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再问“康定经验”为何“跑赢”地震

《甘孜日报》    2014年12月05日

 
  11月22日、25日,康定先后发生6.3级和5.8级地震,累计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康定地震与之前景谷地震、鲁甸地震震级相近,但伤亡人数低于前两次地震的同期数字,这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跑赢”地震的“康定经验”》的报道中新华社记者写到:“除了康定地处高原人烟稀少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地坚持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很多行动“跑”在了地震之前。康定“跑赢”地震再次证明,长期未雨绸缪,这对减少地震伤亡至关重要。”
  “康定经验”为何“跑赢”地震?又有哪些行动“跑”在了地震之前?12月2日,记者就相关问题来到康定县防灾减灾局进行采访。
  ■ 本网记者 秦松
  科学预案 扎实落实 赢得时间
  来到康定县防灾减灾局办公室,记者发现在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康定县地震应急预案》的小册子。“这是康定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制定的应急预案。在地震前,我局及时进行了修订,制作成册发放到主要领导和县级相关单位、乡镇。”康定防灾减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康定县还制定了《康定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康定县防汛总体预案》《康定县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康定县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康定县重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等19项县级专项预案。
  翻看《康定县地震应急预案》小册,记者看到其中《2014地震重点危险区应对工作方案》分别从应急避难场所设立、人员搜救、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灾民安置、交通工程保障等16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增强地震应急处置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说到底是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落实,使其不会成一纸空文。为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康定县依托县消防大队组建了一支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同时组建了交通保畅应急救援队、森林消防应急救援队、草原防火应急救援队、医疗防疫应急救援队、通讯保障应急救援队、电力保障应急救援队、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队。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管理,深化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建立相对集中、统筹高效的管理体系,康定县防灾减灾局牵头对康定县民政局、交通运输局、发展和改革局、卫生局、经济信息化局等部门负责的各类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
  地震发生,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在震中塔公,救灾帐篷和物资到了,公安、武警、消防、民兵到了,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到了,电力、通讯到了,一支支救援队员按照应急预案方案奔赴灾区。正是康定县科学制定预案,并不时根据实际及时进行修订,扎实落实预案,才能及时全面启动,赢得抗震救灾宝贵时间。
   演练宣传 从不间断 赢得平安
  在22日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康定县塔公镇木雅祖庆学校正在上课,但震后不到5分钟,全校近2000名师生全部安全撤离;州特殊教育学校的88名视力、听力障碍和行动不便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安全撤离到指定的应急避险区,无一受伤。“学生们能够安全撤离,这与平时的演练和宣传离不开。”州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刘远昌如是说。
平日里的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在地震来临时能发挥巨大作用。这是康定县“跑赢”地震的一个重要经验。为了使紧急疏散演练不走过场,流于形式,康定县经常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特别从2008年全县学校严格按照州教育系统的要求从不间断地开展一月一跑到一周一跑的紧急疏散演练。2011年,康定县防灾减灾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演练涉及十六个演练科目,参演人数到达2000余人,车辆百余台。并通过此次演练检验了康定县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康定县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突的实战能力,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处置有力”的应急指挥体系,切实提高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应急处突救援水平。2014年,康定县防灾减灾局深入城区小学、乡中心校、乡镇以及水电开发施工区域开展地震避险疏散演练10余次,共计组织1000余名师生、2000名余群众、800余名工人参加演练活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康定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康定县防灾减灾局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和“7·28”唐山地震纪念日、5·12防灾减灾日期间,通过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单位、进农村、进寺庙的“六进”活动,积极开展了以宣传《防震减灾法》等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展板、标语、板报、设立咨询点、散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市民、农牧民、僧尼和中小学生的地震知识普及力度。
  在与灾难斗争的过程中,很多宝贵的经验都是在平日里逐渐积累的。正是康定县经常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极大地提高了应急处置、抢险救援和社会公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赢得安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康定从地质和地理位置上,处于鲜水河、龙门山及安宁河地震带交汇部位,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总体表现为三个多:灾多、灾频、灾重。
  如何把保卫生命的“安全行动”有条不紊、不动声色地做在灾前,康定县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加强了对各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了预警方式、高危区群众的撤离路线、安置地点及责任人等,各安置点还事先准备了必要的安置物资,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涉危群众能及时有序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去年7月8日至10日,康定县先后发生捧塔乡“7·8”泥石流灾害、金汤乡“7·9”洪灾和三合乡“7·9”泥石流灾害、沙德“9.3泥石流灾害,由于科学预警、及时、准确,巡视、监测到位,县、乡、村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领导靠前指挥,乡村干部群众反应迅速,临灾处置措施得当,撤离避让到位,安全疏散群众3000余人、避险安置600余人,实现了“零伤亡”。今年6月23日晚,当金汤乡新联村、新房子村等地发生强降雨后,乡、村两级及泥石流监测点人员根据雨情和水势的变化,立即组织460余名涉危群众按照既定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7月12日捧塔乡木洼村特大泥石流,县乡村三级联动、提前预警,在灾害发生前20分钟转移涉危群众600余人,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实现了零伤亡。
  立足于“防大灾、抗大险”,及早部署,落实责任,多措并举做好防灾避险工作。康定县正是坚持做到了防患于未然,长期未雨绸缪,赢得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康定经验”为何“跑赢”地震!长期性、系统性的把防患意识落到实处,把防范工作做好、做实、做细,把制度建设、规划、宣传等方面工作做到位,这是康定真正能够“跑赢”的经验和关键。
 
 
  • 上一篇:成都高新区、青白江检察院情系灾区
  • 下一篇:党员群众“结亲戚” 康巴震区奏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