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
■ 记者 文/图
“11·22”康定地震发生后,武警8721部队坚持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按照“救人第一要务、救灾压倒一切”的要求。截止11月28日15时,累计出动兵力2000人次,参与八美镇中古村、多拉一村、金龙寺、惠远寺、等地的人员搜救、转移群众、转运物资和维护秩序等任务。
灾情发生后,该部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工作。师长陈锡春全程坐镇无锡基指作战勤务值班室,视频连线检查指导部队救援行动;23日,政委赵修民、政治部史伯红带工作组到藏区部队检查调研,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查看灾情,慰问官兵和受灾群众,现场指导救灾工作;副政委李永军带领师前指,全程随部队一同抢险救援。23日凌晨4时30分,8721部队200名兵力第一时间到达八美镇中古村,现地勘察核实灾情,及时上报灾区情况,连夜向驻训官兵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安排部署,讲清任务,明确分工,并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情况,展开对以金龙寺为重点的抢险救援行动。救援中,针对余震多、危房多、清理物资多、救援任务复杂等实际,科学编成“五组四队”,即警戒观察组、破障开路组、物资搬运组、危房拆除组、帐篷搭设组,党员突击队、医疗保障队、心理服务队、维修保障队。破障开路组连续作业,清理道路,及时打通了受灾群众的生活补给线;物资搬运组用肩膀扛出群众必需的生活物资,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所需;危房拆除组逐一排查险情,拆除危险建筑,并根据不同材料,分类存放,力争让群众损失降到最小;帐篷搭设组积极安抚灾民,连夜为无家可归的群众搭设帐蓬,安置住处;党员突击队挂戴袖标,抢在前头,干在一线,处处给部队行动带好头,树好形象;服务保障队哪里需要就奔赴哪里,完成任务及时高效。八美镇金龙寺墙体受损严重,救援官兵采取圆木抵固、埋实墙基的方法,将院墙牢牢固定住,及时把因裂缝倾斜的墙体拆除,并帮助搭建帐篷,分发部分御寒衣物。
深入群众,温暖民心。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凝聚民心稳定灾区的治本之举,大力开展“十个严禁、十个做到”群众纪律教育,教育广大官兵树立“形象就是生命、服务就是团结、救灾就是维稳”的观念,严把政策界限,尊重民族禁忌,文明规范行动;通过挂横幅、打标语、发传单、播喇叭等形式,积极向受灾群众宣讲党和政府抢险救援的决心意图、方针政策,打消灾民救援难以及时到位的顾虑,坚定“有党和政府做靠山,有人民军队作后盾,一定能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支持配合部队展开救援行动;下发《倡议书》号召全团官兵及家属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目前共募善款1万余元,捐赠衣物已从无锡驻地邮寄;及时成立5个群众工作队,深入八美镇中古村、多拉一村、金龙寺、惠远寺等受灾地点,开展“进村进户进寺庙,同救同帮同重建”和“学藏族文化、与藏族群众交朋友、为藏族同胞做好事”活动,与40户受灾藏民结对子,累计搬运物资200余吨,搭建帐篷150顶,拆除(清理)危房60间,军医巡诊55户人家,救治伤病员89人,发放防寒、消毒等药品300余件,清理打通通往村庄“生命线”道路3条,援助了大米60袋、食用油20桶、方便面30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提振军心,鼓舞士气。坚决把战斗力标准牢固树立起来,紧跟任务进程和官兵思想,广泛开展《忠诚卫士誓词》、《武警战斗精神》宣誓和挑应战、表决心等活动,及时打出“人民武警爱人民”、“视人民为父母,视责任重泰山”等宣传标语,叫响“敢打硬仗、能唱主角、勇挑重担”和“五四一争第一、老虎团扬虎气”战斗口号,参战官兵面对高寒不叫难、面对缺氧不言苦,特别是即将退伍的148名老战士,在队不止、战斗不息,有的手掌磨破了、指甲挖裂了、嗓子喊哑了全然不顾,始终保持了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积极开展“立功创模”、“火线入党入团”等活动,大力宣扬抢险救援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先后有23名官兵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人受到通报表彰;组织野战文艺小分队深入救援现场慰问演出,活跃战地文化,鼓舞旺盛士气;注重发挥新闻报道的宣传激励作用,成立报道小组,安排4名新闻骨干,跟进采集一线素材,既当报道员,又当战斗员,用DV记录官兵战斗瞬间,利用手机编发短信,抓拍图片,现场连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播发新闻。短短几天,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和甘孜电视台、康巴卫视、道孚电视台等媒体对全团官兵抗震救灾事迹进行了大量深入报道,网上涌现大量为抗震官兵“点赞”的发帖、跟帖,充分反映了“虎团”官兵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过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