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代表团出席省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综述
![](/UploadFiles/2015-02/0/2015020210021235799.jpg)
代表们正在讨论。
■ 记者 陈杨 秦松 文/图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省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于2月1日下午在成都锦江大礼堂胜利闭幕。
在蓉的5天时间里,30名来自甘孜代表团的代表不负重托,认真履职,牢记责任和使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肩负着全州110万农牧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来自全省各地的873名代表一起,共同助推四川朝着“两个跨越”奋勇前行。
在大会议案截止时限点,我州代表团的代表共向大会秘书处提出建议和意见43件,《关于对我州高海拔地区退休政策予以合理确定的建议》、《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每一件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提出建议和意见;每一件都心系甘孜的发展、民生、稳定,饱含了代表们浓浓的民生情怀和责任意识。
良策助发展,真情系民生,在5天的时间里,每一位代表都不忘全州人民嘱托,积极建言献策。“藏区要主动及时抓好二十件民生大事项目的对接,确保项目落地。希望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甘孜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的支持力度”,省人大代表何晓春说。
省人大代表伍强说,石渠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脱贫是首要问题,要切实抓好藏区六大民生工程、五大扶贫工程、二十件民生大事的实施。他建议,金沙江纵贯甘孜州,将甘孜纳入长江经济带;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全省最边远的石渠县给予更多支持;“新甘石”工程点亮了石渠,但仍有几千户农牧民仍未用上电,希望尽快解决;继续加大对包虫病的预防治疗工作,强化各种项目的落地工作,同时加大项目建设投入;石渠是全省最大的草原和湿地保护区,将石渠纳入生态补偿试点;高海拔地区干部职工高原性疾病普遍,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和明确高海拔地区干部提前退休政策。
省人大代表尹玲说,实施藏区文化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强甘孜州的文化保护,全面提升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甘孜州文化“软实力”。
省人大代表葵花说,加强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支援力度;加强对藏区物价的调控力度。
省人大代表忠拥拉姆说,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切实发挥退耕还林在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将全州部分未纳入高海拔工龄结算补助政策范围的部分乡镇全部纳入结算范围。
省人大代表王成康说,水电投资对甘孜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希望省上加快藏区水电项目的核准;将甘眉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园区,加快园区发展,打造飞地经济;生态建设项目要重点向川西北藏区倾斜,以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省人大代表公纠说,加强民族地区农电网、城电网的改造力度,尽快点亮所有边远地区;加大民族地区基层干部职工周转房和基层政权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基层基础;加快边远农牧区安全饮水建设,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法院、检察院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基层法官、检察官的培训,大力培养双语司法干部。
省人大代表陈天康说,应加大分级诊疗制度的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程序,切实做到医疗便民;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养护方面的支持,巩固建设成果;加快理顺电力公司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省人大代表巴登说,应继续加强甘孜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域旅游战略;希望在干部待遇上实行差别化政策;加大对康北藏区湿地公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情况,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省人大代表龙明阿真说,进一步关注边远牧区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确保农牧民饮水安全;加强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情理法并重,规范寺庙建设和管理问题。
……
阳光和暖,嫩芽吐绿。春天里,新一轮的发展蓄势待发,新的华章在巴蜀大地激越奏响。全州各族人民正积极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奋发有为、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