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抗震救灾 援藏干部在行动

《甘孜日报》    2014年12月10日

——南充市援康工作队参加康定“11·22”地震抗震救灾全景扫描

援藏干部刘凯在雅拉乡鱼司村实地查看救灾帐篷搭建情况。陈晓芳 摄

  你震与不震,我们都在康定,不离不弃;你动与不动,我们都在康定,不舍不散;康定挺住,我们选择坚强、我们选择坚守、我们选择歌唱……
                                                                         摘自网络诗歌《致坚守康定的人》

  美丽的情歌故乡,经历了11·22、11·25两次地震和多次余震,少许人选择了暂时的别离,而更多的人却选择了坚守。在坚守康定的人中,有一群人尤为显眼,他们就是来自南充的第三批援康工作队的队员们。
  在地震发生时,他们没有退缩,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迎着危险和困难勇往直前,他们视康定视为自己的家园,选择忠诚与坚守。南充在康援藏干部人才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赞歌!
  
■ 南援
  危难时刻,他们一直冲在前面
  11月22日下午4点55分,康定发生6.3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返回南充处理公务的援康定工作队领队,康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伟静,于当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体援藏干部立即与挂职单位取得联系,严格按照本单位总体部署,迅速返岗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去。
  紧急会议后,援康工作队立即返程。挂任县医院副院长的冯志军,奶奶刚刚离世,来不及处理丧事就含泪离开南充;挂任县医院副院长的杜君惜别病床上的妻子,毅然决然奔赴灾区;挂任县纪委副书记的刘凯和挂任县住建局的杜文周,放弃了全省副县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心急如焚地踏上了返康之路,教育系统的五名教师也放弃了休假,急切地回到了工作岗位。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虽然在康定生活、工作只有短短的3个多月,可队员们早已把康定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康定人民视为自己的亲人。“康定受了灾,我们怎能袖手旁观?我一定要回去!”挂任康定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张华临行前哽咽着对丈夫说道。
  救死扶伤,白衣天使在前线
  地震发生后,援藏工作队的5名医务工作者临危受命,参与到抢救灾民的生命和灾区医疗救助工作。
  “11·22”地震发生时,挂职康定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沈小军正在宿舍休息。地震刚过,他马上赶到县医院值班室,和县卫生局负责人康兰一起看望了医院职工和在院病人。随后召集急诊科、外科、手术室等科室等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灾的准备工作,他主动申请担任了临时指挥长,负责全院救灾应急工作。
  11月23日早晨,根据上级的安排,康定县人民医院驰援震中塔公镇。沈小军召集4名值班医生、护士,成立了“康定县人民医院医疗救助小分队”,他任队长。医疗小分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组织了大批医疗药品和够1000余人服用的中药,跟随救灾车辆紧急奔赴震中。
  塔公镇余震不断,天上飘起了雪花,气温零下几度。队员们白天不停地工作,晚上就睡在帐篷里,在极度严寒中常常被冻醒。为了方便灾民夜间求诊,沈小军还要求队员夜间轮流值班。
  26日晚10时左右,忙碌了一天的沈小军刚在帐篷躺下,突然外面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他连忙起床查看。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蜷缩在地上,脸色苍白,嘴角挂着血迹,双手捂着腹部。经诊断是上消化道出血,他马上安排护士为小姑娘打针,开药。在帐篷昏暗的灯光下,沈小军像慈父一样守护在小姑娘身边,不时问她病情,和她聊天,消除她的紧张心理。吊针打完后,他又将小姑娘送到所住帐篷,才回住处休息。
  短短5天时间,沈小军和他的队员们就诊治病人500多例,为300多例有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治疗。这些病人中有高原反应,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因为对症处理及时,用药恰当,这些疾病都得到了及时医治,病人恢复很快。
  沈小军在震中连续工作了5天5夜,另外一位同志又挺身而出,他就是挂任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杜君。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高原反应,他刚到塔公就患上了肠炎,一天要拉几次肚子,人也消瘦了很多。可他却没向任何人提及,默默的坚持着,直到累倒在工作台前,才被救护车送回康定县城。
