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徐博 中国交通报记者 蓝乔
驱车行驶在国道317线上,道路畅通,风景如画。如果没有当地人介绍,很难想象甘孜藏自治州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翻雪山、过草地的地方。
日前,记者从成都沿国道317线途经炉霍、德格,亲身体验了公路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路变好了,获益最大的是当地农牧民:以前,牦牛2000元一头,现在已经上升到了五六千元。
路通带来百事兴。农牧民群众的感受与炉霍县政府副县长李洪的说法完全吻合。他告诉记者,除了经济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当地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以前有钱了大家争先建房,现在则买汽车搞运输,让资金滚动发展。
“以前路不通,主要是靠农业收入和出去打工,前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打工收入一天也只有几十元。”该县拖坝乡58岁的阿曲证实了李洪的说法,“现在60%的家庭都有汽车,搞运输或是做生意,乡里人均年收入能达到5000元左右。
“以前,很多老人只吃过本地产的土豆、萝卜、大白菜;现在,饭桌上则有了西兰花、茄子、空心菜、黄瓜等蔬菜,而且还是不冻的。这里还有烤鸭和海鲜,总之成都有的,我们这里基本都有了。”阿曲乐呵呵地说。
在德格县政府县长黄杰看来,路通带来百事兴还包括交通安全性的提高:从炉霍前往德格,要翻越主峰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由于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这里被称作“川藏第一险”,过往司机有“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的说法。
“我们盼着雀儿山隧道早日修通,因为每年这里都会发生交通事故,仅我认识的就有20多人在雀儿山老路上丧生。”德格门扎寺寺管会副主任桑登说。
黄杰介绍,雀儿山隧道的建设已成为县上的“一号工程”,修通后,原本两个小时翻山路将缩短至一二十分钟,不但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极大保障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雀儿山隧道建设,当地群众也极为支持。在开工的时候,很多自发前去慰问,附近寺庙的高僧大德也纷纷前往诵经祈福。”黄杰说。目前,雀儿山隧道主洞已掘进2819米,预计2017年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