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生命中的最后40个小时——追记救灾路上遇难的团州委副书记袁雅逊

甘孜日报    2014年11月28日

  ■记者 袁飞 /文  
  他,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毅然奔赴千里请缨上阵。
  他,传颂于群众口中,成就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他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匆忙。
  他的躯体倒下了,却树起了一面不朽的旗帜。
  33岁,生命的定格,却成了藏区高原永恒的丰碑。
  11月26日下午4时,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袁雅逊在救灾的路上因公殉职,年仅33岁。    
  在从道孚县八美镇通往震中康定县塔公乡的一段公路弯道,他乘坐的越野车滑出路面,冲下斜坡。他被甩出车外,头部着地。救护车赶到的时候,他的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但持续十几分钟的抢救仍没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的头依然向着震中的塔公方向,人们知道,因为那里有他最大的大牵挂,他们的动作,犹如雕塑,定格在人生最后一刻。
  袁雅逊,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但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他却以无畏的选择,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
  “如果不是发生了康定地震,袁雅逊此刻应该正在南京度假。已有一年没休假的他趁着工作的间隙,请了个年假。”团州委书记洛绒拉珍告诉记者。
  提起那天的事,洛绒拉珍说“没想到为这事我们还在电话里‘发生了争执。’”她说,11月22日这一天,袁雅逊刚抵达南京,本来想利用建州节这几天好好放松一下,可是刚一到南京就得知家乡发生了地震,他马上给我打来电话要求马上返回,当时由于不了解灾情,我告诉他先待命,有事我随时通知你,没想到,一向温柔的他却给我‘发毛’了”。
  “我参加过玉树地震的救援,我有经验,我请求去震中的塔公一线……”电话的那头,袁雅逊与团州委书记洛绒拉珍发生了“争执”。
  第二天袁雅逊终止假期,搭上飞机回到康定后便立即赶填震中的塔公。谁也没有想到,从他返回康定主动请缨上阵前往灾区时,这却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40个小时。
  来到震中塔公,袁雅逊看到一些群众的房屋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部分群众只能在寒风中坚守着。他的心感到一阵阵刺痛,还有什么比地动山摇更让人颤栗?还有什么比房塌地陷生离死别更让人悲怆?这颤栗与悲怆该是长歌当哭,落泪成河……然而,这一切太深太深了,深到骨子里,深到血脉中,深到无人能够抵达的心底。
  地震发生后,团组织在当地抗震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团干部们发挥特长,参与组织志愿者、协调救灾物资等任务。袁雅逊担任州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指挥长,和同事们一起忙碌着。
24日,记者在地震灾区看到了袁雅逊,只见他眼里满是血丝,嗓子沙哑,头发乱蓬蓬地竖着,在一片安置群众的蓝色帐篷前,袁雅逊来到一位受灾的藏族群众面前安慰说:“你放心,有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支持,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望着眼前这位小伙,老人不停地点着头,伸出大拇指说“卡卓、卡卓。” 
  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走在灾区的土地上,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种一往无前、坚韧地把日子过下去的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和孩子。 
  随后,他又与几个干部正打仗一般地忙碌着,直到他抓起一瓶矿泉水咕嘟咕嘟地往下灌,才猛然裂开嘴僵硬地朝我们笑了笑。
  面对他的笑容,一种疼痛瞬间弥漫了我们的心,就好像面对着正在流血的伤口,看着他充充满阳光的脸,这个看过去像一个大孩子似的男人,在地震中却是那样坚毅,无怨无悔,因为在这片灾难的土地上,我们见到了太多像袁雅逊这样的干部,他们用自己疲惫的身躯换来了更多乡亲的安宁。 
  还有什么比嵌入土地的基石更坚不可摧?!英勇地站起来——在危难中,他们是最前沿的坚持;在骤然的黑暗里,他们是不灭的光亮。 
  25日,这是一个极其平凡的日子,而对于袁雅逊来说,却是一个更加忙碌的日子,一早,他与团省委、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组的同志一道前往地震灾区塔公乡的群团社会服务工作站了解运行情况,走访核实塔公镇中心校、新都桥小学、木雅祖庆小学和营官希望小学受灾情况,讨论青基会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当晚8时,他和工作组一同慰问坚守灾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深夜,他还在审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安排抗震救灾资料收集……那天晚上,他几乎通宵未眠。
可就在这天深夜23时19分,康定地区再次发生了5·8级余震……
  “26日这一天,是袁雅逊最忙的一天,上午,他先后赶往道孚县八美镇中心校、色卡乡小学、协德乡小学,午饭后又前往龙灯乡小学,初步商定了30间板房学校的建设任务,总面积达1680平方米。11月22日的6·3级地震,加上25日深夜的5·8级余震,使得这些学校建筑受损,学生无法上课,急需建设板房让学校尽快复课。下午3点50分,他从八美赶回塔公,还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捐赠到塔公的那1000多件棉衣准备得怎么样了?可谁也没想到,10分钟后,我便接到他遇难的噩耗……”团州委副书记陈琳娜向记者讲述起当天的事情时,早已泣不成声。谁也没想到,“捐赠到塔公的那1000多件棉衣准备得怎么样了?”这句话竟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雪山作证,袁雅逊用无私的奉献,把“扎西德勒”的美好祝福永远地留在了藏区,留在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上。
  有一种精神叫不朽。袁雅逊走了,但他的名字被深深铭刻,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精神,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壮哉雅逊,请一路走好!甘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我们将永远记住你!
  
 
  • 上一篇:州住建局组织省州专家开展震后房屋安全性应急评估工作
  • 下一篇:战斗在震中的甘孜特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