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州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责任制述职评议看政风转变
■ 记者 袁飞
全年工作“请讲清楚”、个人情况“摆上台面”、行家里手“不要忽悠”……2月11日,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责任制述职评议大会成为一年一度领导干部的一场“大考”,这是州委“落实两责”的“规定动作”,在一天的会议中,全州18个县的党委书记依次进行党建工作述职,这些县级“一把手”面对107名党员干部和部分省州县党代表及基层党员代表集中述责、述职、述廉。
怎样抓项目建设?怎样深入基层?一年走访群众有多少……大到履职尽责,小到个人事项,明确要求县委书记在任期内一年必须进行一次集中或动态述责、述职、述廉。“述责、述职、述廉不能只谈业务,不讲‘德行’,既要实事求是谈谈个人作为,又要坚持立德为先,晒晒作风品行。”值得关注的是,集中述职时间要求很明确、发言内容很明确、报告目的很明确。
善自省的政党才是有生命力的政党。对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中的不足不回避,能够自查自纠,善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大家讲成效不夸大,讲问题不回避,讲打算有措施,达到了通过述职推动工作的目的”。作为“考官”,州委书记胡昌升当面对各县党委书记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和基层党建工作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点评,肯定了他们各自工作的特色亮点,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下步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现场“摆工作”、当面“晒家底”,面对面批评和交流,让整个气氛更加真诚、坦率。通过大家现场“摆工作”、当面“晒家底”,让人看到的是领导干部政风的转变。
“虽然做了充分准备,可是面对现场测评,心里还是很紧张,述职述廉作为年终‘大考’,看的就是自己能否经受得起考验。”有的县委书记在交流意见时深有感触。
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风是党的生命,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统,只有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避免假大空、走过场。在县委书记的“大考”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县委书记“以前是被动地与村民打交道,现在是主动去了解村民的困难和想法。”他们进村入户访民情,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无不生动地折射出基层政风之变。
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肩负全州发展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任。县委书记的一言一行都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影响着一般干部乃至普通群众的思想行为,影响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我党的领导干部是否实实在在地带领、引导普通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县委书记若求真务实,勤政爱民,一般干部必然埋头苦干,认真谋事;领导若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头,一般干部必然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县委书记们都能像焦裕禄一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领导干部是否实领实导,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他是否将中央精神与当地和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中央精神化解为具体行动,真诚关心群众冷暖,真心解决群众难题。
在全州2014年度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责任制述职评议会上,州委书记胡昌升则要求,各县县委书记要守纪律、讲规矩,心忠于党、言忠于党、行忠于党,始终与党中央和省州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的把中央、省州委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确保辖区和谐、群众幸福安康。要坚定不移地依法治寺管僧。要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必须干净为人从政,严格要求自己,做得好“当家人”。要团结带领一方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确保发展稳定和谐,真正的为中央、省州委分忧解难。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我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中,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写在党旗上。作风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州委书记胡昌升强调的那样,坚持久久为功,全州党建工作必须加力加劲。党建工作是根,执行落实是本。全州各级党组织书记一定要保持专注的定力,担负起党建工作的政治使命,忠诚履行好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改进作风是不是收到效果,效果有多大,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干部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以前村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办事跑断腿、磨破嘴。”泸定县杵坭乡杵坭村村民张加义说,“自从开展群众工作以来,各级干部们深入基层抓基础、引项目,村容村貌一天天改善,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能不能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长期坚持下去,取得实效,关乎取信于民还是失信于民,是一场现实而严肃的考验。
一次述职评议,折射出的是政风之变。新作风,新活力,人们期待着政风之变带来更多发展之变,更多惠及民生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