠;……这些实实在在的惠寺惠僧行动,不仅拉近了寺庙与党委、政府间的距离,而且增强了僧尼与干部之间的感情。
9月7日,记者在温拖乡麻根寺采访时,僧人呷玛仁青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又温暖的故事——今年藏历新年,县纪委副书记陈明才率队来到温拖乡麻根寺与僧侣一道欢度新年,并登门入户到僧尼家开展慰问活动。僧人呷玛仁青实话实说:“这些年,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绝大多数牧民的主食还是传统的糌粑、牛肉、酸奶,很难吃上新鲜蔬菜和水果,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到县城买点,但特别投价,如果能在这里建蔬菜大棚那就安逸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明才立即将群众的期盼反馈给了县、乡有关领导,没想到,一个僧人的建议居然有了答案:州政府副州长舒大春通过多方协调,很快解决了143万元蔬菜大棚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乡上很快就组织有意愿的村民前往甘孜县呷拉乡、道孚县城关蔬菜基地进行考察;县上委派的农技员也很快出现了种植现场。如今,温拖已建成了占地面积达48亩的蔬菜大棚50座,成功种植出蔬菜品种16个,并渐渐形成了产业。长期困扰农牧民群众的“吃菜难”、“买菜贵”不仅变成了历史,而且还销往年古、浪多、竹庆、阿须等乡镇。
今年3月,曲欧寺因遭受泥石流灾害而导致大殿严重损坏,寺庙虽通过自筹资金和信教群众投工投劳展开了维修,可当维修近半时却因资金缺口而面临停工。州委统战部虽承诺给予20万元危房维修补助,但因拨款程序而一时难以到位。无计可施,寺庙只好向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扎西邓珠求援。生病之中的他二话没说,紧急报告书记、县长,随即由县委统战部向县财政借支的20万元立即到位,寺庙的燃眉之急一经解决,大殿维修很快大功告成。采访中,寺庙僧人扎巴告诉记者:“党委、政府如此重视寺庙,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配合党委、政府的工作。”
高僧现场诵经祈福,建设者们热血沸腾。去年5月10日,更庆、门扎、柯多等寺庙的12位高僧大德,兴致勃勃地自发来到正在施工中的雀儿山隧道建设工地。建设者们列队迎候,现场气氛欢快热烈: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声声的诵经念文,一张张飞舞的风马,这是高僧们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建设者们祈福平安、祈祷隧道早日建成通车。那感人的场面,深深地印记在了建设者们的心中。当高僧们饶有兴致地步入隧道施工现场时,那浩大的场面、轰鸣的机声、井然的秩序、精心的作业、忙碌的人们,既令高僧们震撼,更让他们感动。更庆寺堪布呷登泽一走出隧道,万端感慨激情表达:“不看不知道,一看全明了,简直超乎我的想象!在如此高的海拔、如此恶劣的施工环境中,建设者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为我们修建幸福之路、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大爱大善、大功大德,而且更是爱党、爱国之举。作为佛教界人士,普渡众生、行善积德,同样充满爱党、爱国情怀,对于他们造福众生,我由衷地表示敬佩和感谢。此次参观是第一次,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我们以后不但要来而且还要常来。我们要通过实地参观慰问,更好地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僧尼和信教群众,更加关心、关爱我们的工程建设者,更加支持我们的隧道建设,力争早日建成通车、早日造福藏区各族人民!”感慨发自内心,感慨就是心声。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煜康、州政府副州长舒大春、州政协副主席周冬秀以及24名州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深入22座寺庙144次,行程17万公里,走访僧尼1600余名,发放慰问金、物资以及解决寺庙“五通”建设资金等累计达137万元;57名县级干部深入51座寺庙715次,走访慰问僧尼4788人次,累计赠送慰问金、物资折资达268.79万元,赠送袈裟700余套,解决困难诉求150余件,解决寺庙“五通”工程建设资金500余万元;全县2374名干部职工结对联系僧尼5014名;……
两年多的“同心同向”生动实践,德格各级干部用抓铁有痕的行动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寺庙和僧尼的事就是党委、政府的事,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地关心、关注、关爱寺庙和僧尼,就能在党委、政府与寺庙、僧尼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两年多的“同心同向”生动实践,德格各个寺庙和广大僧尼用感恩的情怀强化了这样一个认同:“党委、政府的事也就是我们寺庙和僧尼的事,只要我们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就能在党委、政府与寺庙、僧尼以及信教群众之间建起一条坚韧的‘纽带’”。
同心同向,架起了一座心心相印创和谐的“连心桥”,凝聚起了“五个德格”建设的强大正能量;同心同行,走出了一条凝心聚力促发展的“阳关道”,提振了德格人感恩奋进激情跨越的精气神。走过风雨、走向豪迈的德格人正昂首阔步,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