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良巢引来百凤栖

《甘孜日报》    2015年04月07日

——我州招商引资工作走笔
 甘孜水淘糌粑在深圳文博会上受到青睐。记者 袁飞摄
    ■ 记者 杨珂
    这是一串让人欣喜的数字: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州商务系统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底部突围”的工作基调,遵循“常规工作有起色、重点工作有突破、典型工作有特色”的工作要求,攻坚克难、爬坡上行,商务合作各项指标都较好的完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8亿元,增长12.4%,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8.13亿元,增长6.0%,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7.60亿元,其中国内省外到位资金70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33万美元,增长27.9%……
    招商创新
    项目带动是关键

    据了解,去年我州在招商工作上的创新,实现了全域招商多元化,项目包装电子化,招商引资精准化,督促检查规范化。收集产业招商项目500余个,重点策划包装电子推介项目170个,评估总投资近700亿元,组织开展“知名企业进甘孜”、小分队招商等系列引资活动;并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第八届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第十五届西博会等重大投资合作活动。举办了招商推介13场次,拜会企业及商(协)会340余家,邀请9批次60余家知名企业进州考察,对接洽谈项目80余个,签订了重点项目25个,投资总额92.3亿元。强化签约项目跟踪督导服务工作中,重点跟踪督促2012年至2014年签约项目66个,已履约56个,开工39个,到位资金34.3亿元。
    如果说这些都是干枯数据、对于老百姓不好理解的话,那么一些直观的事物可能让更多人了解我市招商引资给城乡居民带来的改变。招商引资其实已经渗透到老百姓生活吃、穿、住、用、行的方方面面。“招商引资不是数字的累计,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很多项目周期长,人们可能不大能感受得到。”在州商务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凡看来,招商引资是一项与时间较量的工作,经过时间的沉淀才逐步显现出它的“强大存在”。 李凡举例说,2014年我州建成县级商品配送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6个、农家店240个,这些项目正在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
    活动引领
    品牌塑造是主导

    去年我州积极推进节庆消费、假日消费,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结合康定“四月八”国际转山会、首届中国松茸节、乡城县香巴拉艺术节等节庆举办了系列惠民促销活动10场次。组织州内50余家企业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北京站、呼和浩特站、第十届深圳文博会、第十五届西博会等活动10场次,累计贸易成交2.34亿元,签订订单近千万元。组织2家企业参加“万企出国门”活动,赴韩国、日本开拓市场,签订出口订单200万美元。全年清理申报限额以上商贸单位50户,入库26户,全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总数达到116户。打造“圣洁甘孜”区域品牌,建成“圣洁甘孜”营销专柜5个。开展2014·甘孜州大众评选“最康巴——特色名店”活动,57家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四类名店荣获“最康巴特色名店”称号。以品牌经营为抓手,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借助州内知名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商城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密集开展宣传营销攻势,“溜溜康巴网”等本土电子商务平台访问量激增,电子商务平台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并继续加强对11个商务领域知名品牌的监管和服务,“黄记·三药王”率先采用“一物一码”现代科技防伪技术,商务领域知名品牌效益不断提升。
    优化环境
    提档升级是核心

    今年商务工作的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口径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5亿元,其中,国内省外60亿元,实现外贸1380万美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据李凡介绍,今年商务系统的工作中除了大力招商引资,建设“圣洁甘孜”专柜,打造“最康巴—特色名店”,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以外,最核心的工作将是着眼商贸设施提档升级,构建“三大网络”。以健全流通体系和创新流通方式为重点,推进城乡市场转型升级,发挥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方式中的牵引工作,建立连接城乡、双向促进、虚实融合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在打造城镇商圈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以特色商业街为主线,以大型商场、超市和专业市场为节点的商业布局。突出商贸流通业推动作用,多渠道争取支持,着力打造代表性的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建设集商贸中心、农贸市场、知名餐馆、品牌超市于一体的商贸集镇。以海螺沟5A景区创建为契机,启动泸定磨西镇重点商贸流通示范镇项目建设。
    健全农村市场的工作上,将落实乡村治理工作任务,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对已建农家店的协调服务和后续管理工作,推进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农家店的配送率和存活率,进一步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商贸中心、农家店为节点的流通网络。积极探索试点农家功能拓展,推广“一网多用”,提高农家店盈利水平,发挥商业网点便民、利民作用。继续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餐对接”新模式,减少流通环节,促进订单农业发展,逐步形成稳定的产销链条。同时,还将做好线上线下的互动发展,切实做好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的深度开发,鼓励电商企业发展以农畜土特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全州传统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 上一篇:亚丁景区清明小长假旅游接待创首个小高峰
  • 下一篇:我州34年全民义务植树5400余万株