  挂职的吕德平和张华也主动申请到震中参与救援。5名医务工作者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悉心为每位灾民诊断、治疗,赢得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心系校园,为了可爱的孩子们
  康定的两次地震,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校舍的安全、学生的安危一直是教育系统5位同志的牵挂。他们第一时间回到康定,参与学校的灾情查看、紧急疏散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职业的神圣。
  挂职实验小学副校长的曹荣,放弃了建州节休假留在康定。灾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和学校领导取得联系,给学校教职工逐一打电话确认平安,并嘱咐班主任老师主动联系放假在家的学生,。然后立即赶到学校,核查灾情。尽管余震不时发生,曹荣仍然选择坚守,及时将受灾情况及各种统计报表上报相关部门。即使在没有安排他值班的时间,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学校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忙碌而疲惫的身影。
  11月25日晚11时19分,康定再次发生5.8级地震。正当人们惊慌失措四处躲避时,挂任康定民族中学校长助理的蒋桂林却冲出宿舍,嘴里喃喃到:“学校还有900多名孩子,不知他们怎么样了?”赶到学校,他指挥孩子们有序地疏散到学校操场,和老师们一起对学生进行安抚,消除孩子们的紧张心理。直到凌晨4点,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
  在康定县教育局挂职的段建勇和陈飞根据安排本应在教育局参加地震应急值班。可当他们了解到甲根坝小学需安置从木雅祖庆学校来的237名学生,他们主动请缨参与到学生转移工作中。从协调寝室到学生就餐,从教室桌凳的搬运到学生床铺的安装,到处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直到凌晨3点,他们才吃上盒饭……
  手足情深,家在深山有远亲
  群众工作一直是工作队的工作重点。“地震中亲人们房屋有没有受损?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结对认亲户成了援藏干部的牵挂。
  11月25日早上,在“11·25”地震后几小时,挂职康定县回民小学副校长的张中伟就随同回民小学老师一道,来到炉城镇柳杨村,看望慰问该村的结对亲戚。每到一户亲戚家,看亲戚家的房子受损情况,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给他们讲解地震知识,叮嘱亲戚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地震来临时不要慌张,要科学避险,还给每户亲戚送上慰问品。炉城镇大风湾村发生险情后,他又随同学校领导,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反复规劝村民们搬离危房,还帮村民们搭建帐篷,添置生活用品。
  挂职康定县发改局的何应飞带领工作人员,连续几天深入联系社区炉城镇水井子社区、公主桥社区进行走访慰问,在社区醒目位置张贴防震救灾公告,与群众面对面进行防震知识的宣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抗灾自救。
  挂职康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陈小勇到结对共建的炉城镇金刚村、大河沟村、柳阳村、升航村看望走访亲戚,了解灾情,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达到每位结对亲戚的家中。
  重建家园,他们选择担当
  天灾无情,我们有爱!使灾区人民渡过难关,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了每位援藏干部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舍小家顾大家,在每一位援藏干部中得到充分体现。县纪委副书记刘凯到康定不久,妻子生病住院、年幼的儿子在学校被车子挂伤,他也只有通过电话牵挂家人。在康定一直忙于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第一时间起草了严肃抗震救灾工作纪律的文件,深入到雅拉、瓦泽、新都桥等重灾乡镇监督检查救灾物资发放情况。
  康定县财政局副局长李格源因“11·25”地震脚趾受伤,但他全然不顾,忍着疼痛坚持到时济乡核查灾情,深入灾民的房前屋后,院坝房间仔细查看,对受灾户进行了询问、拍照、登记等调查核实工作。几天下来,他的伤情加重,领导叫他回南充休养,但他执意回绝,他说:“比起老百姓的伤痛,我的这点伤算不了啥!”
  “11·25”地震刚过10几分钟,挂任康定县住建局副局长的杜文周冒着余震危险,和同在县住建局挂职的辛三林到炉城镇子耳社区查看县直管公房的受损情况,他一边看一边记录,和随行的同志商量重建事宜。
  援藏干部一边抗震救灾,一边积极捐款。12月2日下午,“南充援藏干部向康定地震灾区捐款仪式”在康定抗震救灾指挥部举行。领队王伟静饱含深情地说:“地震发生后,南充人民和工作队全体队员非常牵挂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今天特向受灾群众捐赠三万元,尽一份绵薄之力,援康队员们一定会和灾区人民并肩战斗,倾尽全力参与灾区重建!”
 


 
  • 上一篇:国际大爱者组织向灾区学校捐款
  • 下一篇:我州公安机关确保灾区治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